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合理地使用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效果,只有认真写好教案,才能确保教学进度的有序进行,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语文第二课教案推荐6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第二课教案篇1
三维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边城》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2、通过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涵,把握主题。
3、通过探究学习,认识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思路方法:
散文化的《边城》,篇幅很长,主题深刻,所述生活与学生有距离,节选部分又不能反映全貌。如何达成目标?拟依次处理三种关系:一是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把握《边城》全文过渡到节选部分的解读;二是处理形象与抽象的关系,由课文形象的分析抽象出主题;三是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在理解主题之后,拓展到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认识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达成人文教育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叠映湘西风景画】
这,就是边城。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国最美丽的《边城》
二文本解读:
(一)、指导自主学习
1、《边城》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扛鼎之作。大家已经读了,现在我想请大家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作品的印象。
?参考性提示】
①《边城》是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
②《边城》是用文字绘就的无彩之画
③《边城》是一支宁静和乐的生活牧歌
④《边城》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赞歌。
2、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边城》内容,你认为,哪个字比较好?
?参考性提示】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说法,要讨论引导。
明确:用“爱”字概括比较恰当。
沈从文在谈及自己的创作动机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注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作者的意思是:他想用平凡的故事来“说明”怎样的爱才是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简言之,作品就是在回答“什么样的爱是合符人性的,是美的”
答案迷蒙于边城的风景中,隐藏在山民的故事里。需要我们合作探究。
(二)组织合作学习
●风景中的秘密
1、投影:【烟雨凤凰.ram】
2、提问:课文描写了烟雨凤凰的哪些景物?再读一读这些描写语句。
明确:
①描写的景物:青山、绿水、夕阳、朱红色的船、
白塔、黄狗、月亮、长颈大雄鸭、
②描写的语句示例:
★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成了一层银色薄雾;
★河面已朦朦胧胧,看上去好像一只白鸭在潭中浮着-------
★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3、设想此时的你正在此情此景中拍摄风景,你会特别选出哪些风景来拍?为什么?
?参考提示】发散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评点风景特点。言之成理即可。
?归纳概括】如果可以的话,我会用dv把边城风景全部录下,制作成一幅风景画卷。因为它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充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它健康、它优美。
?投影显示】风景古朴、__、自然、毫不雕琢、宁静平和
4、风景无言却有意,作者描写的风景中隐藏着秘密,它们正无声地在向我们诉说。听,多漂亮!你们听出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风景画卷暗示我们:古朴的毫不雕琢的野性的自然的,才是健康的优美的。
●故事里的隐语
1、什么样的山水养育什么样的人。在这方健康优美的山水上,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已经发生。请用翠翠的口吻简说这个故事。
?投影显示】重要人物关系
2、这个“爱”的故事写到了哪些“爱”?
?合作讨论】明确:作品写到了众多的爱-----
纯朴的祖孙之爱
古朴的邻里之爱
自然的男女之爱
3、这些爱令人心醉,使人动容,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明确】__、古朴、自然,有人性之美。
4、应该说小说展开的是一幅人性之爱的画卷。在这幅画上,有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这种种的爱,就如边城的__古朴自然的风景,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甘心付出。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
至此,作者已经“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了”。
?合作讨论】关于“爱”,作者“说明”了什么?
明确:“爱”要如边城的__古朴自然的风景,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甘心付出。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这种纯洁的无私的爱才是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5、__古朴的自然风景,作者赞美;__古朴的“爱”,作者赞美。作者对一切__古朴自然的人事都寄寓了深厚的情感。思考:除了赞美如风景般__古朴自然的爱之外,他还赞美了哪些人事?
?合作讨论】明确:作者还赞美了-------
象征着爱与美、人性与人生优美极致的翠翠
象征着风俗淳朴、重义轻利、正直素朴的人情美的渡船和爷爷。
象征着民族古老的历史和传统的端午节
象征着原始自然天性的黄狗、白鸭、大鱼、烟叶
6、这些人事物景构成了“边城的世界”,沈从文想用“边城的世界”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①凡是质朴的、纯真自然的才是优美健康的;这样的爱值得赞美,这样的人生形式也值得赞美;②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浅薄庸俗的金钱主义和腐化堕落的现实应该批判;③民族的传统品德和人格应该重建。
(三)引导探究学习
1、你对沈从文先生的这种思想有什么看法?赞同?为什么?不完全赞同?为什么?
?参考性提示】
①民族文化传统,质朴、自然、__、健康、优美,有其特别的风味,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记住: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②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传统民族文化应该与现代文明融合,只有这样,传统民族文化才有生命力。不过,要特别注意民族文化现代化的方式。
2.下面是当代导演根据小说《边城》拍摄的一组镜头。看后,谈谈感受。
?dv剪辑】(说明:内容—恶搞原作;音乐--《两只蝴蝶》)
?思考方向】比较电影镜头与小说的优劣;电影是否保持了小说的原汁原味;联想开去,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建议?等等。
三、作业布置:(两题任选一题)
1、以“我的心在等待”为主标题,写一篇读后感。谈谈有关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
2、小说结尾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翠翠会一直等下去吗?傩送会回来吗?……大胆展开联想和想象,根据故事情节续写一篇文章。
语文第二课教案篇2
?散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好。
三、教学设想
在教师充满激情而富于亲和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晴空。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体现出浓浓的亲情。现在,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线条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①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师注意:如有难度,可这样启发: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②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线条。
指名回答。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边答边板书。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母亲的选择是——
生:走小路。(板书)
师: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
生:爱幼。(板书)
三、深入探究,挖掘“尊老”内涵
过渡: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散步来颂扬了“尊老爱幼”的美德。它如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深深地叩击着我们的心魄。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那一个人?理由是什么?大家可以和同位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注意:至少让两名学生回答。
师:我先不评判大家的回答,请大家听培根怎么说的,“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文明之举。”谁能给我们解释一下?
生解释。
师总结:“尊老”和“爱幼”都可贵,这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但我更赞成培根的话,“尊老”更可贵。因为这是人类特有的高尚情感,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珍贵美德——“孝”的集中体现。同学们,你们知道“孝”字的最初写法吗?它是一个会意字,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古人解释“孝”为“善事父母者”。我希望同学们能深刻理解“尊老”的含义,把中华民族“善事父母”这一美德传承下去!
四、揣摩词句,体味语??
过渡:好听的歌总是由优美的旋律传送的`;美丽的花得由鲜绿的叶儿衬托;同样,美文得有妙语来表达。这篇课文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读来的感受犹如背着花篮与作者边散步边交谈,于不经意间往花篮里采摘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致的小花。
下面请大家速读课文,与人你的同桌共同找出你们认为写的最美的词句,如能说出你们的理由,我将洗耳恭听。
师注意: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但要注意时间,适时的打住。如学生在这一环节打住,则教师可以提示下面语句引导学生来体会课文语言妙处,之后归纳:。(板书)
附文中的妙语(仅供参考):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五、总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六、作业
过渡:同学们,家是温馨美丽的港湾,家是心灵愉悦的空间。家庭成员应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使家其乐融融、幸福美满!不是有那么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吗,它唱出了父母的辛劳,也唱出了我们做儿女应尽的一份孝心。
请你们以“我爱我家”为题,讲述家庭生活中表现浓浓亲情的故事,抒发你对家庭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语文第二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能正确认读“天”等6个生字新词。
能通过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朗读课文。
在学习、游戏过程中,学会与小伙伴一起合作学习、友好相处。
【教学重点】能正确认读“天”等6个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通过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字卡,ppt。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在上一年级以前,你们是不是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字宝宝?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认不认识这几个字宝宝,如果你认识他们,就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
逐个出示:“天、地、人、你、我、他”,学生齐读;
指名念随机点到的“天、地、人、你、我、他”,说说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认识这些字宝宝。
二、学习“天地人”
出示甲骨文的“天”,猜猜是什么字;
出示“天”,读一读;
配合图片,结合甲骨文,教师讲解“天”的本义;
同“天”的教学方法类似,教学“地、人”;
读一读《三字经》中“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了解“天地人”的含义。三才,就是天、地、人。天地人合一,有了这三个方面,世界才开始。
三、学习“你我他”
出示三个小朋友做游戏的图片,认识“你我他”三个生字;
根据句式:“你是______,我是______,他是_____,我们都是______________。 “上台做小朋友互相认识的.口语交际小游戏。
课中操:大家看幻灯片起立唱一唱《你的名字叫什么》,在歌唱中巩固生字”你我“。
四、识记生字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6个会认字,学生充分认读。
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学生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自主识字: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教师相机指导:
“天”字
(1)联想识字法: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字。
(2)字理识字法:象形字。古时候的天字像站立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3)组词识字法:天上,每天,天真。
地:
(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
(3)组词识字。大地、地面、土地。
他:
(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
(3)组词识字。他们、他人、他乡。
(4)形近字比较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
人:
(1)数笔画识字。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
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3)猜字谜识字。“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
(4)组词识字。大人、人民、人们。
我:
(1)联想识字。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
(2)组词识字。我们、我的、我家。
你:
(1)部件组合法识字。左右结构,“亻”加“尔”。
(2)组词识字。你的、你们、你家。
五、巩固游戏
课件出示识字大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学生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小结: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和地之间,一起做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人。
六、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字宝宝?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每天里,无论在哪里遇到这些字宝宝,以及其它你认识的,想认识的字宝宝,都留心读一读,比一比谁交到的字宝宝朋友最多。
七、布置作业
用6个字各组两个词语,并各说一句话。
亲子阅读半小时。
语文第二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杨桐、松、柏、棉、枫、杉、桂、梧、桦9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棉、杉、桂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认识各种树木,有喜欢并爱护树木的意愿。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讲解杨、棉、枫三个字的书写。
2、初步认识各种树木,有喜欢并爱护树木的意愿。
教学过程:
一、名句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课后读一读的三个句子,引导学生朗读句子,交流句意。
2、组织学生诵读句子,背诵句子。
3、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句子的特点,引出课题“树之歌”。
学生观察交流:这三句话都与“树”相关,板题,齐读课题“树之歌”。
?设计意图】
通过引用与课题相关的名句,既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树,并圈出11种树的名字。
2、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同桌合作学习,认读11种树的名字,检测课前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植物园情境图,引导学生展开认树游戏,巩固10个词语。
4、在课件中放大11个词语中的生字,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5、引导学生利用交流识字方法得到的小树练习组词、造句。(学生读出小树上的字,组词、造句。例如,杨杨树小区门口有一棵杨树。)
6、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a、重点正音:“杉”是翘舌音,“松”是平舌音,“桦”与“华”的字音区别开,要读四声。b、这10个词语中的生字都是木字旁的字,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集中识字。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元化识字,比如用肢体部位“手掌”帮助识记“掌”,用字理识字法记住“杉”,用对比识字法区别“桂”与“挂”,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枫”“桐”,用编字谜的方法识记“松”,一个老公公靠在树上。)
7、利用“字族文”识字的方法集中识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利用字族文识字的方法集中识字,或者鼓励学生多元化识字,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识字能力。
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杨、桐、枫、松、柏、棉、杉、桂”,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重点指导“杉”的书写。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写。
3、教师范写生字,重点讲解木字旁的书写要点和左窄右宽的书写要领。
4、教师指导学生联系书写,并巡视指导。
5、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学会的生字和识字的方法。
2、布置作业:课文中的11种树各有怎样的特点?课后继续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语文第二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2:培养围绕主体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3: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敢于。乐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4: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积累:定向观察,搜集素材,熟悉习作内容。
2:尝试:合作交流、拓展思路;放胆试写、自主修改。
3:评改:回扣要求、交流习作;佳作欣赏、借鉴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培养围绕主体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2、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敢于。乐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围绕“爱祖国”这个主题搜集资料。通过活动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几篇比较优秀的演讲稿,印发给学生。
2、学生围绕“爱祖国”这个主题,搜集爱国诗篇(或散文)配乐朗诵,寻找爱国人士的足迹,了解身边的爱国人士,编写以爱国为主题的手抄报阅读和爱国有关的书籍。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定向观察
搜集素材
1、老师把一段演讲稿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演讲的魅力。2、听了这段演讲稿你有什么感觉?(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3、刚才大家谈的很好,这的确是一片让人热血沸腾的文章。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一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下来,大家在读一篇演讲稿,比一比,这篇文章和以前我们读的文章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一样的地方。(向学生发印好的演讲稿)
4、读完后谈谈和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在讨论的基础上,了解演讲和演讲稿的`特点。
5、提出学习任务:演讲可以分为有准备的演讲和即兴演讲,有准备地演讲一般需要预先写演讲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演讲稿。(板书:学写演讲稿)
6、如果不想写演讲稿,可以从自己读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的文章或书中,选择最打动自己的一篇(一本)写一篇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7、回顾综合性学习成果,学写演讲稿。
(1)引导确定主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5页,把习作部分读一读,想一想,这次演讲的主题是什么?(板书:祖国在我心中)
(2)通过这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对“祖国”有了更深的了解,相信大家也有许多话想说,就让我们用演讲稿的形式把他写出来吧。
(3)演讲稿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请大家默读习作提示第二自然段。
(4)学生默读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办机理交流,老师梳理。演讲稿一般分为三部分:开头: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拉近于听众的的距离。中间: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8、接下来分部写演讲稿。让学生想一想我们这次演讲的对象是谁?演讲的开头怎么写?在这些要求中,关键字眼是什么?
9、演讲稿最难写的就是第二部分,我们再来研究演讲稿主体部分的要求。(要注意结合具体材料,把观点说清楚。其次要用具体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1、学生认真听,然后谈自己的感受。
2、读演讲稿,找异同点。
3。了解演讲就是一个人围绕一个话题用讲述的方式在公共场合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别人。
3、大声读习作,明确习作要求。
4、交流这次习作的要求,注意的问题,自己的看法。
5、再次读习作要求,想一想要写什么。这种“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使得听、看、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激活思维,激发兴趣。然后再引入本次习作课题,水到渠成。
语文第二课教案篇6
教材说明:
本次练习安排三个项目,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得,学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训练。其中,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是重点。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拟声词,初步掌握拟声词的构字规律,并运用拟声词将句子补充完整。
2、朗读、背诵4个成语和古诗《鹅》。
3、写铅笔字,认识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4、观察图画,按要求进行口语交际,知道如何向别人道歉和接受别人的道歉。
知识与能力:掌握拟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学会运用。背诵4个成语和古诗《鹅》。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读读、想想,留意身边的事物,要会看、会听,善于模仿,不断搜集加工身边事物。
情感与态度:学会如何向别人道歉和接受别人的道歉。
教时安排:4课时。
教具安排:小卡片,田字格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一些拟声字,初步掌握拟声字的构字规律,并运用拟生字将句子补充完整。
2、朗读、背诵四个成语和古诗《鹅》。
重点难点:学习拟生字,掌握拟生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显示4组拟声词,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
2、引导学生说出四组拟生词分别是鸽子、小鸡、小猫和小青蛙的叫声。播放它们的叫声。
3、对口练习,让学生再次亮开嗓门模仿。
二、教学第二题。
1、指导学生说说这些表示动物叫声的词语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讨论:为什么表示动物叫声的词语多是口字旁?
3、归纳:人或动物发声与口有关,所以表示它们声音的拟声词一般都是口字旁。
4、启发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口字旁表示声音的字。
5、归纳引申,一些物体的发声,拟声字也加口字旁。
教学第三题:
1、小鸡一边地叫,一边在找虫子。
2、指名读句子,想想横线上应填什么词。
3、在横线上填上“叽叽叽”。
4、比较读,体会加上小鸡叫声后句子显得更加生动。
5、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余下的两道题。
6、交流反馈。
7、比较读,进一步体会。
8、迁移运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