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篇范文网 >读后感

《哲学》读后感8篇

我们可以对书本的感受通过读后感记录下来,为了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我们一定要将读后感写好,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哲学》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哲学》读后感8篇

《哲学》读后感篇1

起初知道稻盛和夫,是他在2011年初以80多岁的高龄临危受命,出任巨额亏损的日航董事长,并在一年的时间内使日航扭亏为盈,这是他继京瓷、第二电信的极大成功后,再次续写经营之神的辉煌篇章。在稻盛看来,日航的成功重建,只是又一次验证了其"以心为本"、"利他主义"经营哲学的正确性,他强调必胜的理由无非是:正确的思想,纯粹的动机,强烈的愿望,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这次我终于有机会拜读了全本的《京瓷哲学》,对稻盛的经营哲学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感觉受益匪浅。因为稻盛的哲学实际上是对 "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正向解答,是在最根本和最广泛意义上的、对人生和经营原点的积极探索和阐述。并且他在书中将这些深奥的道理辅以诸多亲身经历的实例,用平易近人、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芸芸大众传递了积极向上、利他主义的正能量,可谓是上善若水、润物无声,善莫大焉!

私以为,无论是作为原点的判断基准、作为核心的成功方程式、作为根干的经营理念,还是京瓷哲学78条每一条背后的精神实质,道稻的哲学可以适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适用于中国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所有阶段和所有方面。如果我们都能从内心里真正接受并在实践中践行稻盛的哲学,则我们必将可以克服前进中的一切困难,最终走向成功的辉煌。

《哲学》读后感篇2

哲学与政治和教育的关联。

中国古代的哲学与政治和教育颇有渊源。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战国时期的墨子等,都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各家哲学的兴起,也是与私人讲学同时开始的。孔子所代表的的“儒”,其实不仅仅是哲学,也是教育。孔子期望自己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所以教给他们各门知识,不过在另一方面,孔子给传统制度和观念的解释,却是他自己推导出来的,如“仁”、“义”、“忠”、“恕”等观点。而孔子的哲学其实也代表了一种精神的修养。而墨子却不同,墨子更偏向于政治,他的墨家在战国时期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也颇为深远。同时他也批驳了儒家的一些观念,他主张的“兼爱”和“非攻”的哲学理念,是一种非功利的理念,也是对当时国家政治的一种理念。由此看来,哲学与政治、教育还是紧密关联着的。而这种哲学可以更好地应用在我们的世界中。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提醒我们要向他人学习。“不耻下问”也敦促我们不要以向地位或学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哲学是富于实践精神的。

大部分的中国哲学都富于实践精神,也就是倾向于入世,但是也有例外。在最早提出出世这一哲学观点的是老子,他主张无为而治,但是老庄代表的传统道家思想并未成为主流,他们追求真正的身体与灵魂的自由学说,显然没有“成功学”更加受人欢迎。儒家的主要观念是辅佐君王,入世为官,通过诚意正心、格物致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最终成圣。虽然魏晋南北朝出现了道家复兴,但已经有了很多入世的倾向。佛家算是出世的,但国内的禅宗,主张在日常生活中修行。“道流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愚人笑我,智乃知焉。”同样在国外,哲学家们也提倡实践,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等。不仅仅在哲学上,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有实践精神,有些事情必须亲自实践,不能光说不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自实践,才能有自己的收获。

中国哲学里有很多无的思想

?中国哲学简史》称为“负”的方法。比如我们要解释白是什么,这是不太好形容,但是如果拿一个黑的东西来解释,再反过来就容易多了。《道德经》开篇写到“道可道,非常道”。什么是道啊,说不出来,如果能说出来,就不是道了。这就是用否定来为其下解释。有比如禅宗,第一义不可说,但表示第一义的最好方法就是静默。儒家虽然不像道彻底的推崇无的思想,但是儒家精神修养的过程也是一个做減法的过程。通过修养,去掉心性中恶的成分。当然了,在我们现今生活中,这种思想也很重要,比如有些不懂得问题,不一定要直接去解释,而是通过反义或近义的方法,也许这个问题无法用语言解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我们会找到另一件东西,让他具象化。比如在《道德经》的后面部分,老子就用一个个例子和比喻,讲述了“道”的概念。还有,在当今繁杂的社会中,我们也需要给自己做减法,去修养精神,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摒除自己不好的、不必要的东西,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美好。

《哲学》读后感篇3

因为看一个人读此书,而知道此书;因为听到一个人说书好,而想拥有此书;因为特殊的机缘,而拥有此书。

其实,这本书在我这已经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原因有三:一是买书不如借书,陆续看了很多别人的书,这种富有是自家书不能给予的;二是手中可供选择的书太多,挑来选去中,它总会成为舍去的;三是觉得深奥,需要定心定性地研读,过早接触怕是打击了刚刚建立的读书信心。

其实,这些也都是借口。对于哲学,我是颇有“慧根”的。在唐山师院两年的脱职进修中,“逻辑学”这门课程考试全年级只有两个满分,我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的成绩恐怕也是不多见的吧,惹得苑老师亲自到班里来非要亲眼见一见如此通灵的学生。这足足让我美了一个学年。

但是将哲学与人生放在一起,这是第一次。当决定捧起《哲学与人生》这本书时,我就抱定了“啃下去”的决心。人到四十,真是该思考人生的时候了。

就是怀揣着这样的小心思,我踏上了哲学与人生之旅。走进去,才发觉这是一片绿洲,自然地吸引我前行,一路前行。

随着阅历的增长和心态的成熟,感觉这样的一本书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年人的人生必修课。此时的我们,工作、生活都处于一个“瓶颈期”,不谈家庭,不论孩子,我们还有没有自己呢?

“人活着,就是要以身体作为基础,开出心智的花朵,结成灵性的善果。”这是我听到的最直白的将“身心灵”和谐共一的话。身体健康是必要的,心智成长是需要的,灵性修养是重要的。对人、对物,忍受、接受都不是我们的初衷,享受才是我们追求的境地。

读毕,掩卷而思,由衷折服于先哲。是他们让我们叹为观止的同时,开始不停地追问与思索:人,应该怎样活着。

人生,于我们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事,而是你“如何”做这件事。

?哲学与人生》这本书,一路读过来虽然是懵懵懂懂,但思考已开始,并将永不停歇。他时定会再来细细研读、细细品味。但“善度一生”的航向已清晰,并激励我不断向前……

《哲学》读后感篇4

深夜推荐喜欢哲学的2套收藏书,罗素《西方哲学史》和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罗素《西方哲学史》按照逻辑的次序,从古希腊师徒三圣贤开始,浅显易懂陈述到欧洲文艺复兴的近现代哲学家思想流派。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开创非理性主义先河,以学术论证的方式探讨认为生命意志存在的价值。

哲学可以影响到方方面面,从国家意志到个人生活,包括创造性科学、艺术、音乐、文学、意志力学、美学,甚至是战争;包括幸福、快乐和孤独!当然,哲学的思想光辉也是不着一物的来到人间,闪动着生命和真理的光辉。

文化有体系,思想有喜好。每个哲学家创造的知识体系架构也可以影响到个人,古希腊三贤是颠覆性的进步;近代叔本华是尼采和托马斯·曼的启发着,罗素是悲剧和误解性看待尼采的(包括尼采被希特勒亵渎),以及后来尼采和瓦格勒闹掰,而叔本华和尼采却又鄙视和颠覆康德和黑格尔,中间这些却与他们所处的时代休戚相关,这中间也许就是:一个不怀偏见的人,就是哲学家的外行。

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呢?也许就是这个时代,用悖论的话说就是:这个傻戳戳的时代!哈哈

超越时代,也许是对我们最低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

《哲学》读后感篇5

中国古代的哲学与政治和教育颇有渊源。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战国时期的墨子等,都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各家哲学的兴起,也是与私人讲学同时开始的。孔子所代表的的“儒”,其实不仅仅是哲学,也是教育。孔子期望自己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所以教给他们各门知识,不过在另一方面,孔子给传统制度和观念的解释,却是他自己推导出来的,如“仁”、“义”、“忠”、“恕”等观点。而孔子的哲学其实也代表了一种精神的修养。

而墨子却不同,墨子更偏向于政治,他的墨家在战国时期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也颇为深远。同时他也批驳了儒家的一些观念,他主张的“兼爱”和“非攻”的哲学理念,是一种非功利的理念,也是对当时国家政治的一种理念。由此看来,哲学与政治、教育还是紧密关联着的。而这种哲学可以更好地应用在我们的世界中。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提醒我们要向他人学习。“不耻下问”也敦促我们不要以向地位或学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大部分的中国哲学都富于实践精神,也就是倾向于入世,但是也有例外。在最早提出出世这一哲学观点的是老子,他主张无为而治,但是老庄代表的传统道家思想并未成为主流,他们追求真正的身体与灵魂的自由学说,显然没有“成功学”更加受人欢迎。儒家的主要观念是辅佐君王,入世为官,通过诚意正心、格物致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最终成圣。虽然魏晋南北朝出现了道家复兴,但已经有了很多入世的倾向。佛家算是出世的,但国内的禅宗,主张在日常生活中修行。“道流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愚人笑我,智乃知焉。”同样在国外,哲学家们也提倡实践,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等。不仅仅在哲学上,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有实践精神,有些事情必须亲自实践,不能光说不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自实践,才能有自己的收获。

?中国哲学简史》称为“负”的方法。比如我们要解释白是什么,这是不太好形容,但是如果拿一个黑的东西来解释,再反过来就容易多了。《道德经》开篇写到“道可道,非常道”。什么是道啊,说不出来,如果能说出来,就不是道了。这就是用否定来为其下解释。有比如禅宗,第一义不可说,但表示第一义的最好方法就是静默。儒家虽然不像道彻底的推崇无的思想,但是儒家精神修养的过程也是一个做減法的过程。

通过修养,去掉心性中恶的成分。当然了,在我们现今生活中,这种思想也很重要,比如有些不懂得问题,不一定要直接去解释,而是通过反义或近义的方法,也许这个问题无法用语言解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我们会找到另一件东西,让他具象化。比如在《道德经》的后面部分,老子就用一个个例子和比喻,讲述了“道”的概念。还有,在当今繁杂的社会中,我们也需要给自己做减法,去修养精神,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摒除自己不好的、不必要的东西,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美好。

《哲学》读后感篇6

暑假伊始,在网上看到李镇西校长推荐了周国平先生的《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和《幸福的哲学》两本人文讲录集,周国平先生一直都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每每读到他的文字,都能有一种洗涤心灵的静感。于是毫不犹豫的买了《幸福的哲学》,整个暑假我都沉浸在文字的幸福里。每读完一个关于“幸福”的讲座,合上书,都让我思考在这个物欲横流,心灵极度刺激的时代,如何保持好心灵的安宁和幸福。

?幸福的哲学》是一本周国平先生根据自己的讲座自行整理的讲稿。在文中有很多当时的与大学生的现场互动,很有针对性,我想周老师的讲座对当时即将拓展自己人生的大学生肯定能注入新鲜的血液,突然对这些学子有了一份艳慕之情。他告诉我们人活着是否能获得幸福最重要的是看价值观。也就是说想明白生命里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首先是生命的快乐,周老师觉得一个人的生存离不开物质世界,但是生命它本身的一些需要,它们的满足给人带来的快乐是最大的,而这其实不用很多物质,很多钱。有一些需要,可以说是生命骨子里的东西,比如健康,享受生命最基本的一个方面是享受健康。是的,现在每每听到家人身体不适时,就觉得很紧张,也时常听到有人为了事业过于劳累等等,当然我们很敬佩这样的工作者,但又觉得有些许的遗憾,更有甚者,不顾自己的身体,纸醉金迷,更是不该了。我特别欣赏托尔斯泰的一句话,他说真正的物质幸福不是金钱,从物质角度来看什么是幸福,那也不是金钱,是什么呢?他说对个人来说是健康,对人类来说是和平。

经历过许多种快乐的人,到最后会意识到真正的快乐是精神的快乐。周国平先生说了他人生中两段最快乐的时光。一个是他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世界上有这么多漂亮的姑娘。但是碍于时代和他自身的年龄问题,他就只是单纯的欣赏。在大学期间,他读了大量的书,称这段时期是青春期的阅读,没有目的,只是一种饥渴,一种想要和整个世界谈恋爱,和人生谈恋爱的冲动。他形容翻开一本书时的感觉为艳遇!“艳遇”这两个字让我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偌大的校园里总想着能与倾慕的男子不期而遇,那是心底的梦想,是少女的情怀,忐忑而不安,青涩而美好。周国平先生说艳遇的时候是一种精神得到刺激与满足时的惊喜。这种感觉,每一个深夜阅读过的人应该都有过的,在你没去过的地方,有那么一个人,写出了你的心声,或者让你对生活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这种感觉,都可称之为艳遇。

他的第二段最快乐的时光是初为人父时。他说,当女儿降临之后,每一天都是新的,通过这个小小的婴孩,他对世界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个小生命让他的生活回到一种动物的最纯粹原始的状态。

他喜欢给孩子喂奶,换尿布等等一起琐碎的事情。他说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甚至戏称自己是大奶瓶。他以为男性不能怀孕,孕育生命,喂奶,实在是遗憾!让女人孕育子女是上天对女人的珍爱。在他的孩子会说话之后,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当孩子的秘书,记录孩子的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他说,最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只是想在孩子长大后,给孩子一份礼物,让她看到她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这些才是生命中的珍宝。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所以他要用文字记录下来,他不舍得让孩子的妙语就这样白白流逝。多么细腻的父亲,我也已为人母,与孩子的朝夕相处,陪伴着她的成长,有过无奈,有过不耐烦,但正如周老师所言更多的是惊喜,是快乐,这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现在很多的大家给我们关于孩子的生命启迪,如龙应台先生的《孩子,你慢慢来》,

?目送》,更有尹健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都是异曲同工的让我们去体会生命的快乐。

周国平老师要求我们若要获得幸福也要学会阅读与写作,阅读能养心,能养生,还要加上养颜。一个人读不读书,你从他的面容就能看出。一个人美不美不只是外在的东西,他有气质,读不读书气质就是不一样,从表情、神态、风度都会显示出来的。许多老学者老得非常美,让你惊叹人老了还可以这样光彩照人。我们作为一线的老师更是能够感同身受,每每听课之时,钦慕那些渊博之士,在他们背后的故事就是有着读书的情结,我想每一个人都应该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质。阅读可以惠及子女。作为一名家长,如果你通过阅读拥有活泼的智力生活和丰富的心灵生活,一定会给子女非常好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最主要的环境,父母的素质形成了家庭里的一种精神氛围。

幸福真的是一门哲学,它启迪的东西实在太多,关于生命的,人生的,教育的,文化的等等,社会生活都与之相关,但幸福不是像我们想的那么的困难,只是对自己不正确的认知,是自己一直处于迷惘中,而无法定义自己的幸福。感知幸福,乐观生活,努力做一个幸福的人。

总之读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就像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智者对话,读完此书,我明白了什么是幸福,同时也感受其实现在自己已经很幸福了,珍惜现在的生活,在家庭生活与事业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周国平老师希望您能再写出有哲理性的书籍,宁静我们的心灵。

《哲学》读后感篇7

稻盛和夫无疑是一个高山仰止式的传奇人物!最早知道他是源于他独创的阿米巴,阿米巴思维颠覆了传统经营理念,把企业经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后来了解到,他的传奇之处远不止阿米巴:他27岁创办京瓷、52岁创办kddi,两家公司均跨入世界500强之列,成为行业翘楚,更为惊诧的是,他78岁时仍老当益壮地救火于日航破产危难之间,仅用1年时间就扭亏为盈且创下日航历史最高利润!感叹之余,我对他的评价仅一个字:牛!

对研究方法的重视是我们秉承的理念:既然他这么牛,那就把他的大作都先拿来吧!这不,我们顾老师一期就拿来6本:什么经营啦、精进啦、活法啦等等,不一而足!读哪本先?我个人是这么想的:成功心法的轨迹应是由①怎么想→②怎么做→③怎么改进→④怎么超脱这4个段位组成的,我觉得自己在这个领域连门都没跨进去呢,决不能仓促上路就跳级学高一级的东西,所以就选择了以书名判断自认为是入门级的《心法》 。

拿到书,看了下标题,就吓了一跳:全书分21章,章节内容有关于人的存在、宇宙、意识、自由、情理、宗教等等方面,怎么研究这么深奥的话题,这是入门级吗?不禁担心自己的智力能否读的明白。静心入戏后,发现这些顾虑都是多余的:全书通篇论述大道至简式地娓娓道来、通俗易懂、轻松愉快,且满满的正能量,掩卷而思后又能沉淀很多启发,一着急仅用1天就读完了!

好了,废话就啰嗦到这。我把自己的粗浅的读书心得结合顾老师的要求分成5个部分做一下分享,即总的读书体验、趣点、实践结合、不知天高地厚的建议和一点点的期望。

1. 总的读书体验:

读完全书,除上述提到的轻松、正能量等等之外,第一个直接的感受是稻老崇尚佛学、心学且重视践行,比如他自己得癌症之后的内心平静,就是得益于13岁得肺结核后在《生命的实相》中“心怀善念”之佛学观念的启蒙,正是由于内心变得强大使稻老在与癌症抗争中获胜。第二个感受是稻老喜欢独立思考,书中的观点大部分都是自己的所思所想,且敢于对权威质疑,比如对进化论的质疑:昆虫面对天敌,生命悬于一线,为求生他们希望伪装成枯叶,难道不正是这种求生意识才促进dna的变异吗?进化论突出的是自然选择,而稻老提到了意识的力量!第三个感受很微妙,据说稻老是崇尚心学的,但感觉他更崇尚的还是他自己的国域文化,注意到他大多引用的是日本学人的书籍、例子,其它外域著作不多,如提到中国印象中仅3、4次:中国对《易经》的重视、《阴骘录》中袁了凡的故事、《尚书》的“谦受益、满招损”的警句等。

2. 趣点:

“无生物的进化”概念。用稻老的话说,说到“进化”,人们会马上想到达尔文的“进化论”,至于“无生物的进化”却无人提及。什么是“无生物的进化”?文中指宇宙的形成历程:150亿年前,一小撮拳头大小的超高温、超高压状态下的基本粒子团块发生大爆炸,史称“big bang”,之后不断膨胀,变成现今的宇宙,且现今的宇宙仍在持续膨胀;膨胀的结果导致基本粒子的裂变、整合,且遵循“无机物的法则”不断进化发展,而对“无机物的法则”,稻老称之为宇宙间存在的“意志”。个人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讲的是物竞天择,属典型的唯物主义,而文中提到的无生物的进化即宇宙的形成在科学上现今成谜,在没有确切的定论的情况下用意志概念屏蔽确切认知虽一定程度上带有唯心及推测的成分,想想都挺有意思的。

关于意识体。该书认为:世代造就的人格加上现世积累的经验构成了意识体,它不会随着肉体的消亡而消失,人生就是提高心性的过程,释迦摩尼讲的“诸行无常,人生即苦”中的苦不仅指失败和苦难,也包括成功,在人生中都会体验的到,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生就是修炼场,印象中记得文中提到轮回、修炼的概念,修炼至深自然成佛。很显然,稻老是崇尚佛学的!发现一个问题:信佛使稻老变得内心强大。

六波罗蜜概念。书中多次提到这个概念,它包含6条内容,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前4条其实隐含做善事、克制、进取,禅定即总结思考,最终通向智慧!而与六波罗蜜相对应的是佛教提到的六大烦恼,即贪、嗔、痴、慢、疑、见。不由得想起郑也夫在《代价论》的观点,正反两面产生的张力能促进发展,而提高心性又何尝不是在上述正反两面下抗争下促进发展呢?六波罗蜜不正是做人做事修心的好方法吗?满满的正能量,必须点赞!

3、实践结合:

书中提到共生与竞争的概念,所谓的共生理解的关键词就是“爱”,包含“自爱”和“他爱”两层意思,至于共生与竞争的关系,书中的观点是“为了共生必须竞争,同时为了竞争又必须共生”,即承认对手的存在、承认多样性,只有共生与竞争同在,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讲个例子。

之前的万宝之争。转引一个高人用围棋进行的高论:围棋十诀解万科棋局,王石~逢危须弃,华润~舍小就大、宝能~入界宜缓、深铁~势孤取和,棋盘上都是一颗颗棋子而已,哪有什么恩怨对错,围棋的精神就是一个“中和”二字,无形的“中”, 成形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和”。 围棋的目标也应该是中和。 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最怕的就是你赢了,万科却输了,棋局也就散了。围棋其实是从一个均衡到另一个均衡的达成,讲究的是战略思维。

这个例子与稻老的共生、竞争理念不谋而合。

4、不知天高地厚的建议:

本书为稻老82岁所出版的专著,个人认为,一个人接近暮年所写出的东西是最真挚的!何况本书中的观点大多是稻老本人的现身说法,这着实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大师就是大师!坚持认为,大师是不只停留在拳脚层面的,对每一拳每一脚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的!但个人还是斗胆提个建议:与一些自成体系的书籍相比,稻老所讲述的观点就没有那么谨严了,其观点基本是对佛学理念的认可和自己的理解,缺少与同领域的观点(或不同角度,如反面、侧面不只反面)的对比,信服度就打折扣了!要使人信服,不能光说你这样这样做,不能那样那样做,还要说出要这样做而不要那样做背后的理由,如果不对比类似观点且解释的不够充分就会使表达的思想稍稍失色。

《哲学》读后感篇8

中国古代哲学,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题目,涉及面很广,涉及的问题很深。过去一些学者按历史发展的年代顺序来写哲学史;也有的专家把中国哲学史中的重大问题,如“天人感应”“内圣外王”等专题分开来写。而张建安先生这本《中国古代哲学》却独辟蹊径,把整个中国古代哲学分为“入世”“出世”“在入世、出世之间”等几个问题结合来写,书中有历代先贤充满睿智的哲理名言,也有历史故事,配上100多幅十分罕见的古代图画,还联系现实生活。这样就把中国古代哲学这样一个十分抽象、复杂的问题写成活泼生动的简明易懂的书。浅,中学生都能读懂;深,学者可以进一步研究。对于外国人,则可以从此书所引用的故事和丰富多彩的插图中,更加容易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本书有一章:《融通与张力——为“入世”和“出世”搭一座桥梁》。入世与出世,本来是可以相通的。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里,赋有“归去来辞”的陶渊明,一向被认为是出世隐士的代表。但鲁迅在论及陶渊明时却说:“就是诗,除说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这段话对于我们今天评价其他一些出世的隐士还有普遍意义。

宋代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是说,虽然出世了,不参与庙堂(政府)的决策了,但精神上、思想上,仍然密切关心国家,关心人民,“进亦忧”,“退亦忧”,而且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历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哲学理念的主流,是使中国优秀文化世世代代薪火相传的动力。

张先生的书中讲到“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精卫衔石”的故事,并配有几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故事表明中华民族为追求既定的伟大目标而长期奋斗、锲而不舍的精神,对我们今天仍有启发意义。但是,这些毕竟只是神话,愚公要移山,最后也只能由神仙来帮助才能完成。我们今天在现实生活中,要实现一个大目标,首先要考虑,这个目标是否符合国家人民的利益?可行性如何?即使目标确定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要根据实践标准来检验,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发扬并推广成功的经验,及时克服工作中的各种缺点和错误,这样才能使伟大的目标得以实现。

宋代哲学家张横渠提出要“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理想,张建安先生表示愿以一生的光阴去追求这个目标,“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对他的这种抱负,我十分钦敬,并祝愿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哲学课读后感最新6篇

哲学简史读后感5篇

鱼的哲学读后感7篇

8年级读后感500字8篇

海底两万里7-8读后感优秀8篇

三国演义第8回读后感8篇

8佰读后感作文最新8篇

红楼梦8读后感优秀8篇

8佰读后感最新8篇

8佰读后感通用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148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