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篇范文网 >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8篇

编辑一篇读后感能够加强小伙伴们对名著片段的领悟,书籍中有很多值得我们记录的地方,大家可以通过读后感来记录,下面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8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1

?苏菲的世界》是由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哲学类故事书,在哲学主题深奥的情况下却又不失真实,实在是难能可贵。这一本哲学书囊括了从古希腊的泰勒斯时代一直到近现代的马克思时代的完整哲学史,每一课上的都很生动,每一个故事都很有深意。让我最震惊的是雅典学派那一课。这一节课是以录像的形式呈现的,录得本来是雅典的风景,可是却突然变成了苏格拉底时代的雅典,并且能够与古希腊的所有哲学家进行对话。比如与德谟克利特讨论原子论,或者与苏格拉底讨论自然派哲学。脑洞之大令人叹服。那个哲学老师给苏菲上了一节极为生动的哲学课。

乔斯坦·贾德对历史上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近乎完美的解读,但是,我认为他还是出了一些错误。比如他写到牛顿,列出他在力学与光学方面的种种贡献,比如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轨道定律,并说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可是他上帝是第一推动力的理论是绝对错误的。又比如他讲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关适者生存却说的不够严谨。书中说,而进化的实际squo;机转squo;则是自然的淘汰作用说得云里雾里,容易引起误解。虽说此书白璧微瑕,却还是优秀的。

除了哲学意义,这部小说的故事性也极强。苏菲的故事其实是艾伯特少校给他的女儿席德的生日礼物,但是一开始描写苏菲的故事时,我们完全不能想到原来苏菲的故事只是席德爸爸给席德的哲学讲义而已。这一种写法其实和莎士比亚的戏剧《驯悍记》有些类似。《驯悍记》一开始是一个富人把一个穷人抬到家里,并且给他看戏,看的就是驯悍记。只不过《驯悍记》中的主线故事是给乞丐看的戏,而且它是让你看到本书中间时逐渐沉醉于驯悍的故事当中,能够很好地引出主题,而《苏菲的世界》是让你逐渐逐渐认识到苏菲的故事原来只是一本书的事实。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是能让读者陶醉其中,使人读这一本书的欲望极强,从而达到自我营销的作用。

虽然故事性与哲学意义都给这一部小说加了不少分,但是我觉得这一部小说最让我惊艳的一点却是他所要表达的人生道理。苏菲的故事存在于艾伯特少校的想象之中,而少校却是在我们书里。那么,从他们的故事联想到自己的世界,我们会不会也是存在于某一个人的想象之中呢?也许你会说,我们能感到的一切都是千真万确的,所以我们是真的人。可是苏菲也有这种感觉呀!所以我们很有可能也是虚拟人物。

这一本书既是一个很有趣味的故事,又是一堂生动的哲学课,还是一次意义重大的人生讲堂,真不愧为一部世界经典名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2

有一本书,它改变了我的世界,也改变了我的一生,它就叫做《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中的哲学问题,我觉得它是无数个世界的概况与总结,让哲学不再枯燥和乏味,而是可以打开每个人心中的那个世界。

本书讲述了一位叫苏菲的少女不断收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在神秘人的引导下,她开始思索,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生的知识,企图尝试解开一个个哲学问题,从而打开了苏菲那个充满好奇心的世界。

“你是谁?”“你从何而来?”这一个个哲学问题看似简单,却富有深奥而远大的答案,这个答案从不分对与错,只是追寻着心中所想。“我是谁?”“我是兰博雅。”“我是地球人。”“你从何而来?”“我从妈妈的肚子里来。”还是“这个世界创造了我?”这些都有无止境的思考,无止境的答案。

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哲学是个不切合实际的学问?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人不愿意去思考这些哲学性的问题呢?也许是因为他们已失去好奇心,把这个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他们只相信具有实际性的科学证据,并且就此任自己陷入柴米油盐的生活中而浑然不觉,这些人的世界中只有一定,没有猜想。

就如我们碰到一个新奇的事物,我们必然会一时注意,让这样东西变得不再新奇,去接近它,去接受它。就像小孩子碰到狗,就会对着狗汪汪直叫,而大人却不会,因为他们已经不再有兴趣。但内心装有好奇心的人,不会厌倦每一样东西,哪怕已经看过成千上万遍,他们也从不厌倦,而是去研究这件东西没有人发现的点,找出不一样的内容出来。人一生下来,除了养活自己的本命以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探索世界,观察世界,发现世界。那样的人生才具有意义。

少女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开始的地方。她用自己的好奇心,聪明的才智,开辟出一个全新,不一样的世界。苏菲也教会我们很多哲学问题,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3

这些天我一直在看《苏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时空中闪现的哲人们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义的。“苏菲”这个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苏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

哲学,便是能够让人变得更加智慧的学说。

在我13岁的时候我买下了这本书,没有想到,一看就是四年,看了三遍。说它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真的一点都不为过。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眼,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笛卡尔说:“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这个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带领下开始在哲学这个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世界起源的纱幕一层层被掀开,但是新的疑团却又接踵而来。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一面“魔镜”……每件事物都是线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谜团。 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来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

像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在这个缺乏梦境缺乏哲学的时代,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他们两者之间最完美的统一。 有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过的路,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经“习惯”这样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伟大。有位哲学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想,那是因为孩子都没有失去对这个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为何会存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感到惊奇,这将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呵! 其实我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义和起源,可是我想,身为一个活着的人,就应该对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环境负责。如何负责呢?最起码,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我们不能如此无所谓地生活着,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可是,生命的意义和世界的起源是一个太大的课题了,我只是一个刚刚开始打量哲学这个金色殿堂的小孩。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断定这么浩瀚这么伟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终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顶端,仔细审视与我平等的“魔术师”。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4

这个假期,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把我们带进了哲学的世界,让人通过思考“你是谁”、“你从哪儿来”这类哲学问题,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书中哲学家艾伯特和他的学生苏菲在研究学习哲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童话故事中的人物,经历了很多超自然的现象。其中,一个名叫艾勃特的少校不停地给苏菲寄生日贺卡,让苏菲帮忙将贺卡转交给少校的女儿席德,苏菲惊奇地发现自己和席德的生日竟然是同一天。有一天在逛书店时,他们发现了一本叫《苏菲的世界》的书,在读这本书时,他们再次惊奇的发现,书中描绘的内容和他们现在的生活一模一样,而且他们还发现,他们现实中的生活竟然完全按着书中的内容在进行和发展着。

因此,他们推断自己只是艾勃特少校创造出来的书中的人物,他们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最后成功地从书中逃了出来,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他们发现,在这个世界中,他们能够看得见那里的人,但那里的人看不见他们。在这个世界里,他们找到了席德和他的父亲艾勃特少校,而这时席德正好读到了《苏菲的世界》最后一页,这页的内容描写的正是苏菲找到了席德和艾勃特少校。

书中还有一个神话故事让我陷入了思考,一群人住在地下洞穴中,他们背向洞口坐在地上,手脚都被捆着,只能看到洞穴的后壁,在他们的身后是一堵高墙,墙后面有一些人形生物走过,手里举着各种不同形状的人偶,由于人偶高过墙头,墙与洞穴之间还有一只火炬,这些人偶则会在洞穴后壁上投下了明明灭灭的影子。在这种情况下,穴中居民所看到的唯一事物就是这种“皮影戏”,他们自出生以来就这样坐着,因此他们认为世界唯一存在的只有这些影子了。

有一个穴居人设法挣脱了锁链,他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洞穴上的这些影子从何而来?当他转身看到墙头上的人偶时,他终于明白原来过去一直看到的都只是影子,他爬过高墙发现,外面的世界原来还有蓝天、白云、鲜花、阳光,于是他再次返回洞穴告诉同伴,外面世界是那样的美好,可以一起出去享受,可他的同伴却认为他是个疯子,最后把他给杀了。

书中的故事引起我的深思,我们是不是书中的人物?如果是的话,我们身处其中的这本书,究竟什么时候会被写完,而书的结局是什么。

?苏菲的世界》还描写了很多哲学史和哲学家的故事。你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我们看到马就会认出来,而马并不是都长得一样,可多少不一样的马,我们都称之为马。柏拉图认为,这是因为在我们出生时心中对所有事物都有一个模子,我们参照心中的模子马,认出来面前的就是马。而他最出色的徒弟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是因为先有的马,人们看到马后,才会在心中映射出来马的模子。

而哲学家是怎么产生的呢?举个例子,魔术师变魔术,他可以从一个空空如也的帽子中拉出一只兔子,我们不会奇怪,因为魔术师做了手脚,所以会造成我们眼中的这种非自然现象。如果我们把人类比作魔术师拉出的兔子身上的细菌,我们出生时站在兔子毛的顶端,对所有事物都好奇,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好奇心渐渐被打消,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慢慢地就在兔子皮上安家乐业了。

而哲学家却永远保持好奇,放弃了舒适,不断向兔子毛的顶端进发,就是想要看清魔术师的面目。

所以,保持好奇心,追求真理才是最重要的。《苏菲的世界》这本书让我受益颇深,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哲学这门学科,还让我学会了哲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让我们向兔子毛顶端进军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5

哲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实在是一门高深玄虚的学科,可望而不可及。当我了解到大学里还有哲学这门专业时,我真的无法想象。哲学家每天都在干什么?哲学又是什么?世界为什么需要哲学?哲学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苏菲的世界》就巧妙地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这是一本充满文学意味的哲学书。以一个将要过15岁生日的女孩苏菲展开,在15岁生日之前收到了一系列奇怪的信,有个哲学老师艾伯特说是要给她上哲学课。作者巧妙地将哲学的硬知识塞进了一本小说里。书中处处设置悬念,以一种侦探悬疑的风格延续着整个故事,让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直到知道真相为止。

全书有二分之一的内容在传递着硬知识,读者不得不跟着苏菲上了一遍哲学史。苏菲收到的头几封信就提出了:“你是谁?”“世界从哪来?”这样的问题。相信大部分读者和苏菲一样,被这些个问题问住了。我是谁?世界又从哪来?自打出生就从未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作者一上来就巧妙地抓住了读者的心,由这几个问题展开,哲学老师艾伯特从苏格拉底讲到达尔文,从古代雅典讲到讲到启蒙运动……哲学的种种在我们面前平铺开来,一览无遗。

不过如果光讲哲学史那就太枯燥了。有趣的是,这本书的主人公苏菲本身就在探索着真理。相比于那些硬知识,我更关注主线故事,也有一部分自己的理解。

前半部分作者成功渲染了一种悬疑的气氛。苏菲收到的不仅仅是哲学老师艾伯特的信,还收到一位海军军官送给自己女儿席德的生日祝福。一开始仅仅是收到信,之后这样的情况愈演愈烈,身边的人时不时就会冒出来一句送给席德的生日祝福。之后苏菲与艾伯特探索了一切,发现了真相,虽然是如此光怪陆离,难以想象。苏菲在15岁生日时了解到了这个世界的上帝,也就是那位海军军官。自己不过是他书中的人物,用来给将要15岁的女儿席德上哲学课的,苏菲的世界是他想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的。可是苏菲接受了真相,这点让我感慨许多。苏菲本可以留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的生活,但她却坚持与艾伯特从书中的世界里出来,背离了家庭和友人,坚定地去探索真实的世界。这就很像哲学家的做派了。比如布鲁诺,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坚定地支持着真理。追求真理的同时必定会有牺牲。还有个比较可爱的情节,来到席德世界的苏菲,看到了书架上放着的一本《苏菲的世界》。两个世界,苏菲的和席德的,在这一刻巧妙地交融了。

不得不提一个细节,哲学老师艾伯特曾说过:“说不定席德也是在哪本书里……”看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作者在匿笑。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叫苏菲的世界却不叫席德的世界了。苏菲勇于探索,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意识到自己不真实,也看到了上帝的不真实。艾伯特上哲学课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上帝”这个概念:“上帝乃是最高的存在……最低的是植物,其次是动物,再其次是人类,再其次是天使,最上面则是上帝……天使无法像上帝那样永远存在……”如此种种都表明了上帝是最高存在。但对于苏菲来说,席德的爸爸就是她们的上帝,席德是天使。可是苏菲最后进入了上帝所处的世界,发现上帝的世界与自己的世界差不了多少,并作出假设:上帝之外仍有上帝,世界之外仍有世界。这不免让我想起了以前看的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主人公楚门发现自己的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电视节目,于是坚持着逃出了这个虚幻美好的世界,并拒绝了上帝(即是导演)的给他安逸生活的请求,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真实世界。楚门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苏菲亦是不幸也是幸运的。这些情节的设置无疑是含蓄地表达了上帝并不是最高存在,没有什么绝对权威,上帝只是真理的一部分。

书的末尾,苏菲来到了书以外的世界,只是作为一种思想精神的意识形态的存在。苦于无法干涉席德世界的苏菲做出了大胆的举动,她解开了席德家的小船,成功引起了席德的注意,也在某种程度上干预了她上帝所在的那个世界。我想,这或许是作者的某种假设。因为艾伯特的哲学课上曾经说过:“笛卡尔宣称宇宙间共有两种不同形态的真实世界(或称实体),一种实体称为思想或灵魂,另一种则称为扩延,或称物质……思想和扩延虽然都来自于上帝,但彼此却没有任何接触。思想不受物质的影响,物质的变化也不受思想的影响。”而这个情节的设置或许说思想可能会影响物质?恕我才疏学浅,理解可能有偏差。但这也有可能,毕竟真理会变。引用一句艾伯特老师说的:“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永远不能放弃。”我们也绝不能停止探索。

毕竟哲学离我们不是那么远,也不是那么高深。真理亦是。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6

苏菲的世界看过之后第一印象就是“迷”!为什么呢?苏菲的作者乔斯坦贾德是著名的作家,虽然不知道是不是悬念大师,但要是我,我倒是推荐他去写悬念小说。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中有太多的迷解了又开,开了又解,把我搞得晕头转向,但最晕的还不是这个。苏菲的世界整体效果很好,虽然有很多谜,但是连接起来依然是天衣无缝,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

第二感就是乱!一开始的信封变成了后来的面谈,我说在乔斯坦贾德笔下的艾伯特总是那么有空,如果这样,我倒希望他是个正常一点儿的哲学家。本书中有很多情节,以及道理,甚至是惊险刺激的过程等等……因此,我看来看去依然有些地方不太明白,令人费解。可是,这一切又好象是有关系的,一开始的信封,到苏菲去追查真相,最后真相大白,可又出现了席德的爸爸!这一连串的东东表面上乱糟糟的,但其实如果一次性看的话会觉得非常的具有剧场性。

第三呢不用说,就是难。这个“难”不是看书很难,而是书中的一部分内容很难懂。虽然都是些对生活,以及对社会都有关的哲理,但却是以一个哲学家的角度与我们阐述这个过程,从中世纪,再到什么纪元,从一元论到二元论,从古罗马到雅典,处处是哲学道理。我发现全书中动作焦点不是很多,反倒都是些哲学与真理。如果真要把这本书研究透的话,可想而知有多么的艰难啊!但也由此看出,乔斯坦贾德不仅仅作文精通,而且还深知哲理,真是难得一遇的“外国好作家”啊!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整体性很强的书,如果分开来看,并且一个一个情节的来看的话,估计要弄懂顺序十分的困难。整体上来讲《苏菲的世界》我认为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7

闲暇之余,找到了《苏菲的世界》。这是一本很好的哲学入门书,它和其他大部头的令人伤脑筋的哲学书不同,读它更像是读一本侦探小说,让人不自觉地跟随着苏菲去思考,去探讨一个个哲学问题,去拜访一位位哲学家,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这本书的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千百年来,不管是什么时代的人,什么民族的人都在追寻着相同的问题,就像是“人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正是因为人们的好奇心,才有了哲学。遗憾的是,现在人们的好奇心却因为习惯而递减。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渐渐接受了这个世界,并把这一切都当成了理所当然,我们的好奇心也就被压抑住了,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对发现问题的敏锐甚至比不上小孩。但是哲学家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他们从不会习惯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说,这个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复杂难解、神秘莫测,他们就像是孩子一样打量着这个世界,所以他们才能提出那些深奥的问题,所以他们才能被人称为智者。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已经失去了好奇心,是不是要用一种新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就算不能做到像孩童那样,起码也要做到遇事多要想几个为什么。

如果我这样想,如果我意识到自己的好奇心不够,是不是我已经前进了一步呢?因为苏格拉底曾说过“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说起苏格拉底,他也许是整个哲学史上最神秘难解的人物。他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却是对欧洲思想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长得很丑,但是他的性情却极为和蔼可亲,我们了解他的途径主要是透过柏拉图的著作,因此要区分苏格拉底的学说与柏拉图的哲学并不容易。而他的死又是如此富有传奇色彩,因为批评各种形式的不公不义与腐败现象,向地方势力挑战,他被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可是他没有逃走,他甚至没有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他服下了毒药。那些势力扼杀了他的生命,但他的思想却传遍了整个人类的世界,成为了哲学界一颗最耀眼的启明星。我佩服他的思想更佩服他的勇气,他的坚持不妥协鼓励着后人为保卫真理而战斗。

看这本书,我不仅增长了许多哲学知识,了解了许多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还从中找到了一些启发,也许,我要对生活改变一下态度……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8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这是两个看似简单,实则充满哲理的问题。“我是谁”假如我换了一个名字,我还会是自己吗?在没有读这本书前,我们是不是把一切的想的太过理所当然,就像在文章中作者做的生动比喻,宇宙就好像魔术师从帽子里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们则是兔子毛皮深处的寄生虫,在那里舒适地躺着,对魔术师的秘密毫无兴趣。只有哲人,不停地顺着兔子的细毛努力攀爬着,想要去探索魔术师的秘密。我们比哲人缺少的,只是一颗好奇心,和一颗聪明的头脑。他们努力地攀爬着,同时也在呼唤,希望唤醒沉睡的人们。

作者又巧妙地穿插了两个亦真亦假的故事,一个十四岁的女孩苏菲,不断收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慢慢探究世界的秘密。在此同时,书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和她的爸爸,为了让席德接触哲学,而编造出苏菲的故事。这两个生动的故事相互穿插、联系,是我读的饶有兴趣。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哲学,我发现哲学并不像一些人口中的那么乏味无趣。因为有了一波三折、妙趣横生的故事,使我们在随故事情节紧张激动的同时,也能学习到有关哲理的知识。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黑眼睛的读后感精选8篇

戏与梦的读后感8篇

海的女儿读后感400字8篇

青蝶的读后感最新8篇

读夏洛的网读后感200字8篇

丑小鸭的读后感50一100字8篇

树的眼泪的读后感8篇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300字8篇

冰心的读后感300字8篇

笨女孩安琪儿的读后感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57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