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篇范文网 >工作计划

《最苦与最乐》教案5篇

Lonesome 分享

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教学难题,我都要认真制定一份教案,写教案之前一定要对即将要上的课程有清晰的了解,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最苦与最乐》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最苦与最乐》教案5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什么叫苦?什么叫快乐?说说你对苦与乐的认识吧! 板书课题《最苦与最乐》。

二、展示自我

1、走近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维新派代表人物,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等。

2、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如释(shì)重负 契(qì)约 悲天悯(mǐn)人

3、理解词义。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释,放下。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人生当___________ ,而不能____________。

3、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

4、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点拨: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四、研读课文

(一)谈苦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有何作用?

4、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二)论乐

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2、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三)担责任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证明什么。

2、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3、最后一段证明了什么内容呢? “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五、合作探究

1.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2.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本文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六、拓展延伸

1、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责任心的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孔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 --顾炎武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 --毛姆

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 --阿来

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看法,说说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材料: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理解了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旷达,启迪我们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要勇担责任、铭记责任,因为“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八、课堂作业

1.摘抄本文中你觉得富有哲理的语句,并铭记于心。

2.收集有关勇担责任的小故事,与同桌分享。

3.试着谈谈自己对生活的苦与乐的认识,写一篇小短文。

《最苦与最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揣摩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2.感悟细节,鼓励学生交流,评析细节描写。

3.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会热爱生活。

重难点

1.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揣摩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2.感悟细节,鼓励学生交流,评析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写作--修改--点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读文学作品时,有时会被其中的一个情节所吸引,读来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比如《红楼梦》中对凤姐出场的描写,为什么会收到如此神奇的效果呢?因为作者往往运用了细节描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细节描写。

写作指导

如何写好细节

1.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2.细致观察事物。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

3.细节描写要服从表现中心的需要,力求使细节具有深刻意义。

4.细节描写必须真实。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

5.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6.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7.善用标点符号。

作文一、修改作文

修改上一单元的作文。写作提示:

1.修改时,注意写一些能表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或心理特点的细节。

2.带上自己的情感。比如赞赏或厌烦某个人,可以在用词或者语气上有所体现,也可以直接写自己的评价。

3.将修改后的作文和原文对比着读一下,体会修改后的优点。

作文二、________的那一刻

写作提示:

1.首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冲过终点线”“走上领奖台”等。

2.回忆那一刻的细节或场面,再现当时的情景,要尽量写得具体,还要写出当时的感觉。

例文欣赏:

接过试卷的那一刻

滴答,滴答……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思绪仿佛在那一刻永恒地静止了。

一张试卷,一张触目惊心的试卷。它仿佛一块千斤重的石头压在我的心头,周围一切融为一片寂静的白。

那一刻,我看到试卷,心中如打翻了五味瓶,各种苦涩至难以接受的味道在我身体中穿行。我手颤抖着接过试卷,一阵冷风吹过,使我忍不住打了个摆子。我恍若雷击,呆呆地看着试卷,眼中没有焦距,脑中更无所想。爱哭如我,都留不下一滴眼泪,似乎泪水也躲避着不愿见到这试卷。脸上的肌肉似乎也在那一刻罢工了,不喜亦不惧,我顶着一张面无表情的脸就这样静静地看着……

而在那一刻,同学们的脸上有的挂着烂漫笑容,似乎考得很棒;有的嘴角微微上扬形成优美的弧线,似乎考得也不错。我的心又再一次坠入冰窖,一阵寒风吹过,似乎比之前更凉了一些。那一刻,好冷。

那一刻,我想抬起头,却着实不敢。与其说不敢,倒不如说心虚。我怕抬头撞上老师的目光,怕抬头看见同学们的笑脸。我双手紧握,指甲在掌心留下一道道白痕,冰凉的身体又似乎在出汗,每改变一下动作都要用尽全力。

那一刻,我听见窗外的鸟儿在欢呼雀跃,心中的凄凉又莫名地多了一分;湛蓝的天空不知何时又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纱;树叶在秋风中不那么绿了;花儿也收起了灿烂的笑容。万物归于沉寂。

一阵秋风吹过,把我的思绪带回。再看了眼分数,便把试卷折叠了一下,刚好可以握住那刺眼的分数,心思回到课堂,神色平静地听老师上课。

未来的路还长,那片刻被我铭记于心,在我每一次想放弃的时候,那一刻又浮现在眼前,或许那一刻的痛并非一个悲剧吧。

?点评】本文回忆了接到试卷的那一刻的复杂感受。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极力表现“我”在那一刻的痛苦、难受。环境也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结尾点明主旨:那一刻给“我”鞭策,让“我”奋发。

作文三、照片里的故事

写作提示:

1.可以回顾一下七年级上册学过的《学会记事》,叙述故事时应条理清楚。

2.注意联系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背景,对拍照时的细节做出生动具体的描写。

例文欣赏:

照片里的故事

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住宅正以建筑符号的形式,阐释着一个乡村的变迁。它折射出来的,不只是农民居住观念的更新、消费的升级,更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题记

闲暇时整理家中那一本本尘封已久的厚厚的相册,尽管那上面粘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我还是怀着十分好奇的心情翻开了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已经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站着的是年轻时的爷爷和奶奶。照片上的爷爷穿着一件破旧的军大衣,裤脚上还打着几个补丁,脚上蹬着的一双棉布鞋也笑破了脸,奶奶穿着一身红色的棉袄,乌黑的秀发上别着一朵大红花。这是他们的结婚照。然而最吸引我的是他们身后的那一栋岌岌可危的房子。它是用土砖建筑成的,房顶是用廉价的布瓦盖的,门前的房梁上还悬着些干玉米,据说那时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时时都为生计发愁。每到遇上刮风下雨的时候,爷爷和奶奶都要拿着瓢盆去接漏雨。听爷爷说那时候家里还经常会跑进来一些蛇、老鼠之类的小动物呢!抚着照片上的爷爷皱紧的眉头,我似乎感触到了爷爷那代人生活的辛酸。

轻轻翻开第二张照片,十几年前父母的照片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这张照片是爸爸妈妈刚结婚时照的,背景是刚建好的新房,房子已是红砖瓦房,墙壁粉得雪白雪白,看上去十分柔和,坚固。爸爸站在旁边一脸的自豪。尽管没有装修,但那时的爸爸和妈妈却已感到很满足了。一旁的爷爷和奶奶坐在椅子上,在新建的安乐窝前安详而幸福地微笑着。这已经是一张彩色照片了,因此我也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妈妈手上戴着金戒指。

怀着惊喜的心情,我又翻开了第三张照片,眼前顿时一亮,原来是一张全家福,照片的背景是一栋漂亮的小洋楼了,这才是一栋真正的房子啊!三层,宽敞的阳台,全新的设计风格,美丽的彩砖。房子里现代化的家用电器、舒适的沙发、空调、冰箱一应俱全。今年爸爸还想给我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呢!照片上爷爷和奶奶精神矍铄,爸爸妈妈一脸满足幸福的笑容,我,天真烂漫笑得多开心,仿佛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看完这三张对比鲜明的照片,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家庭的进步史。三十年时光弹指一挥间,巨大的变化让我感慨良多,这三张照片只是三十年经济发展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合上相册,我庄严地把它们重新封起来。生命的痕迹就在我的回望中悄然划过,生活的影子也在这照片永恒的记载和折射中,渐行渐远……我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足,我们的全家越来越幸福,而记载生活的照片越来越美丽,照片背后的故事越来越精彩。

《最苦与最乐》教案篇3

一、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2. 学习本文讲道理进行论证的方法。

3. 品味、学习本文凝练轻灵流畅亲切富含哲理的语言风格。

二、 教学方法

活动式教学法,运用“实话实说”的活动形式组织课堂学习。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 激趣解题

1.老师提问:你觉得最快乐的事是什么?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2.有关作者梁启超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二)、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两遍,查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并在文中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

2.师生交流讨论。

(三)、 研读课文 品析交流

1.老师事先把学生分成六个组,教师设计好关于课文1—3段的6个问题,并把它们分别写在纸条上,各组派一个人抽签选定问题。 2.学生品读1—3段,思考讨论问题的答案。

3.设计的问题是:

①第一段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你能仿照这种句式仿写一两句吗?

②文中第三段说“人生 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为什么?

③文中第三段说“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能举个自己感受过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吗?

④在这几段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一句?找出来,简单赏析一下。

⑤课文写最苦的内容写了两段,为什么写最乐的内容只写了一段?

⑥读了这三段内容,你有什么疑问?提出两三个来。

4.各组选派一个人做“实话实说”活动的嘉宾,老师做节目主持人,其余学生做观众。开展实话实说活动。

活动操作要领:教师(主持人)依题号顺序提问,抽到本题的嘉宾先答。如果答案不完整或有不同意见,其他嘉宾和观众可以发言补充或争鸣讨论。教师做相机点拨,掌握控制好讨论交流的话题走向。做到既避免冷场又不可任由对话偏离话题。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全班学生思考: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有哪些论据?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②前三段写的什么内容?

2.集体讨论问题①②

(二)、研读课文 品析交流

1.教师组织分组、抽签、定问题。

2.学生根据抽到的问题,品读课文相关内容。

3.设计的问题是:

①前三段已经讲清了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第四五段还有必要写吗?为什么?

②举例说明“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这句话的道理所在。

③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④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⑤以“梁启超,我想对你说……”作为开头,写一段300字的短文。

⑥背诵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3句以上。

4.各组选派一个人做“实话实说”活动的嘉宾,老师做节目主持人,其余学生做观众。开展实话实说活动。

5.操作要领同上。

(三)、总结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最苦与最乐》教案篇4

教科书分析:

1.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这篇议论性散文,从浅显的问题出发,阐释了一个深刻人生的哲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没有尽责任,就是自投苦海。文章先提出一个常需思考而又困惑着人们的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否定了“贫”、“老”、“死”,而是身背一种未了的责任,然后阐述为什么身背未了责任最苦。接着又论述了什么事最快乐,为什么“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最后得出身负重任者享受的是苦中真乐的结论,再通过责任能否推卸得出“最苦”与“最乐”关系的认识,使论题更加凸显,观点更加鲜明。

2.《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有关阅读训练的目标共十五项,基本指导思想是: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在新课标下,语文课文一般分为精读课和略读课。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我们发现,阅读课教学在具体实施中经常出现两个偏差:一种是把“略读”全变成“精读”,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另一种是完全由学生课上或课下“自己看”,几乎没有收效。这两种情况都严重影响了阅读课的教学。

3. 培养略读能力。首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文本大意。其次,化整为零,依照论证的逐层展开,筛选并概括带有作者看法、观点的句子,引导学生整理并加以积累。最后,再化零为整,理清文脉,在对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感悟的基础上,形成对文章深刻立意的认识。通过三个层次的略读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框架,从而形成对规范议论文的逻辑感知能力。指导研读文章。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以及7—9年级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以这样一篇论点鲜明、论证严密,论据充实的议论文作范例,有助于学生总结,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了解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为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进一步学习议论文知识打下基础。

4.阅读理解程度与阅读速度是略读中的一对矛盾,因此,对略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阅读速度两者结合起来。本文乃梁任公经典演讲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语言特点,使略读与精读能力均得以提升。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又简洁的语言。由于七年级的起始阶段对带有议论性的文体不好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谈话、讨论、诵读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仿写句子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七年级学生对人生的体悟经验很少或没有,对梁启超先生了解较少。因此,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少年中国说》《敬业与乐业》等文章片断,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人生主张。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文中俗语、古语、名言的意思与作用,真正体会到作者的人生态度,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⒈ 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⒉ 文章论证严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论证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⒊ 本文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进行感悟、积累及训练。可通过句子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⒋ “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⒈ 学习略读的方法。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⒉ 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⒈ 积累字词音形义,课堂展示。

⒉ 查找关于梁启超的资料。

⒊ 查找议论文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所欲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先说说自己的最苦与最乐吧!(学生发言)

同学们,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平常百姓也有深刻的思考,哲人志士更有不少精彩的论述。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一文,此文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令人回味无穷。(ppt显示课题)

将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以下四个环节的学习。

二、交流预习,展示成果:(ppt显示)

出示任务:读准发音,解释词意,补充作者资料,朗诵《少年中国说》,第一组派代表完成。

⒈ 走近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⒉ 读准字音。

达(dá)观 安分(fèn) 恩惠(huì) 赔(péi)礼

纵(zòng)然 契(qì)约 循(xún)环 悲天悯(mǐn)人

⒊ 理解词义。

契约:契约,最初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契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疾苦

感到悲愤和不平。

三、深刻的立意之美:(ppt显示)

(一) 自由速读,整体感知:

出示任务: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

讨论明确:三个部分,第二组学生代表论述:(ppt显示)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反馈指导:本文告诉了我们,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避责任。

(二)用心品读,筛选观点:

出示任务:作者在文章中提出许多有关最苦与最乐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谈谈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或找出相应的事实对这些观点进行证明。(依照三部分论证的逐层展开,筛选并概括带有作者看法观点的句子。)

⒈ 第二小组学生展示有关议论文基本知识:(ppt显示)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轮、结论

⒉ 探讨交流,反馈结果(全文观点性的句子):

⑴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⑵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⑶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⑷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⑸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⑹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⑺ 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⑻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⑼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请学生边筛选边在书上圈点勾画)

⒊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梳理论证逻辑:(ppt显示)

“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 (引论)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 (本论)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结论)

⒋ 小结思想内容,领会立意之美:

出示任务:

⑴ 学生发言:畅谈拥有责任感和责任感缺失的种种表现。

⑵ 发散思维活动:仿句“责任是灯下完成作业的坚持, ,……”

学生答案: 责任是在教室打扫卫生的坚守

责任是为父母主动做事的孝心

责任是学业上创造佳绩的心愿

……

⑶ 反馈总结:

?最苦与最乐》的文化品位首先表现在文章的价值取向。作者提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高尚、深刻、朴实、永恒,具有极强的普适性。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尽自己的责任——对亲人、对朋友、对别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

一个世纪过去了,在当今的时代,作者的思想,他所倡导的责任感,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反而愈益显示出它的光彩和魅力。请同学们齐声诵读:(ppt显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节选自《少年中国说》

(情感道德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朗诵,激发起学生昂扬少年情怀,增添一份神圣的责任感。)

第二课时

导入:前面我们通过对论题和论点的探究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及深刻主题,现在我们就从论据和论证方法出发,来探讨本文的论证过程。

一、严密的论证之美(ppt显示)

(一) 用心研读,感受文气

出示任务:在议论文中,论据是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是作者确立观点的理由,是议论的基础。那么论据可分为那几类?同样,一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⑴ 学生交流,第三组展示准备的资料:(ppt显示)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反馈指导:意在使学生能分辨文中不同的论据类型,明晰常见的论证方法。

⑵ 第三组学生展示:

譬如我们论英雄的时候会举到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例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的实例就叫事实论据。除了事例外,很多议论文中往往会插入很多名人名言,科学理论等,一方面使文章显得有内涵,而另一方面也能支持作者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类引用的理论在议论文中就叫理论论据。

一顿佳肴需要有好的烹饪技术,一件漂亮衣服需要有精湛的缝纫工艺,同样,一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

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联系理论论据)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联系事实论据)

对比论证: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

的论证方法。

⑶ 出示任务:请学生搜索文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及论据类型。

学生反馈:

道理论证:引用古语、俗语以及孔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论证。(论据类型为道理论据)

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论证。(论据类型为事实论据)

对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论据类型为道理论据)

教师小结:正是因为精心选择的论据和流转自如又充满书卷气的论述,使文章极具说服力。

(二) 返观全文,把握文脉:

⑴出示任务:请同学们再次梳理全文的论述思维,讨论明确。(ppt显示)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反馈总结:

文章的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这里“最苦与最乐”的所指“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或对立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论点包含了两个分论点,作者先论证“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再来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对于负责任的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所见的,这里主要渗透大量举例论证,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然后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归纳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课文后半部分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时,则主要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作者只增加“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这一论据,便水到渠成。

至此,两个分论点已经证明,文章似乎可以结束了。但作者知道,一些读者的思想上还有一个结没有解开:既然负责任是痛苦的,那么不负责任不就没有痛苦了吗?于是作者设立了第三个分论点:“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其正面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其反面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梁启超先生此文严密的论证之美令人叹服!

二、精彩的语言之美(ppt显示)

(一)再次研读三分钟,感受文章语言特点。

出示任务: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不同句式和修辞使用有什么好处?

反馈指导: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引用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第四组学生展示:

⑴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设问句

⑵ 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反问句

⑶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感叹句

⑷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被动句

⑸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否定句

⑹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排比

⑺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引用

⑻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引用

学生讨论明确: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的变化,修辞方法的多样,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流畅之感。

(二)再次品读精彩语段,进一步体会“语言平易亲切,如话家常”的特点。

出示任务:

⑴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⑵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反馈总结:本文的语言庄重不失灵动、流畅却不冗杂,平易亲切,如话家常,具有精彩的语言之美。这与作者的远见卓识,深厚学养,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是分不开的。

(二)链接名文,再次感受梁任公语言之精彩。(ppt显示)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节选自《敬业与乐业》

小结:庄重之心,恳切之意,亲切之态跃然纸上。梁启超先生用浅显流畅的文字阐述深刻道理,常带情感,极具感染力的语言风格不得不令人叹服!

三、能力迁移:

(一)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然后进行小组交流。(ppt显示)

⑴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 躬耕陇亩的陶渊明

⑵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⑶ 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⑷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

举例:桃园三结义 一诺千金

⑸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 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二)学生交谈,发表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四、小结

在人生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厌弃痛苦,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学习知识亦是如此,为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呕心沥血,因那令人头痛的作文煞费苦心。这些表面上看确实辛苦,然而在你超越自我之后,尽到责任之时,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最大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最大快乐——尽责任(处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最苦与最乐》教案篇5

一、复习有关议论文的常识

1、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2、议论文三要素及其定义:

论点:作者所持的见解(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用于证明论点的材料(用什么证明)

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怎样证明)

3、论点

论点就是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是完整的陈述性判断句。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4、论据

?1】事实论据:(1)包括:有代表性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据;(2)类型:概括或具体

?2】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认事理等。

5、论证

?1】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2】论证方法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6、议论文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它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横式”。以“横式”结构为主的有:

?1】“总论——分论——总论”;

?2】“总论——分论”;

?3】“分论——总论”三种。

以“纵式”结构为主的主要是层层深入式。

7、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精当、概括、逻辑性强。

二、展示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及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在弄清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3、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表现中心论点的写法,与及严谨周密的论证和深入透彻的阐述;

4、领会作者对人生的价值的思考,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三、简介写作背景

苦与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这方面的精彩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痛定思痛,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本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四、揭示课题

“苦”和“乐”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将它们放在一起,相互对比,相互反衬,加之又分别以“最”字来修饰,这样既能使论题鲜明、突出,又能深深地吸引读者。

五、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六、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恩惠huì 如释shì重负 契qì约 监督dū

包揽lǎn 悲天悯mǐn人卸xiè却què 排解jiě 循xún环

2、多音字

luò落日 děi 觉得

luō落落大方 dé心安理得

落 là丢三落四 得 de办得到

lào落枕

3、学习词语

达观dá guān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qì yuē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条款、文书。

如释重负rú shì zhòng fù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海阔天空hǎi kuò tiān kōng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心安理得xīn ān lǐ dé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悲天悯人bēi tiān mǐn rén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仁人志士rén rén zhì shì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无入而不自得wú rù ér bú zì dé君子无论到了什么境地都可以安然自得。

任重而道远rèn zhòng ér dào yuǎn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道路又遥远,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七、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1——3):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5——6):论述人生应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八、问题探究

1、作者是怎样论述“身上背着一种未尽的责任”是“最苦”的?

明确:作者先以环环相扣的设问句否定人生最大的苦痛是贫、失意、老、死;然后提出人生最大的苦痛是身上背着一种未尽的责任。

2、分析“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明确:用设问句的形式,既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又能让读者沿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思考。

3、分析“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明确:作者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论说更加深入。

4、由“一日”到“一生”强多了什么内容?

明确: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论说了责任未尽带来的苦痛无法排解。

5、“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squo;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 squo;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这里引用古语、俗语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古语、俗语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6、“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里讲了苦与乐的什么关系?

明确:人责任尽完时的快乐程度取决于负责的日子,日子越长,责任越重大,到结束时快乐的程度就越深,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7、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明确:作者认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8、如何理解加点词“卸却”“解除”的含义?

明确:“卸却”是逃躲责任,是懦弱地推卸责任。“解除”是本来有些责任,后来经过努力完成了。

9、本文标题是“最苦与最乐”,为什么在论述什么是“最苦”时用了三段(1——3段),而在论述什么是“最乐”时反而只用了一段(4段)?

明确:作者给“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这个分论点提供的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原来作者所谈的快乐与痛苦是分不开的,或者说快乐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上的。正因为这样,在谈快乐的时候便必须联系到痛苦,也正因为这样,既然第一部分已经用了不少笔墨谈痛苦,那么第二部分来谈快乐就无须再多用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行了。

九、课文小结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为人处世的正确态度。文章深入浅出,见解卓越,论证层次分明,引用例证恰当,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读来气势雄浑,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十、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十一、拓展延伸

结合生活实际,我们该如何理解“痛苦”与“快乐”的含义呢?

明确:

?1】对苦乐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人用一颗平常心生活,快快乐乐;(知足常乐)

?2】有的人为工作尽心尽力,取得想要的成功,也是快快乐乐;(成功之乐)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父亲节主题班会教案5篇

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教案精选5篇

绘本《我》教案最新5篇

防溺水教育教案模板5篇

绘本《点》教案模板5篇

心理教育班会教案5篇

大班绘本《我》教案5篇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全5篇

小班《好朋友》教案5篇

学风建设主题班会教案5篇

    付费复制方法
    7天内可复制本站所有文章

    限时特价:5元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常见问题
    提示:如不想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常见问题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复制内容?

    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问题或者网络繁忙,请刷新页面试下

    2、如何联系客服?

    如需联系客服,请添加客服微信fanwen9944

    (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刷新重试
    正在开启复制权限中,请勿关闭页面!
    一键下载全文一键复制全文选定内容复制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174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