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篇范文网 >读后感

蛙读后感5000字5篇

读后感是我们看完一本书之后的感受性的文字,相信大家对写读后感都不陌生吧,我们在熟读书籍之后才可以写出一篇引人深思的读后感,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蛙读后感5000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蛙读后感5000字5篇

蛙读后感5000字篇1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读名著,发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向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不一样时期的大家都对名著有所解读。然而我们写的可能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但是能够从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东西就好了,这也是名著传递给我们的思想。

红楼梦是一部中外闻名的宝典,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到高峰的代表。《红楼梦》那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正因那样能够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杯具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看红楼,含笑的杯具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感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爱看别人的杯具,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杯具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正因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因此,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但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就应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因此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因此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爱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样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个问题。如果贾府不倒台,至少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最终贾府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地步,那宝二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何等好处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寂寞的独自生,独自死,难道不是更大的杯具吗?我一向疑心宝玉并不是正因黛玉而离开贾府的,否则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世是正因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最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争啊,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能够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感情,而是生活。

当生活给宝黛的感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但是如此。另一种可能,万一贾府能重整旗鼓,兰桂齐芳,黛玉和宝玉依旧过着他们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宝玉也许会突然发现黛玉皱纹满面,然后会发现身边的袭人竟如同当年的赵姨娘,然后感情就在岁月中流逝,然后宝玉会回忆那个珠圆玉润的宝姐姐。其实感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感情给了我们很多完美的幻想和期盼,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反弹琵琶晴雯篇“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风流灵巧惹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曹雪芹先生对晴雯的态度能够由这首词看出来,曹雪芹先生认为她是霁月在天,她的人品很是难得,光明磊落,她会寿夭是正因周围环境的黑暗,可见曹雪芹对她的基本态度还是肯定的。但是我却要反过来说一说,正因曹雪芹先生写这部书时,常是照着本来的面貌还原生活,因此他即使偏向这个有傲骨的奴才,但在写作中仍是写出了她众多的毛病,其中当然也有很多是她致死的原因。首先,很多书里为了表扬这个拥有反抗思想的奴才就会把她描述成一个先进的战士,其实呢?她真的有大家说的那么有思想吗?错,她充其量也就是和宝玉一样,一方面,她认识到这种看似舒适的生活其实就有着对她们这样人的压迫,但另一方面,她却是离不开这种生活的,她只能依附于这种生活,离开这种生活回到贫困的家中,她也就象刚开的剑兰送入猪窝一样,夭折了。其次,她是不是真的就是个奴才呢?当然不全是。虽然她身份低微,她是没有父母被卖入贾府的,但是她却被老太太收在身边,而且还能够将自己的哥哥也说进府,之后跟了宝玉,也是房里数一数二的大丫头,在贾府的金字塔结构中,这种大丫头其实就是仅次于主子的二主子。什么是奴才呢?在大观园中有比她身份更低微的人,婆子,老妈子,即使就在一个怡红院,其中也有一干小丫头是听她们差遣的。这种大丫头有时权利很大,能够代主子管教小丫头,如果说主人欺负奴才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无奈的话,那奴才之间互相比大小,互相争斗就是可悲,在有一回中,晴雯处罚偷东西的小丫头坠儿时,先掐先打还拿簪子戳,最后就一句话把她赶出去,还让别人无可辩驳,这中间,小丫头有错,但是晴雯也确实是有倚势压人的嫌疑,而且那狠辣的态度,也很有凤姐遗风。

第三,晴雯是不是真的不爱宝玉呢?我个人意见,她是爱的。请看,她总是与袭人拌嘴,虽然这有很大一部分是她看不惯袭人,但是其中就没有一点嫉妒吗?袭人说了句“我们”,就被她抓住把柄大加讽刺。她还讽刺麝月,看不得麝月得了两件太太给的衣服就喜笑颜开,但是后几回,她却抢着送东西说也要去“显个好”,宝玉给麝月梳头时,她躲在门口偷听,她其实很多时候都在注意这宝玉,注意着和宝玉接近的丫头,例如小红和宝玉略有交集,就被她粗暴打断。她曾笑着说“没什么我不知道的”就是正因她时时在注意!但是晴雯是有骨头的奴才,她不愿卑微的爱一个人,她总想要和宝玉站的平等一点,她不能象袭人那样谦卑的爱一个人,她有她的特点,有点象野蛮女友,漂亮却不温柔,袭人曾笑宝玉“每一天不挨她两句硬话衬你,是再也过不去的”,可见,晴雯这种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的手段还是有用的。

第四,晴雯的志向,晴雯能有什么志向呢?她反抗性再强,她能知道反抗什么吗?她茫然的斗争着,其实都不知道斗争什么,她期望得到的是什么呢?平等?怎样的平等?她一个从小生活在富贵乡中的女孩,也算是娇生惯养的了,她离开这个富贵锦绣地,她能做什么?她的苦恼有很大程度上是不知道该怨什么该争取什么,她明白自己身份卑微,是无法和宝玉站在同一高度的,但是她却想能那样,她的最高目标,也但是就是能够成为小姐与宝玉谈个平等的恋爱。她的杯具就是正因期望的比得到的多,她的心太高,因此永远无法和袭人一样随遇而安,于是总是痛苦着。

第五,晴雯的人际关联,晴雯为什么会落得那个下场的,很大一部分是正因她极度失败的人际关联,她不能得到上级的垂亲,这很正常,即使此刻一般人也是不喜爱这种倔强人的;她也没法得到下级的好感,她喜爱仗势欺人,她看不起比她更卑微的人,凡事都要占先,因此一但事发,一群人就将她告倒,最后落个被扫地出门的下场。这点在我看来真的不如袭人,袭人远比她有交际的手段。浅谈几句,觉得还是辞不能达意啊。

以上是我读完红楼梦,对书中资料的一点肤浅见解,聊志事耳。红楼梦确实深奥,书中的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形象至今还活跃在我的脑海当中,仿佛自己亲身经历过书中人物经历过的事情一样;书中的一个个大胆新奇的思想回一向影响着我,直伴终生。

蛙读后感5000字篇2

在乡间那绿油油的农田中,星星点点地散落着许多砖墙草顶的草房子。屋顶上的草是茅草,一根一根,叠得很密,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

?草房子》写了一个善良,天真的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的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故事。让人从中感叹,从中受到启发。

草房子,它本身就是那么原生态,纯自然的东西,根根闪闪发亮的茅草全部来自于海滩的自然中,“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暴晒”柔软,韧性,密实,“冬天是温暖的,夏天是凉爽的”,它是原始的,又透出一派古朴来。现在到处都是水泥钢筋混凝土速成的框架楼房,别说“冬暖夏凉”反而是“冬冷夏凉”,只能靠先进的空调来急救酷暑严寒,而窗外排出的热量,汽车尾气的热量又充斥在现时的天空,更加的燥热反常。

在油麻地天真的孩子中,给我留下最印象的深的,还是桑桑。他机灵可爱,什么异想天开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他都能做出来。但自从桑桑患了在好几家医院看来都是“不治之症”的病之后,桑桑变懂事了。他帮细马放羊,端上一碗水送给一个饥渴的路人……最让我感动的是桑桑带着妹妹柳柳去看城。那天桑桑在回答柳柳“什么是城”的问题时,想起自己从前为了得到妹妹手里的烧玉米而许下的诺言,带她去看城。可没等他吃完一半的玉米,他早把自己的诺言忘得一干二净了。

第二天,桑桑带着柳柳到达了县城。桑桑又开始发烧了,但他坚持拉着柳柳的手走在大街上。桑桑给妹妹柳柳买了各式各样的食品和一个小布娃娃,他要让柳柳看城看得开开心心。最后,他要带着妹妹沿着一百多级的台阶登到城墙顶上,但柳柳走不动了。蹲下来对她说:“哥哥背你上去。”柳柳不肯。但桑桑硬是将柳柳背到了城墙上。当老师找到桑桑时,他已无力再站起来了……

人生的每个阶段,乃至每一步都是美好的。选择可能是困难而又犹豫的,过程可能是孤寂而又痛苦的,结局可能是朴素而又平淡的,梦想可能最终一无所获,但它却能撑起你心中的一片蓝天。“面向那一片金黄的草房子,我在心里默默念着:”金色的童年,金色的梦,只要心中有心中有梦想,就能给梦想插上金色的翅膀……

人生无处不真情,在《草房子》里,我看到了另人落泪的真情。阅读着,品味着,我与文中的小主人公桑桑同乐同悲。只希望真爱开满人间。

蛙读后感5000字篇3

最近我有幸地拜读了 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着》,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显示功能,又关住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他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我也为之折服。

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

?学生的精神》中提到三点:

(一)学生求学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

(二)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

(三)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我想说说我自己的感受。现在的学生正如陶公所说容易“自满”,自己刚刚对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领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实践做题时,却无从下手。学生对学习缺少一定的目标,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学校来接受教育是为了什么。每当找学生谈话时,我便会问“你准备读完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不知道。”他们从来很少会想过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会是什么样?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想下功夫,更不愿意吃苦,对于周围的环境学生很少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原因归纳在外界的环境上。例如,学生作业未完成,当问其原因时,学生回答无非这几种“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交作业?”“我不会做。”“我不知道做哪道题?”“我忘记交作业啦!”“课代表交作业时没告诉我!”诸如此类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人无可奈何,更多的时候我在问自己:“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

回首这些年的教学,我在不断的告诉自己:你一定要学会去转变角色了,你现在已经是一名教师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着》中师范生的第一变——孙悟空,也是这样告诉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才能培养出来许多好学生。可是为什么是变成孙悟空呢?陶行知先生说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他是抱着一种目的去拜师的,这无形中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学生。

蛙读后感5000字篇4

王夫人在(红楼梦)中是个极不讨人喜爱的人物,虽然曹雪芹在书中总替她说好话,说她是个厚道人,但是这恐怕都是欲盖弥彰。其实全书中各色人物都有正邪两赋的特点,比如贾琏对尤二姐也有浪子真情;薛蟠虽不肖,对母亲和妹妹还算不错;连贾珍,也有人分析出他对秦可卿也是刻骨铭心……但是这位王夫人,贾宝玉的亲妈,虽然在宝玉心中排行与黛玉重要性并列(原话大意如此),倒真没做过什么有光彩的事情,逐走晴雯,逼死金钏,抄检大观园,可能黛玉之死与她也难脱干系。本人在此大胆推测一下她的心理历程。

王夫人出生于四大家族的王家,就应是个见多识广的大家闺秀。从书中看,就应是王家的长女。封建时代的长女在家族里是大姐,受到最严格的教育和约束,要成为妹妹们的榜样,典型如李纨,元春,宝钗等。王夫人小时候肯定也是这样过来的,但是她没读什么书,心中郁闷和压抑无处派遣,也就不具备李纨,元春,宝钗那样的开阔心胸和浪漫气质,因此长大了就成了个没什么情趣的人(看她给丫环起的那些名字就知道了)。人们有时会好奇,王夫人年轻时是什么样貌的,我想凤姐和探春身上应有她的影子。

先说凤儿,常言说得好:“养女随姑”。基因的力量是可怕的,想来王夫人年轻时八成也是个柳眉凤眼的绝色佳人,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凤姐不但继承了她的美貌俗气,也继承了她的野心偏执和狠毒。

曹公全书只写凤姐狠辣,没有对王夫人有明显的贬义形容,只有暗示。我认为最明显的一处就是林黛玉进贾府时对王夫人住处的描述,其中包括金钱蟒*背,金钱蟒引枕,金钱蟒褥子(原文描述更加详细,包括颜色做工什么的,在此难述,各位可参见原书),连用了三个金钱蟒,曹公写人物住处多有对人物本身性格命运的暗示。我五年级时读到那里,心中一凛,当时还不知道“居如其人”“心如蛇蝎”这两个词。长大后以此对照王夫人一生行为,信然!

探春是个好姑娘,将她与王夫人相提并论必然引起很多读者不满,但是探春毕竟是王夫人抚养长大的,她的高贵气质和管家才干或多或少是跟王夫人学来的,加上她更有文化,因此更把这些优点发扬光大了。

?红楼梦》全书中关于打人耳光的描述有两处最引人注目:一次是王夫人打金钏,另一次是探春打王善保家的,两次性质不一样,在读者心中反映也不一样,但同样的迅雷不及掩耳。两个打人者打的都是“平生最恨者”。王夫人平生最恨会勾引男生的女孩,探春平生最恨不尊重她的人。探春得了曹公一个“敏”字,敏锐又敏感。王夫人又何尝不是呢?

说完了王夫人的个性,再推测她与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关联。先说夫妻关联。很多人觉得她与贾政真是天作之合,一对死封建。其实现实生活中美满夫妻往往是个性互补的。书呆子爱上交际花,女夫子迷上浪荡子的事情屡见不鲜。

贾王二人性格如此相近,日子必然是刻板无味,日久生厌。如同贾琏与凤姐在过了头几年的甜蜜后,二人的倔强个性凸显出来,发生情变。但是王夫人就应还是比较得贾政宠的,贾政共与她生育了三个孩子(不包括流产和死婴的状况),到近40岁时还能生出贾宝玉(书中再未见类似案例),一方面说明她身强体壮,另一方面说明夫妻感情还不错,要知道贾政可不是一夫一妻,夜生活乏味的下等贫民。以王夫人之刻板个性,能把老公迷成这样,一方面是娘家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当年的确容貌出众。贾政能和她生出三个孩子,和赵姨娘生了两个,明显生育潜质强于贾赦,但为什么没有和其他妻妾生出孩子来呢?书中有记录的贾政的妾只有周,赵二人。

但按照贾府规矩“爷们娶亲之先都要先放两个人在屋里伺候”,这种妾应比王夫人老些,周,赵二人就应不是。可等林黛玉进贾府后并无相关描述,难道她们都死了吗?曹公没有写,但参照兴儿说凤姐时说,贾琏原先“屋里何尝没有几个人,她来了不到半年,都寻出不是来,打发出去了。”王夫人当年可能也干过类似的事情,只但是手段没那么激烈,而且肯定是在生了贾珠,有了本钱之后恃宠而娇做下的,因此也没什么人怪她。贾母给凤姐贾琏劝架,说小孩子们,“馋嘴猫似的”,“都打那时候过来”,想来古板如政老爷,当年也难免俗,只怕也有“削肩膀,水蛇腰”的美人勾引过,王夫人打金钏,逐晴雯时都说“我一生最恨这样人”,又写“此乃平生最恨者”,若非在这方面受过刺激,何至于如此敏感!当然,王夫人要保全自己贤惠的名声,不得不给贾政安排两个小老婆。

一个是安分的周姨娘,一个是泼妇赵姨娘。赵姨娘肯定不是贾母给贾政的,贾母很厌恶她,整个贾府都没人喜爱她。她就应是王夫人的陪嫁丫环,王夫人把自己身边干练守礼的丫环打发嫁人,做自己的女管家,如周瑞家的,留下赵姨娘这样的各方面无法与自己媲美的给老公,一方面不怕她得宠,另一方面也倚仗她的泼辣狭隘打击其他姬妾,如同凤姐利用秋桐,金桂利用宝蟾,是百试不爽的借刀杀人法。

等把情敌都打击完了,这把刀自己的名声和人缘也都毁完了,能够借机再把她“兔死狗烹”。(我觉得袭人对晴雯也是用的这个法子)可叹赵姨娘傻人有傻福,连生了一女一儿,这样一来,别说王夫人,就连贾母也不能奈他何。母凭子贵吗!而且赵姨娘身上那股子市井气比起王夫人来肯定另有一番魅力,因此贾政也真的被她迷住了,好在她是个万人嫌,威胁不到王夫人的地位,因此也就勉强容下了。

再说王夫人与贾母的关联。贾母毫无疑问是全书中最有福气的人。她嫁入贾府时就应是贾家上升的阶段。丈夫代善是个帅哥,贾母曾说“这些儿子孙子就只宝玉象他爷爷”,可见也是个面如秋月色若春花的万人迷。贾母与他感情很好,生了三个(也许不止)儿女。贾母年轻时管理家政很有才干,比凤姐“还来得呢”,嘴巧心活,肯定也很讨公婆喜爱。她虽没读什么书,也并不重视女孩子的文化教育,但她本热闹,有心胸,有品味,并非尚德不尚才的人。她不但能干,而且善于享受生活。她爱看仇十洲的画,会“收拾屋子”,曾推荐黛玉用霞影纱配翠竹,还帮宝钗选取室内陈设,“保管又素净又大方”,善于欣赏音乐,在元宵宴和中秋宴上就表现出对音乐欣赏的品味,对于无聊的言情小说也自有一番批评。异性喜爱互补性格,同性则是物以类聚。

贾母喜爱的人身上都有她的影子,比如凤姐的精明,黛玉的诙谐,湘云的豪爽,宝琴的热情以及鸳鸯的能干和晴雯的灵巧。她比王夫人显然更脱俗更浪漫,王夫人刚嫁过来时性格肯定不入贾母的眼,而且也没有贾母的才干,贾母又是个有一说一的人,可能有意无意也会说她两句。王夫人具有凤姐和探春的某些特点,但并没有她们的口才和潜质,因此只好少说话,贾母说她“木头似的”,她倒真是藏拙,与宝钗掩盖锋芒的“藏拙”不一样。

总之,在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领导手下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王夫人总算忍过来了,之后贾母也比较疼她了,对于一个对自己忍耐,尊重又听话的儿媳妇,谁还忍心骂她呢。相比起邢夫人,王夫人也算能干,老实,娘家又有地位,更重要的是,生了宝玉这么个“活龙”。贾母老了以后,家务交给儿媳,脾气肯定也越来越好了。王夫人的地位直线上升,虽然贾珠之死给她很大打击,但她很快就把自己的侄女王熙凤嫁给贾琏以巩固她在贾家的地位,保证在宝玉长大之前自己依然掌握贾府大权。王熙凤倒也没辜负她,对她比对自己婆婆亲得多,而且又讨得合家(尤其是贾母)的欢心。之后她的女儿元春又做了贵妃,她在贾家的地位当然就更巩固了。

王夫人与黛玉的关联又如何呢?多数人认为她不喜爱黛玉,因此阻挠她与宝玉的感情。那么她为什么不喜爱黛玉呢?首先,性格不合,黛玉是风流灵巧,锋芒毕露的人,与王夫人人生哲学不一样。我上大学时看过一本报告文学,名字忘记了,是以前慈禧太后的宫女回忆以前生活的,她说慈禧喜爱的女孩就应是好处深藏不露,不好过于彰显,就应是从内部隐隐约约透出光彩来,象珍珠一样,若是表面光华闪烁刺目就不好了(大意如此)。我想这是众多王夫人式封建卫道士对女孩的要求。其次,黛玉有很多明显的缺点,身体不好,爱找麻烦要配药;脾气不好,多疑爱哭;而且还喜爱招惹宝玉,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让宝玉为她神魂颠倒,这是王夫人最恨的。

一方面宝玉是她在贾府呼风唤雨的最后本钱(“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振兴家业的期望,不应执迷于儿女私情,另一方面,在感情方面不如意的中年女性往往把全部感情寄托在儿子身上,她憎恨以黛玉晴雯等为首的与宝玉亲密的年轻女孩子就包含了这种变态的醋妒心理。但是我还有一点看法就是,王夫人在了解黛玉这些特点之前就不喜爱她,确切说是有成见。

证据也在林黛玉进贾府这回,她头一次见面就再三告诫林黛玉,跟别的姐妹们怎样玩都行,但对宝玉,王夫人说了两次“休要睬他”。意思很明白:你别招惹我的宝贝儿子!众所周知,这时黛玉是初进贾府,百般留意,还没有表现出之后在贾母宠爱下使出来的小性儿,举止也是稳重大方的,而且这时候也就十岁左右,古人发育晚,黛玉本来就长得有点营养不良,不会有尤物般引人遐思的外貌(曹公那一番描述只是小说家在主角出场时的例行描述),何以王夫人要这般敏感?说她爱子心切吧,怎样不见她对宝钗宝琴等人说过这种话,她们更漂亮,而且进贾府时宝玉更大,应更避嫌才是。我的推测是黛玉长得象一个王夫人很厌恶的人,王夫人之后厌恶晴雯,就说她“眉眼有几分象你林妹妹”,可见她是连黛玉的外貌也厌恶的。其实黛玉的外貌应是惹人怜爱的,之因此让王夫人看了刺眼是正因她象了王夫人很厌恶的人。这个人是谁呢?最自然的推论是她的母亲,贾敏。旧社会大家庭中婆媳不合,姑嫂不合是很正常的。

曹公没怎样写贾敏,小说刚开始不久,她就去世了。贾雨村评价黛玉时说“度其母不凡,故有此女”。我们由此能够推测贾敏是个怎样的人。她是贾母最小,最宠爱的女儿,自然有着天仙般的容貌气质,而且也象她的母亲和女儿一样,伶牙俐齿,有品味,擅于作乐,享受生活。她生在贾府鼎盛时期,真正“白玉为堂金作马”的时候,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女。王夫人在与凤姐商量抄检大观园时,提到“单说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是千金小姐的体统!”又说自己“没享过什么大富贵”,可见王夫人做姑娘时也没有贾敏这么舒服。遥想当年王夫人初入贾府,承担起管家重任,肯定是谨慎留意,生怕婆婆挑错。看到贾敏虽与自己年龄相仿却过着简单娇纵的生活,怎不羡慕加嫉妒。偏贾敏可能也是个口无遮拦的人,暗中得罪二嫂还不自知。

贾母疼爱她,不肯让她过早出嫁,长期相处可能更加剧了王夫人与她的矛盾。李纨曾嫌林妹妹嘴刁,说:“只求老天保佑你赶明也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这在李纨是句玩话,但可能王夫人以前在心中对贾敏倒真是这样诅咒的。可最后贾敏嫁给了出身清贵,才华出众,前途无量的探花林如海,相比起潇洒飘逸的林妹夫,贾政虽好读书却始终没中(叶公好龙?读腐书?),爵位也给哥哥贾赦袭了,幸亏皇帝赏了个官,而且平时虽养了群清客,却没真见他做过什么诗,比起林如海这样的只能算附庸风雅。

林家虽不如贾家富贵,但林如海自立门户,没有公婆姑嫂约束,到任时携夫人同行,何等风光自由!而且林如海对贾敏一往情深(虽有几房姬妾也都是为了生儿子用,何况也没生出来),贾敏死后立刻对女儿表白绝不续弦。封建时代得此一老公此生足矣。总之,嫁给林如海可真令人羡慕!(说不定王夫人还暗恋过林如海,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呵呵,我要是个恶俗导演,拍部《戏说红楼之红楼前传》必须会有这个情节!——玩笑。)王夫人对小姑子这番愤愤不平一生都无处发泻,如今她女儿倒来了,你说能放过她吗?

关于王夫人撮合宝玉宝钗,依我看她也是经过长时期的考察才决定的(可能在金钏投井之后),而且一旦决定就立刻付诸实施。薛姨妈当然也愿意这事,但肯定没有她姐姐做的有效率(以她的潜质和智力,连薛蟠都教不好,夏金桂也管不了,实在是个没主意的人,说她在破坏宝黛婚姻中起了重要作用,实在抬举了她)。宝钗的优势在于娘家有钱,又是王夫人的亲外甥女,健康状况和潜质为人都是拔尖的,而且很老实听话,还总爱劝人学好。除了黛玉,还真没人能和她抗衡。有她做宝玉的老婆,不但能让众人心服,还能够弥补凤姐没文化,身体弱的缺点,成为新一轮管家奶奶接班人。于是王夫人首先是博得元春的首肯,其次想办法让宝钗退出选秀(日后贾家可能会因此获得欺君的罪名),再想办法让宝黛分开,再逼死黛玉,等等。当然,她机关算尽,最后即没能留住儿子,更没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王夫人一生除了忙着保全自己好象没干什么别的事,偶尔陪老太太打牌听戏。她没什么爱好,只念佛吃素,捡佛豆。她念佛是为了修来生还是为了赎罪,我们不得而知,可能更多是为了保佑她的荣华富贵吧。书中没有她对自己罪孽忏悔的描述,只在金钏死后她哭了一阵,其实是为了掩众人之口,同时拿宝钗做个实验,看不明真相的人会怎样看待此事。得到宝钗安慰后,立刻就坡下驴,拿着宝钗善意的猜测做了自己杀人的借口。“虽然她的确是我逼死的,但只要别人不这么想就行了。”这就是这个伪君子的真实想法!因此以后到了抄检大观园时,就只见她肆无忌惮地撵人骂人逼死人,再未见她有丝毫的犹豫和手软。

高鄂对王夫人好象挺有好感,直到最后也未让她遭报应,晴雯变鬼只报复了她的不争气的嫂子,金钏死得那么冤也没见闹鬼,难道宝二爷祭她一番她就满足了?真是莫名其妙。

蛙读后感5000字篇5

说起《红楼梦》,我们就不能不谈及袭人其人其事。不仅是因为袭人是伴随宝玉左右、侍候宝玉青春成长时期的一位重要女性,亦是因为袭人位居情榜又副册之二,晴雯之下,更是因为曹公不惜笔墨,着笔最多、在书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丫头。无论是正出或是暗出,均不亚于正册十二钗中的包括妙玉、巧姐、迎春、惜春等在内的任何一位女性。上回我写了一篇《谁是宝玉的小三》,说到袭人其人,也仅仅从一个侧面说到了袭人,然而,感觉还不够全面,并不能完整的反映一个人物的全貌。对袭人这样一个人物,我依然感觉意犹未尽,那么,袭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让我们顺着曹公与高先生的思路与笔墨来细细的梳理与分析一番,或许能从中得到一点启示与感悟。

袭人,又名花珍珠,是贾府花银子从面外买来的丫头。因旧人诗句上一句:花气袭人。让宝玉改名为袭人。丫头的名字随意改动,并非袭人一人,譬如红玉等等好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仅从更名这一点,贾府下人地位之低,可见一斑。贾府里的丫头,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中府中的下人养的,所以,下人生下来的丫头,理应还是下人。另一类是花钱外买的,袭人即属于这一类。还有一类是下人送给主子的,虽然也同属于第一类,但比起外买的身份要稍逊一筹了。譬如睛雯。袭人比宝玉大两岁,与香菱、睛雯,宝钗同岁。在与宝玉庆贺生日那天,袭人抽了一具《武陵别景》签。上面写道:“桃花又是一年春”。同庚共饮一杯。同庚即是香菱、睛雯,宝钗。同辰的只有黛玉。

袭人,家境贫寒,离贾府不过十里地,上有母亲,还有一哥。记得一年冬天母亲病重,袭人告假回家看望,宝玉还特意与茗烟骑马去了她家看望,可见袭人家的住地距离贾府并不是很远。

然而,就是袭人这样一个外来的丫头,在贾府却神不知鬼不觉地爬上了准姨娘的地位,比起睛雯,鸳鸯等人的命运,不知要强多少倍,当然鸳鸯是不愿意嫁给贾赦当姨娘罢了。袭人自从转变了角色,当上了准姨娘以后,可谓风光无限,光彩照人,红极一时。若不是后来宝玉离家出走,袭人姨娘的位置,亦是板上定钉,毫无悬念的。即使如此,在曹公与高先生的笔下,袭人的结局也还算是比较圆满的,在第八十回之后,袭人即嫁给了宝玉的朋友: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琪官,即蒋玉菡。

袭人上位准姨娘,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享受,更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吃穿用度均在丫头之上。可谓名利双收。物质上,袭人的月钱按照老太太的丫头付,王夫人又另付一部分,那年冬天,袭人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风姐见其着装太素,便把自己的一套大毛大衣送给了袭人。说什么:“先给你穿去也罢,等年下太太给作的时节我再作罢,你只当还我。”连风姐这样的人物都讨好她。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就连黛玉,宝钗这些小姐也均来道喜、祝贺。我们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袭人的准姨娘地位,并不比赵姨娘差在哪里。

读《红楼梦》,我常常感到纳闷或疑惑,袭人并不比睛雯,鸳鸯等人聪明到哪里,为什么能够上位于准姨娘呢?细细的读来,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其实,袭人上位于准姨娘,有着诸多方面的因素,然而,在我看来,最直接、最重要的有三条。

攻心为上。应该说袭人很会察言观色,揣摩王夫人的心思,不失时机的给王夫人出谋划策,讨好王夫人,博得贾府上层的青睐与支持。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一节中,宝玉被贾政暴打后,袭人对王夫人说的一番话,也让王夫人对袭人刮目相看,奠定了上位准姨娘地位的基石。她原话是这么说的:“我今个儿在太太跟前说句不知好歹的话。”、“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

大家听听,这是什么话?此时此刻,宝玉被贾政给打得遍体鳞伤,老太太、王夫人都心疼得要命了,何人还敢说出这样的话来?我想一般的丫头,包括睛雯,包括鸳鸯,即使是黛玉,亦绝不会“自讨没趣”的,赶来与王夫人说出这样一段,极有可能招来一顿责骂的话来。恐怕也只有袭人了。这也许正是袭人的聪明过人之处。

那么,听了袭人的这几句话,王夫人的反映是什么呢?我原以为一定是责骂或是痛责,然而,除了合掌念声“阿弥陀佛”外,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声:“我的儿,亏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袭人与王夫人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读至此处,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这样一层,这或许与袭人的阅历有关。袭人原与鸳鸯、睛雯一样,都是老太太身边呆过的人,只是后来才给宝玉当了丫头。长期与老太太耳濡目染,让她有机会多识广,可谓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比别人深一层亦在情理之中。假使袭人没有长期呆在老太太身边的这段阅历,袭人亦不会有这般的心机。那么或许有人会问,睛雯也是在老太太身边呆过的,为什么睛雯,就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以为,这既与睛雯的性格有关,也与宝玉没有那层实质性的关系有关。

袭人下面的一段话,就更合王夫人的心意了。可以说是说到王夫人的心坎上去了。袭人说:“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娣妹,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一家子的事,俗语说的“没事防有事”,又道:“君子防不然”。说得是头头是道,丝丝入扣,入情入理,这样的一番话,可谓一语中谶,切中要害。一方面反映了袭人的虚伪的私欲,另一方面,亦是真心诚意的大实话。大观园中的女性太多、太多了,单单入情榜的就有一百多个。宝玉能与袭人云雨,就不能跟别的女孩云雨?若是宝玉再次与别的女子发生了云雨之事,恐怕连自己与宝玉的这段成年旧事也会翻将出来。我以为,袭人的这一番话,已经超出了袭人本身的年龄时段,试想,袭人此时也不过十六七岁呀。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向年近五十岁的王夫人说出这番话来,是与其身份极不相称的。

听了此话,王夫人像雷轰电掣一般的惊骇。又想到金钏儿之事,王夫人说:“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的这样周全,我何曾又不想到这里,只是这几次有事忘了,你今儿一番话又提醒了我。”

袭人简直就是牛魔王肚子里的蛔虫,袭人的一番话,如同雨打芭蕉,句句打在王夫人的心坎上。把王夫人心里所思所忧全部说了出来,岂能不打动王夫人的心菲?要知道,王夫人自从长子贾珠去世之后,最担心的也就是宝玉了。俗话说,养儿防老,自己五十多岁了,假使宝玉有个三长两短,王夫人将来的人生依靠谁呢?

自古即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夫人的一席话,可谓一言九鼎,奠定了准姨娘的基础。贾政虽然管事,但大都是外部的事务,家族内的一些事情,也大都是由王夫人说了算。我们且听听王夫人最后说的一句,便知晓结果了。她说:“我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负不了你。”

胆大心细。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宝玉与袭人即有云雨关系,按理,袭人比宝玉大两岁,应该明事理,知其不妥,完全有理由推却。然而,袭人却顺水推舟,明之不可为而为之。在她的浅意识里,非常渴望得到宝玉,亦非常渴望姨娘的位置。书中这样写道:“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所授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你瞧袭人多会自己给自己下台阶,找理由?而睛雯呢,按理,不仅人比袭人长得漂亮,而且也很聪慧,也很有可能成为姨娘,然而,却让王夫人说成是狐媚子、妖精。直到被撵出贾府的那一刻方乃后悔不已,她曾对赶去看望她的宝玉说了这么一句话:“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

时时汇报。自从得到王夫人的青睐后,怡红院的大小之事,袭人大都如实王夫人作过汇报。使得王夫人对怡红院的事情了如之掌。不然王夫人怎么会说:“打谅我隔得远,都不知道呢,可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你说,王夫人说的心耳神意不是袭人,又是谁?毫无疑问,应该就是袭人了。然而,袭人做起这些事来,却没有半点的愧疚与不安。在她看来,这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也是对王夫人负责。

袭人作为宝玉的女人,应该说是称职的。在宝玉身边,与睛雯,麝月一道,除了宝玉精神生活不能左右外,宝玉的衣食住行,一切的一切均安排得妥妥贴贴,稳稳当当。

袭人与宝钗一样,也是力劝宝玉功成名就的。也经常使用一些小小的计谋,劝说宝玉。袭人说:“以后就是刀搁在脖子上也不出去了。”她规劝宝玉。大体是三个方面。一是不能乱说,二是读书,三是不能乱吃女孩子嘴上的胭脂。

袭人的针线活,堪称一流,宝玉的一些生活用品,也都是袭人亲力亲为。难得一次忙不过来的时候,还是宝钗帮忙的。也难怪乎曹公把她当作一个一朵花儿来赞颂了。记得第五回《游幻境指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一节中,宝玉,随警幻在太虚观中看到的又副册中有这么几句:“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有次宝玉让下人开门,没有人来开,最后袭人开了门,袭人让宝玉一脚踢在肋上,袭人疼痛难忍,都不曾叫苦。当然,我们不可忽略了睛雯对宝玉亦是尽心尽力的。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须镯,勇睛雯病补金裘》一节中,宝玉的褂子烧了一个洞,么么拿出去,一般的工匠都不敢接活,睛雯,此时正发高烧,拖着病躯,一针一线的帮宝玉给补上了。这一情节,让人看了非常的感动。袭人还跟睛雯开玩笑似地说:以后再烧了,谁来补?

袭人亦会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大观园中这一点很重要。不仅人多,关系也挺复杂。然而,袭人却处理得如鱼得水般的轻巧。既深得讨上层老太太、王夫人的喜欢,也让小姐身份的宝钗、黛玉喜爱,亦让丫头们信服。王夫人这样评说袭人:“若说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虽说贤妻美妾,然也要性情和顺举止沉重的更好些。”,又说:“况且行事大方,心地老实,这几年来,从未逢迎宝玉淘气,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她也是死劝的。”老太太又是怎么评价袭人的呢?书上这样说道:老太太素喜袭心地善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服侍贾母心中只有一个贾母,服侍宝玉,心中只有一个宝玉。

当然,袭人也有人性的弱点,譬如,妒嫉。第七十七回《俏丫环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一节中,睛雯被撵出贾府后后,宝玉拟把海棠比作睛雯。这一回,袭人是真的生气动怒了。这一怒,倒是怒出了她的妒嫉与小性,怒出了她弱点与不足。

她说:“真真的这话越说上我的为了,那睛雯是什么东西,就费这样的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上他,想是我要死了。”

读到这里,我就暗自思忖,但凡有一点良心的女子,都会理解与容忍宝玉这一所作所为,还应对睛雯抱有同情心才是。一来睛雯毕竟与袭人共事多年,手足之情应该有的吧?二来,睛雯也已经被撵出贾府,何苦来着?这样对待一个被撵出贾府的人呢?莫不是睛雯出身低贱,是赖么么买来送给老太太的,不成?即使如此,也不应该如此!

宝玉听了忙捂了她的嘴,说了一句:“这是何苦?一个未清,你又这样起来。”袭人这才转怒为喜起来。当然,宝玉,也还是有点良知的。后来还专门为睛雯作了一篇“芙蓉女儿诔”。

袭人的婚姻,似乎有着某种天然的机缘与巧合。宝玉第一次与蒋玉菡见面,并不知道蒋玉菡即是琪官,琪官即是蒋玉菡,两人上厕所时,才弄明白,并互换了汗巾子。当袭人知道,自己为宝玉所作的汗巾子给了蒋玉菡,非常的生气。这样一段看似简单细节的文字,亦为袭人日后嫁给蒋玉菡埋下了伏笔。

想来亦觉得好笑,许多人都以花为媒,而袭人与蒋玉菡却是以汗巾子为媒?蒋玉菡看见袭人的汗巾子,即知道那是袭人是宝玉的丫头,而袭人看见了蒋玉菡的汗巾子,即知道自己的相公即是宝玉的朋友蒋玉菡。

以袭人的为人,她宁愿一辈子呆在贾府,呆在宝玉身边,当她梦寐以求的姨娘,也不愿意嫁出去。袭人自己也说过只要宝玉依着她,即使“刀搁在脖子上,我也是不出去的了。”之类的话,可是宝玉与贾兰考试后,宝玉离奇的出走,立即让袭人所有努力与愿望化为了泡影。也让她自己的誓言成了一句空话。

我猜想,宝玉出走后,袭人一定十分的悲伤,多少次在夜深人静的夜晚,在人迹少至的林间,在月光稀疏的树下,回想与宝玉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举手投足,越想越悲痛,然后伤心地哭泣道:“宝二爷啊,你考中了,我们都为你高兴。可你却什么也不顾就独自走了,你真是个没有良心的东西,我对你那么好,什么都给了你,你就那么舍得丢下宝钗、丢下我独自走了?今后我怎么办,怎么办啊?”,“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不见你回来,我哪儿也不去了!”真是情深深,悲切切,哭泣之声,悲天悯人,感天动地!

想当初,袭人并不满意自己家人为自己许配的这门婚姻,信誓旦旦的要寻死觅活,然而,一旦看到了玉菡的汗巾子,宿命论便占据了上风,旋即转变了态度,认为自己的婚配或许就是命运的特意安排。于是,与玉菡安心的过起了夫妻生活。我想,假使袭人看不到自己送给宝玉的汗巾子呢?结局又将是怎么样呢?或许极有可能如同鸳鸯一般的下场,也是未可知的了。在我看来,袭人与戏子成婚,在当时的环境下,并不看好,然而,亦是不错的选择与安排了。

当然,我们解读红楼,也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与分析。即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前八十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这样的题目,可以解读为曹公对袭人这一人物的喜爱,不过,高先生在续集中又说:“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又当何解?我想所有的读者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蛙》的读后感1500字通用8篇

《蛙》的读后感1500字6篇

蛙读后感50字5篇

蛙读后感模板7篇

蛙读后感通用6篇

蛙读后感精选8篇

蛙读后感8篇

蛙读后感参考5篇

青铜葵花读后感字300字5篇

简爱读后感字600字推荐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96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