写读后感可以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之间的爱憎情仇,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对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下面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记忆树的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记忆树的读后感篇1
对于人生的叩问,对生死的探索,对日夜的把握,史铁生作为导游引领我们接触人生的真谛,以其独到的眼光将人生解剖。
有时,我会感觉他是一个老子学者,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老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两位大家不经意的交集,是真理的汇聚,抑或是如同我起初的猜想呢?无法深究,但我们却了然史铁生对人生的一种整体的把握!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似乎成为我们对生死的普遍看法,而史老却告知我们,生与死不过取决于观察的距离与角度,如同已暗淡的星星在几千万光年之外的我们眼中仍是璀璨的一颗一样,这不是对于死亡的漠然,不是对生存的藐视,更不是对生与死的嘲弄,而是一种豁达,无论生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又何欢,死有何惧!并且从史老中领略到一种,欢死畏生的独特独到的剖析,直面死亡时,是嘴角的微微上扬,面对生存,更多的是一种敬畏,一种对生命存在的虔诚,一种对生命最为纯真的态度。试想,要是即将离开人世的人如若不笑,何时再笑呢?
轻轻地走,轻轻地来,让我又唤起在心底对徐老的记忆,哦,错了,徐志摩从未衰老,并永远浪漫年轻,即使离开人世,他都是选择一种最为浪漫的方式,他青春永驻!也许轻轻地走,轻轻地来在徐志摩笔下的时候无关生死,但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难道不是生与死的最为浪漫的方式吗?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曾记得,这是自己记事以来所钟爱并且从未遗落的一句话!它在我心中就是一种最高的精神追求,一种闲逸与淡泊,足以媲美万贯家财。而在书中看到了一个真实史铁生,一个真真正正淡泊生死与宠辱的史铁生,一个看破生死的哲人!
生命在每一天中循环,更新,消逝又重生,而每一天又在日与夜的轮回中奔跑,一天中有日夜之分,要是世上有上帝,这大概就是上帝的特意的安排吧!要是人生在世都只是白天那是多么无趣啊!神秘,让人充满遐想的月夜会让多少人因无处寄托思绪而失去生的勇气啊!但是一旦人生仅为黑夜,那大概也不会有我们的存在了吧!生与死如同每日的更替,我们似乎并不察觉今天的朝阳和今晚的月亮与昨天的有哪些区别!但我们呢,却了然每天的我们都是新生的我们!每一天就是我们的生命的缩放的生与死,每一天我们都在告别与迎接!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不禁惊叹中国国人的智慧与直觉,因为我们有了一种规律,一种充满诗意的规律,阳刚的白让人充满力量,从而更好的投入生产;神秘的黑,给予了人们遐想的空间,从而更好的休憩。在这中间,我更觉得要是日出而作,月生而息更为浪漫!规律固然让人们在迷茫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并为之遵守执行,然而,规律规范了生活,生活也就规范了人,所以人的天性让人类钟爱黑夜,似乎白昼的任何规则都无法在黑夜中奏效,风花雪月,夜夜笙歌,灯红酒绿都无法在白天驻足,一切一切要等到黑夜的降临才能重获自由,入脱缰之马,坦然而自由,相信每一个喜爱黑夜的人都能在黑夜中找到内心秉持的寄托。
记忆树的读后感篇2
浩渺星空中,万千尘埃,有的发亮,有的暗淡,闪闪烁烁,消失重现,那片星空一直在,但生命却往复更替,演绎着不同形式的相同追求:人类与异种,同心同德,永无战争。
这是整本书的主线,而主线之外,蔓延出无数细弱柔软,却深抵心灵的触角,才是深深打动我地方。
无风不起浪,从基因研究天才英仙洛兰的谋划实施开始,两个星球,注定掀起狂风巨浪,最优秀的人类,最杰出的异种,为人类与异种的未来,在这波涛汹涌中展开了一幅幅触目惊心美轮美奂又低调温暖的动人画卷。责任为纸,亲情化墨,爱情绘彩,友情作铅,勾勒渲染着一幅摄人心魄的绚丽星图。
记忆丢失使洛兰成为骆寻,成为骆寻的这十年,是洛兰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然后读到最后,我才明白,骆寻之所以成为骆寻,是因为她是洛兰,一个接受过最优秀的教育,有着爱她的哥哥,包容宽厚的父亲,聪慧勤奋的母亲,这些过往耳濡目染的教育她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的人。所以她的本性是律己爱人,努力乐观,就算记忆遗失,忘记的也不过是过往的经历,这种美好的性格失去压力的束缚,便塑造了闪闪发光的骆寻。这也是为什么她找回记忆后,虽口吐利剑,却心盛莲花。
还有辰砂,在成为小角的十年里,看似完全变了一个人,其实也还是他;还有紫宴,他有千百张面孔,但他从始至终只是一个人……就像洛兰无论是骆寻,还是辛洛,还是龙心,都是一个人。他们都一样,在千般变化里寻找一个真实的人生,积极进取,义无反顾。
殷南昭,他的出现和消失真如一潭碧水,永远心平气和,永远波澜不惊,但他却一定是我最深刻最怀念的存在。时势造英雄,没有时势,他却成为一个英雄。我总微妙地感觉作者在刻意减少他的笔墨,就像生怕有人发现了这样一位令人魂牵梦绕的存在,要紧紧守护他,就像儿时私藏自己最爱的糖果。我也想表达出对他的喜爱与钦佩,但我想他一定更希望我将小小的悸动收好,送给比他更值得的人,他不知道他值得许多人用生命去爱。他只知道许多人值得他用生命去守护,哪怕一个素不相识,毫无瓜葛的奴隶。我常觉得,他一定不是人,人不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尽管他做这些选择就像选择午饭吃营养餐还是自己做一样。他高不可及,又近在手边。
能将一切置之度外的人,他到底经历过什么?为什么他经历过这样的黑暗,却仍然选择将光明留给世界?让我动容的,是这一份理所当然的付出!在这一点面前,我感动到流泪的如何爱人也只得退居其次。
他以千旭的身份爱骆寻,眉是千峰聚,眼是旭日升,他是温暖善良的千旭,同时,他也是奥丁联邦最冷酷无情的执行官。他知道骆寻是洛兰的时候,他仍爱她,立下血誓:我爱你,以身、以心、以血、以命!以沉默、以眼泪!以唯一,以终结!以漂泊的灵魂,以永恒的死亡!爱情,亲情,友情,执着,背叛,奉献,守护……无数的情感奏响了这曲哀婉卓绝的恋歌,曲终,人散。
千回百转间,已物是人非;岁月流淌中,唯信念不变。故事蜿蜒不绝,余味绵长;情愫萦绕心间,久久不散。当你爱一个人,你是否有勇气说:我爱你,以心、以血、以身、以命!当你追求一种信念的时候,你是否有勇气说:我热爱,以沉默、以眼泪、以唯一,以终结!
勇敢是什么?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你面对危险,明知道害怕,却仍然手握利剑,迎难而上。勇敢没有如果,但我还是会说,如果我足够勇敢,一定会再爱你一次。可惜没如果。
记忆树的读后感篇3
看过皎皎的《时光之城》,后续篇《记忆之城》在半年后也终于面市,这回的主角是十年前那个青涩且有点倔强的男生,沈钦言,而现在的他已是风光无限的演员。大明星和电脑工程师杜梨的爱情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本是觉得会是镁光灯照耀下的爱情,皎皎却写得静水细流,他们的故事是柔和的,到了一定时候便是理应在一起,也正是这些相较之下安静的片段让我喜欢这个故事。
沉静利落,是十年后的沈钦言,当时他给我的印象是个固执的青春少年,想不到十年演员生涯,让沈钦言变得很成熟稳重,和以前的那个男生完全不同。平时的我挺抵触这类大明星和圈外人的言情文,觉得不真实,可是这个故事算是不错的文,没有太多激烈争斗的场面,反是柔和,安安静静地在一起挺好的。十年后的沈钦言,我很欣赏,至少他成熟了,至少他很珍惜杜梨,至少他是爱她的。这么多年,他终于能遇到自己真心喜欢的人,愿和她细水长流地生活,因为她能让他的生活里多一个人,却不觉得厌恶,暖暖的一辈子,好好地生活,最是美好。
沈钦言让杜梨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美好而幸福。因此,我也欣赏沈钦言和杜梨这样的组合,对各自所在的领域的工作都有自己的热爱,也对彼此理解,爱一个人,不会盲目地去为对方改变和牺牲,而是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去了解去感受,从而有了共鸣。这时候的。沈钦言因为成熟,才会去包容自己喜欢程序又比较宅的小女友。而杜梨这个女生,正因为皎皎用了第一人称去写她,才能使人从心里了解她。这个女生在it方面很在行,很聪明,看起来很宅的人,也会对爱有着小小的期待。她不知不觉喜欢上沈钦言,喜欢和他在一起,很舒服,至少她心甘情愿。沈钦言那段表白可能显得很突然,我个人觉得处理得还蛮好的,他们之前的举动何尝不像一对真正的情侣。当年的少年,如今的男子,他走过的风景还是那么诗情画意。
既然书名是《记忆之城》,那么,那段记忆在哪里。沈钦言的过去真的很让人怜惜。姚瑶这个角色从她出现,我就莫名地非常不喜欢这个女子。而后的真相也让我对她失望,也有点想不通,真相揭开的那个片段,我更加无语,因为姚瑶觉得沈钦言也有错,对她家冷眼相待,她才有一定的原因嫁祸于他。对,沈钦言是对姚家不好,他一个离异家庭成长的少年,心里有多少梗啊,原本姚父对沈钦言也不好,姚瑶的补偿心理也有点问题,她示好非得人家对你好才行,不然就嫁祸给他,让这个男子离家出走,还被继父和母亲离弃。这段记忆对沈钦言来说真的很殇,真的是难以平复。好在沈钦言32岁后的记忆都会有杜梨的存在,那会是温暖且永恒的爱,一定会。
书中还有很多在《时光之城》里出现的人物,许真,顾持钧,林晋修,安露,十年过去了,他们都有所变化,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但过去的记忆,幸福的,悲伤的,都会存在,多年后,它们都变得很淡,亦如想起时,也会淡淡地一笑而过。文笔这么美好的故事,安安静静地去读,心里总会有点淡淡的忧伤和喜悦。
记忆树的读后感篇4
首先要说,阅读这本书略微是有点残疵的,因我本来就知道男主和女主了,一开始就确定是围绕他们俩展开的故事,多少会减少一些猜测和趣味性。
书的前几章,实际上我看的很索味,本文用的同样是时光里皎皎用的第一人称,行文风格也仍然是皎皎惯用的线索零散型:在段落的末尾加一两句毫无相关,却看似十分重要的话,将整个场面搅和得扑朔迷离;不着急着展开,而反复絮絮叨叨一些闲散平淡的生活常事,间杂着回忆和感想,一点点铺展开来;有时候段落跨越略大,上下跳跃间会觉得类似某种历史读物,看起来很急掠很吞咽。
也许是太习惯于皎皎的风格,前几章我并没有发现惊心动魄之处,也并不想加快速度跳跃式阅读,仅仅是很悠闲地当余暇读物,好似闲游自家庭院一般。其中各种类似小女儿心态和言情读物的描述,比如自动售卖饮料机那一段的描述,大约是在太多小说里见过了,反而有一种在读台言的错觉,没有搭建起来那种很真实的科技大片的感觉。这样看着我就略微有些失望了,这还是皎皎么?
于是在第四章我暂时放下了书,做完晚饭之后再继续开始读,这一读却再也挪不开眼睛了。这还是皎皎的小说,一到了迷人之处就让人根本停不下来阅读。即使已经是对小沈有一定了解,即使对姚瑶的身份已经能猜到,还是有一种里头的人物随时会做出疯狂的举动的感觉。有那么很长的章节里,我甚至一度害怕小沈会变得面目全非,彻底脱离小说的掌控。这就是皎皎每每给我们构架出的那种出人意料。
每看一本皎皎的小说,都要惊叹一声她对于各个专业的调查、掌握、叙述,每次都是我不曾涉及的领域,都觉得在过另一种新奇的生活一样兴趣盎然。随着剧情的深入,看着杜梨卖弄那些计算机专业的东西,实在觉得太过奇妙,这也是皎皎小说一律的女性角色:理科强人。也许是因为自己理科差,每每读到皎皎小说女主,就会有一种羡慕和崇拜的思想。如番外里林晋修所言,这样的崇拜,可望而不可即,才会心心念念,难以割舍。
本文还是皎皎惯用的风格,男主很早就发觉了对女主的心思(初年例外)并且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关注和宠爱,但皎皎究竟还是皎皎,言情之中是一定要糅合悬疑的,如果像其他言情小说一样两个人别扭来别扭去贯彻全文,那就不是皎皎了。
皎皎一向走的是在中局慢慢沦陷,如同被蛛丝束缚住一般,然后慢慢收紧线索和布局,在结尾来个当头棒槌的路线。其实本文的各种线索比较好猜,揭露的时候想必大家心里都有差不多的猜测出来了,(特别是以前在a站看过类似的笑话)但是姚瑶随后的那番话却将我们立刻拉扯进另外一个思维中:一直作为无辜的被害人,却是否考虑过自己行为上的不妥呢?
另外时光里的故事,从第三方的视角来看,会产生很不一样的错觉。我们虽然一心知道许真其人,却无法跳入小说里告诉杜梨,她就是小沈以前喜欢的人啊!说起来,似乎本文里弱化了这点,杜梨似乎全程都不知道这一点。我一直担心会产生矛盾的这个碰撞点也完全被忽略了。说起来,一开始听说时光要写姊妹篇的时候,以为写的是小沈和安露的故事啊……(结果安露怎么就成了刘菲呢!她不是应该喜欢林晋修么!)
其实略微还是有些不满的,时光里那个局促的少年,一下子长成这样子成熟大方的男人,而且举止投足那么地像顾蜀黍,有一种物是人非之感……小沈和杜梨相处的方式,也是皎皎笔下典型的男女主人公方式,甚至不断逼近顾许,一个一开始不断恭敬着喊着某先生,不断小心翼翼道歉,另外一个则是控制住整个大局,说话不多,却带着自有的气质……泪目啊……
皎皎一向擅长的细节描写仍然在很多地方亮了,比如安露听到杜梨反问是否也在说她自己的时候的反应,比如林晋修看到杜梨和小沈将林越带回家时的动作,比如小沈去探望姚伯母时的描写等等,在此就不赘述了。
如果要我说出记忆的创新点,可能就在于女主天然呆吧,因为天然呆,三次哭都是以对方先发现,劝慰自己,然后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哭了,制造出缓慢迟钝,仿佛隔了一层纱一样的酸楚。但这样的虐一闪即逝。
总体来说,我对记忆的评价不如时光高,因为紧张迷离的气氛被女主天然呆冲淡了许多,而且本身的悬念也比较小,可能因为这本书皎皎并没有将重点放在抖包袱上吧。但这明显是一部深深打着皎皎烙印的文章,这不是一般的言情,这是皎皎式言情。另外补充一个,很喜欢林晋修的番外十年,和《请继续爱我到时光尽头》一样的现实和记忆间杂叙述的方式实在是很赞,虽然还是不爱太子爷的虐恋,可是稍微觉得他不那么讨厌了。
记忆树的读后感篇5
花了钱,熬了夜,终于在凌晨两点看完了。可见人物的塑造和剧情的发展都是很不错的。我只从言情小说的角度来评论,(其他物理学,空间宇宙,动力学,生物学……我都是个门外汉,)桐华(童话)起这个名字就是隐喻自己写的都是爱情童话,她的书我都看过,不为什么,就是书中描写的爱情都是童话里才会出现的,是美好的,是人们追求幸福的梦想。现实中人与人之间有多少是愿意为爱付出自己所有的一切,书中所有描绘的爱都有大爱和小爱,都在告诉我们珍惜自己身边所有的人,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爱,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不要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悔恨不已,不要有太多的抱怨,不要随意丢弃。因为这个世界唯有爱和时间(生命)不可辜负。
记忆树的读后感篇6
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明明害怕,仍然心藏慈悲,手握利剑,迎难而上。
从第一部开启我心灵治愈之路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到现在的这部散落星河的记忆,每个桐大设定的人物依旧活在我的真实画面里,喜欢琪琪的峰回路转,喜欢洛寻的绝处逢生,喜欢每部看似人间最美好的结局,爱人被人爱。
看他们被假定的人物关系,品这个虚拟的世界,断现在的自己,每次想要狂躁的内心,都会找到一个让自己静下来的那个点,或许这也是长期以来,找到的那个属于净化自己性格的点吧。
始终相信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吧,以善待人,待己,不苛求,也不唯诺,乃人之幸事吧,这就是所谓的爱人就会或早或晚被人爱的美事吧~
记忆树的读后感篇7
我想会看很多遍这本书。桐华的书,本来我是把它归到网络爽文对我属于小白文有阅读快感就好,这样的书,我不会看第二遍。然而,这本书,无意中疗愈了我,似乎是在这本书里,我确认了一个观点,一个我一直抗拒,让我痛苦矛盾的观点,他们的爱情他们的美好他们的温暖,建立在流沙之上,建立在谎言之上,是未知谎言的善良爱恋是不被承认不可见光的努力与荣光…然而,即便如是,那流沙上注定会消逝的温暖,那谎言下注定要背叛的爱恋,那未来注定要收回的荣光…都确确实实是彼时彼刻感受到的切实存在记忆里的温暖爱恋与荣光,而且,也确确实实在彼时彼刻支持和见证了幸福,也的的确确这份幸福以及在幸福里生长和获得的能力,可以支持后来,后来所有,注定要来的痛苦背叛鄙夷放弃,后,的,在废墟里站立起来。
科幻题材的文字往往就是这样,会设定极端的又甚觉合理的场境,去展示人性的痛苦挣扎伟大与壮丽。谢谢这本书。
还很喜欢这本书的许多句子,美好隽永又直击人心。就像散落在星河的流光,如果你遇见,就在你的记忆里。
记忆树的读后感篇8
“关于往日,我能写的,只是我的记忆与印象。我无意追踪史实。我不知道追踪到哪儿才能终于追踪到史实;追踪所及,无不是记忆与印象。有位大物理学家说过:‘物理学不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而是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我们能够谈论什么。’这话给了我胆量。”
——史铁生•《记忆与印象》
原本是部门里要求写的读后感,没被采用,反正写的时候是带着很强的读者意识的,便拿来贴上。因为是暑假在乡下老家写的,心境比较闲散,这篇书评可能没有很努力地思考,多了些感性的东西,写的时候就如同困在一篇迷雾中,写完了也没走出来,很多事情没想明白,如果你有些赞同、批评和指正,那就跟我讲一下吧。
死亡于生存是一个巨大无比的黑洞,吞噬着现阶段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一切,同时也毁灭着我们于过去的时日里所创造的一切价值。那是一个充斥着未知和猜测的境地,我们总是害怕着虚无,心境已接近死亡边缘的人所能看到的东西是我们常人不能轻易看见的,他们说不好是以一种更为敏感还是更为冷静的心态在回忆着过往,但在其语气当中,总是有一种世外的存在,那便是死亡。
这本书表面上是作者沿着时光轨迹编排的一部自己的成长史,但却实实在在是一部关乎存亡的心境史。在书中作者轻轻问道,“不知道别人是否也会像我一样,由衷的惊讶:往日呢?往日的一切都到哪去了?”但在我读来,这就如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轻声叹息,我的生命呢?我的一生怎么不见了?既然往日可以如同并不曾存在过一样,那生命呢?终点之后还有继续吗?这又是否是一个可以谈论的问题?显然作者把这个问题巧妙的回避掉了,因为我并不曾从这其中可以找到答案,至少现在是如此。书中并没有伤春悲秋的感怀,而是如作者所言,“站到死中,去看生”,懵懂的被教堂里的琴声和歌声所感动的幼儿,愚顽的四处撒野的孩儿,略经世事小心而又试图洒脱活着的少年,直至今日终于摆脱病魔的折磨平和应世的老者,似是走过一条漫长的小巷,一路从晨露走到斜阳,知道了些什么,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但不重要了,因为已经快结束了。这个已将生死看淡的老人在试图整理一生所完成的答卷,真挚坦诚,虽然我不知道这答卷该要交向何处,但这是目前为止我们可以做好的的事情了,不是吗?
回忆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它原本的模样便是零碎而模糊的,而为了表述,往往又会被人描述的过于准确而显得不真实。真实是如此之难。所幸作者在一开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前言中作者写到,无意追踪史实,追踪所及,无不是记忆与印象。亚里士多德曾言,诗比历史更为真实。想是因为那些记忆与印象在人心中因引发生命的悸动得以长久地存留,比之那些所谓真实的时间地点事件更能证明和影响一个生命的存在吧。但要准确得刻画出自己的心绪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欺瞒别人或者欺瞒自己,因为本就繁复难明的事理、他人的眼光,还有企图躲避自责的欺瞒的本性。可作者已做得很好,他可以平静的谈起自己曾经的背叛和自私,谈起自己那颗“不敢醒的良心”,也许在他心中会存有些许苛责,但在当时的情境下去看,一切都很正常和自然,因为我们都是这样的普通人。让这部作品读起来更真诚的是作者的文字。我们已经学会了把自己学到的看到的现成的文化产品化为文字去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但作者的笔却像摄像机一样力图为我们还原现场,朴实而细致。
读罢这本书也许会觉得问题多于结论,而我又为何要去聆听一个年迈的老人坐在轮椅上磕磕绊绊讲的那些我出生之前就不直溜到哪去的陈年旧事呢?可我就是无力卑微到如此境地,妄图从他人的回忆中探寻自己存在的价值,想要看看,关于生命,我们可以谈些什么。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记忆的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