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份出色的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合理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方向,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孔雀画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孔雀画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孔雀舞的基本动作,能根据图谱的组合进行表演。
2.尝试用身体来模仿小孔雀的舞蹈动作,感受孔雀的美。
3.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视频
活动过程:
一、观看孔雀舞视频,使幼儿欣赏美的动作和形象
幼儿观看视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舞蹈吗?从什么动作看出是孔雀舞呢?
二、学跳孔雀舞——初步了解孔雀舞的基本动作
1.幼儿自由地在座位旁站立,感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幼儿随意做小孔雀的动作。
2.幼儿观看舞蹈视频,模仿舞蹈动作,老师观察指导。
1)学习孔雀手势。大拇指和食指捏紧,后面三个用劲立起。(幼儿模仿)
师:后三指一定要立起,那样才是漂亮、有精神的小孔雀。你们看,大孔雀漂亮吗?摆好后我们手腕发力随节奏抖动。
2)幼儿分组练习
三、幼儿表演舞蹈——感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幼儿听音乐一起舞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歌曲欣赏环节,由于借班上课,我忽略了幼儿对歌词很陌生这个细节,幼儿在听一遍后基本都无法回答老师的提问,虽然也灵活的加入了清唱和教唱,幼儿也基本说出了歌曲内容,但感觉比较困难,可以尝试改变提问方式或分两课时进行。
中班音乐教案美丽的孔雀9
活动目标
1.学习傣族舞的基本手型、步伐和简单动作,并能跟随音乐轻柔、优美地表演舞蹈。
2.培养喜爱孔雀、爱护孔雀的情感。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美丽的孔雀》及《孔雀舞》教师教学资源。
2.孔雀头饰、《金孔雀轻轻跳》音乐。
活动过程
1.观看《美丽的孔雀》教师教学资源,了解孔雀外形特征和习性。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视频中孔雀开屏、梳理羽毛,以及孔雀尾羽、的样子,说说孔雀的特点并简单地进行模仿。
2.欣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感受傣族音乐的轻柔优美。
3.学习舞蹈。
(1)请幼儿用手部动作模仿小孔雀。知道幼儿做冠形动作时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要尽量伸直。
(2)游戏“小孔雀学走路”,练习舞蹈的基本步法和姿态。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尝试跟随音乐完整表演舞蹈,鼓励幼儿在每段最后创编一个孔雀造型。
4.幼儿戴孔雀头饰分组表演,互相欣赏。启发幼儿从表情、动作及结束造型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5.欣赏舞蹈《孔雀舞》,并跟随音乐自由表现孔雀的不同姿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歌曲欣赏环节,由于借班上课,我忽略了幼儿对歌词很陌生这个细节,幼儿在听一遍后基本都无法回答老师的提问,虽然也灵活的加入了清唱和教唱,幼儿也基本说出了歌曲内容,但感觉比较困难,可以尝试改变提问方式或分两课时进行。
孔雀画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教学难点: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信息
徐陵(507-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文学家。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有口才。梁时,官东宫学士,两次出使北朝。入陈,历仕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职,主持朝廷重要文书的草拟。其诗赋皆yin靡绮艳,与庾信同为宫体诗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编选《玉台新咏》十卷,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玉台新咏》成书于梁代。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所收诗歌上自汉魏,下迄梁代,共七百九十六篇,其中为《文选》所收者六十九篇。选诗范围较狭窄,多叙男女闺情,但也不乏杰作,如具有反封建礼教的积极主题和高度艺术成就的我国第一首成熟的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世或题作《孔雀东南飞》)即最先见于此书。
此诗作者不详。
2.乐府和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3.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
4.“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5.《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6.《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
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五、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通读一遍
解决下列问题:
1、基本解决翻译问题;
2、理清故事脉络和矛盾冲突的变化和激化;
3、注意人物对话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二课时
一、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二、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自尊,果断,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自尊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举身赴清池”-果断
“新妇起严妆,”-镇定,庄重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比较懦弱,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极端蛮横无理,一味独断专行。势利。
“何乃太区区”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三、文章的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2、铺陈排比的手法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谈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3、起兴和尾声
四、布置作业:归纳“谢”“相”“见”“迎”等字在不同情况下的意义和用法;归纳本文的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第三课时
一、本课知识展示
学生展示归纳的“谢”“相”“见”“迎”等字在不同情况下的意义和用法,本文的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二、本课释疑,包括课后练习及“咬文嚼字”
三、总结已学课文
从形式、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思想内容等方面分析、比较《诗经》两首、《离骚》节选和《孔雀东南飞》
参考:《静女》四言为主叙述现实主义爱情
?氓》四言叙述现实主义婚恋
?离骚》杂言(骚体)抒情浪漫主义政治
?孔雀东南飞》五言叙述相结合爱情
四、布置作业
补充解释词义
[相]:(1)作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如: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②及时相遣归(代“我”);③还必相迎取(代“你”);④好自相扶将(代“她”);⑤誓天不相负(代“你”);⑥不得便相许(代“你”);⑦登即相许和(代“它”);⑧蹑履相逢迎(代“他”);⑨怅然遥相望(代“他”);⑩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2)作副词,表示互相,彼此。如:①相见常日稀;②久久莫相忘;③六合正相应;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⑤仰头相向鸣;⑥黄泉下相见。(3)作名词,相貌。如:儿已薄禄相。
[见]:贱妾留空房,相见(动词,见面)常日稀;转头向户里,渐见(副词,被)愁煎迫;兰芝初还时,府吏见(指代副词,指“我”)丁宁。
[适]:适(刚才)得府君书;处分适(适合)兄意;始适(出嫁)还家门。
[谢]:谢(辞别)家事夫婿;多谢(劝诫)后世人;阿母谢(推辞)媒人。
[令]:县令(长官)遣媒来;便言多令(美好)才;岂合令(您)郎君;莫令(使)事不举。
[自]:我自(本)不驱卿;本自(本自,本是)无教训;自(即)可断来信;葳蕤自(且,还是)生光;自(其)名秦罗敷;自(其)名为鸳鸯;好自(亲自)相扶将;物物各自(助词,无义)异。
通假字:终老不复取(通娶);箱帘(通奁)六七十;恐此事非奇(通宜);摧藏(通脏)马悲哀;蒲苇纫(通韧)如丝。
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偏指溲婆),及时相遣归;昼夜勤作息(偏指作),伶俜萦苦辛;我有亲父兄(偏指兄),性情暴如雷;我有亲父母(偏指母),逼迫兼弟兄(偏指兄)。
孔雀画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练习一理清故事结构
(2)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重点:
故事情节的直观化(课本剧)
教学难点:
人物形象的分析及对话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教学形式:
课本剧
教学过程:
[引入]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今天莅临课堂指导教学的领导和老师们。上一节课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课文中涉及到的重点字、词进行了梳理,对整篇叙事诗的情节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主要人物刘兰芝、焦仲卿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在上节课后安排了一个内容: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这篇叙事诗。通过几天的准备,看同学们是否把握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呢?下面就请大家随同学们的表演,一起重温那段揪心的人间爱情悲剧吧。
演出人物表:
焦仲卿肖雪焦母吴倩
刘兰芝何林君刘母吴叔娥
刘兄李婷婷媒婆赵纯
配音易玲玲等音响刘彪
画外音欧阳兰珠
师:看完演出,请同学们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本课本剧同学们演了几幕?请按演出情节拟出小标题?
2、这些情节是按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线索又是什么呢?
3、试着对剧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明确上面三个问题(在课件上展示)
4、学生采访。(对本节课的得失进行评价)
5、参演学生谈演出体会。
6、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安排下次课的内容。
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莅临课堂指导的领导和老师们。结束。
孔雀画教案篇4
一、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音乐第3册第九课美丽的动物中的表演曲目《金孔雀轻轻跳》,教学内容有:学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利用铃鼓、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和表演《金孔雀轻轻跳》。
2、教材分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节拍为2/4拍,一段体结构,属五声e宫调式,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节奏自然,流畅,好似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重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感受理解,表现欣赏音乐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我对本课教学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清新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培养他们爱护动物的意识,并从优美的舞姿中领悟到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
(2)知识与技能:
①指导学生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②用拍手的为歌曲伴奏;
③自己随音乐创编舞蹈,以挖掘培养孩子的肢体语言智能。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歌曲并能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感受歌曲中同节奏、同歌词,但不同旋律的两乐句的`比较。
5、教具准备:
光碟、录音机、头饰、拼音卡片,扇子。
二、教法
1、情景导入法。老师创设孔雀跳舞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新课的趣味感、新奇感。
2、旋律模唱法:教师分乐句弹奏出歌曲旋律,要求学生用“la”音模唱出与音高、节奏完全相同的旋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旋律智能。
3、手势感受法:为了突破歌曲的难点,最后两乐句在音高上的不同,我采用了孔雀手势法进行教学,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认识化难为易,也体验到音乐课中的趣味感。
三、学法
1、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指导学生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重在让学生通过闭目聆听音乐,从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再跟音乐找出歌曲较难唱的乐句,分析视唱化难为易,最后亲自尝试,完整并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群体合作法。在创编舞的过程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其独特的才华,鼓励他们互相帮肋、互相启迪、互相促进,发挥其群体力量,培养他们的人际交系智能。
四、教学程序
(一)组织教学,音乐常规,学生做小鸟飞的动作进入教室,然后跟老师一起作律动t;t;早上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氛围的浓厚。
(二)导入新课。
老师戴上头饰,做几个孔雀活动的动作,请同学猜猜是什么动物。学生猜出后,告诉他们:今天要学习一首关于孔雀欢舞的歌。
(三)新课学习
1、音乐范读歌词,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理解歌曲,简述歌曲大意,重点理解“展翅开屏”和“傣家”两词的意思。
2、学习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老师有感情的范唱一遍,然后放录音,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用手轻轻点拍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接着老师用琴声带领学生用“La”音模唱旋律,找出歌曲中容易唱错的两乐句
3、难点乐句教学:请学生试着打一下两乐句的节奏。两乐句旋律上的不同主要通过孔雀手势法来感受。这样充分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4、大胆尝试,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在熟悉节奏旋律后,解决了难点的基础上,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已是轻松自如了。在此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唱歌:齐唱、分组唱、分男女生唱、个别演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唱才能。
5、创编活动:美的旋律、美的歌词更需要美的舞姿。为了激发学生学舞的兴趣,放一段傣族舞蹈的vcd,然后重点把傣族的几个基本动作给学生示范一次:孔雀鹤立、孔雀开屏、傣族舞语汇,鼓励学生三五个一组,互相启迪、创作,老师指导、观察,请一些创编的好的同学在前边来表演,音乐再次响起,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各尽其能、各得其乐、各有所获。整节课都让学生处于愉悦之中。
孔雀画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乐府诗特点,主要篇目
2、了解本诗情节及人物
3、通过对比诗歌和戏曲电影的不同表现手法,学习其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重点:
目标三
教学难点:
体会对比两种文学样式
课时安排:
3第一课时接触本诗,了解大概。完成目标1、2。
第2、3课时看电影完成目标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一句营造怎样的气氛?全诗笼罩一股悲剧气氛,以仲卿兰之的别离抗婚殉情为线索叙述故事,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他们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之情。
1,情节(诵读):
起兴开头,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
开头:兰芝自遣
发展:夫妻誓别
发展:兰芝抗婚
高潮:双双殉情
尾声:告诫后人。
2,人物形象:结合课后作业和文中语句分析(保留学生见解):
刘兰芝:勤劳、聪明贤惠、知书达理、忠贞不渝、有反抗精神。
焦仲卿:懦弱、愚孝、外柔内刚、忠贞不渝、克尽职守。
焦母:专横不讲理
小结:一起回忆诗歌内容
作业:找出文中的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以及“相”的不同用法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内容,提问:
1,文学常识,主要内容,提出小序的.作用
2,情节回放:诵读铺陈排比部分。讲解末段浪漫主义手法以及它的作用(使悲剧气氛更浓郁)
讲解本节课内容:点出文中难点字词,如古今异义等
1,同义复词:谓言无罪过女行无偏斜会不相从许伶俜萦苦辛留待作遗施今日被驱遣不久当归还逼迫兼弟兄卿当日胜贵
2,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我有亲父兄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其日牛马嘶
3,“相“字用法:
a,副词,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可代指“你“我”“他”等
比如:(你)会不相从许还必相迎取誓天不相负
誓不相隔卿(与卿复指)
(我)及时相遣归嬉戏莫相忘
(她/他)好自相扶将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
b,副词,互相
例如:相见常日稀久久莫相忘六合正相应叶叶相交通
枝枝相覆盖仰头相向鸣黄泉下相见
c,xiang4名词,相貌儿已薄禄相
d,名词“宰相“或者动词“辅佐“
4,互文修辞(注意翻译)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作业:全诗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展开叙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同学们要注意观察文中塑造人物的方法,找出其中的重点段落,体会人物性格。我们将观看戏剧《孔雀东南飞》,比较诗歌和戏剧在表达方面的不同特点。
第三课时观看戏剧
孔雀画教案篇6
背景音乐《梁祝》,学生进到教室就能感受到气氛,待学生坐定后,教师启发:同学们说说这支曲子演绎的是什么故事,这个故事为什么能流传至今?
学生谈论后,踊跃发言,并总结为四点:选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情,有生命力;结局是悲剧式,有撼动力(尽管有化蝶的尾声);作家一定被其感动,有感而发,有伤感义;主人公为爱情作坚决的抗争,有警醒义;
师: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一篇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歌《孔雀东南飞》(出示幻灯,背景是温暖的夕阳下,有两棵苍劲的松柏置于两边,一对恋人相依坐在一起)
师: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读完全诗,我们交流一下心得,好吗?
生快速读完,讨论完交流(交流很积极)基本达成共识:此诗让人感动(二人对感情的忠贞);让人气愤(家长的无理刁蛮);让人有戒:怎样不让悲剧重演;让人有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师:读完本诗,你想了解或储备哪些知识,想提高哪方面能力?
学生思考,提出如下问题:
1、编者为什么要将此文编入教材?
2、本诗与前后代的诗歌有何不同?
3、人物通过什么形式完成勾画?
4、诗歌开头和结束段落有何意义?
前两个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明确本诗在形式上和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解答的第一题,学生联系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生1:本诗与《诗经》和《离骚》的诗不同,它有叙事过程,有情节,有鲜明的人物
生2:诗经的诗短小,四言形式;离骚的诗,长短相间,多用兮字
生3:在手法使用上,《诗经》多用赋比兴,《离骚》多用赋比,本诗对其有继承和发展
生4:我们学本诗,既能了解叙事诗的特点,又能知道汉乐府诗形式的特点,还能了解人物的性格
师小结并出示幻灯
师:提到叙事诗,同学们说说情节(按时间顺序)吧;提到人物,同学们想想都有哪些刻画方法,本诗主要用的是哪种方法,有何作用(讨论)(分工解决一个问题)(讨论热烈,发言踊跃)
讲故事的同学存在顺序不当的问题,其他同学予以指正;人物刻画的方法统一为对话描写(有同学提出用其他描写方法不可吗?)(讨论:对话仅仅是对话吗?)(明确对话与人物的心理、情感、观念、情绪的关系,对话可以反映人的性格)
师出示幻灯,将据情节作成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学生很好奇)(继而品头论足有说像有说不像的)师:猜猜我们要做什么?
生有说要评价画面,有说要继续讲故事,有说找课文对应内容——————
师与生商讨找课文内容,读出人物性格(学生很投入)
学生对朗读者进行评价,谈到作者的感情,人物的感情,朗读者的感情的把握
师肯定并拓展:解决上面同学提出的用别的方法刻画人物问题,进行效果比较(展示幻灯比较并得出结论)
师:我们先看看老师为片头所选的背景图,好还是不好?为什么?(不求答案统一,只要理解这是一种愿望和祝福便可)学生又由此举出了好多作品这样的例子(《梁祝》的化蝶,《药》的坟头的花环——————)师导到浪漫主义手法。
师:我们课后做下研究好不好?生:好。
题目是
1、《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本课比较阅读
2、焦刘二人的死有其必然性吗?(任选其一)
案例分析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⑴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如学生对“梁祝”和“孔”诗的比较,读后对课文从形式到内容的把握和提出的问题,是学生探索思考的结果,不但巩固了旧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渴望。
⑵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课堂上学生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把握、比较,对作者和编者写作意图和编辑意图的揣测和验证过程恰好说明这一点。而且作业题的选择从形式到内容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⑶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本课中学生提出的人物刻画方法能否替换成其他形式,对幻灯画面评价和意图把握的讨论,就是通过与旧知识的联系,认真思考的结果。速读作品后的心得交流是联系家喻户晓的梁祝故事迁移的结果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
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开课的音乐导入、学生对诗歌学习目标的参与、教师结合作品情节所做的幻灯,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这个作用。
⑵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情景的创设,从教学行为上讲,它可以是以语言、文字、声像、动作呈示为主的呈示行为,也可以采用以讨论、问答为主的问话行为。从形式上看,可以是真实的反映,也可以是网络上的虚拟。课堂上学生朗读(配合画面)就是为学生提供情景的一个手段。
⑶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本课中教师的几次点拨:情境诱导、新旧联系、感悟课文、迁移扩展,辅助的讨论,帮助学生总结规律。通过互评,澄清了认识。
综观此课,授课效果极佳,是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大胆尝试。
孔雀画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尝试用各种彩纸剪贴装饰孔雀,会用重叠的方法粘贴。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孔雀的图片(梳理羽毛、展翅开屏等)
2、制作的孔雀图片一幅
3、各种纸张:彩纸、电光纸、挂历纸、皱纹纸等,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1、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在哪儿见过孔雀,孔雀长什么样子。
(2)出示孔雀的图片,重点观察孔雀的尾羽、翎羽长得什么样子,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
(3)出示孔雀梳理羽毛、展翅开屏的图片,了解孔雀的生活习性。
(4)幼儿自由模仿孔雀梳理羽毛和开屏的动作,增加对孔雀的认识。
2、引发幼儿给孔雀制作羽毛的兴趣,了解制作的基本材料和方法。
(1)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孔雀的羽毛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并请幼儿说一说老师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猜一猜是怎样做的。
(2)请幼儿说一说还可以用什么材料进行制作。
(3)教师出示各种材料(电光纸、挂历纸、皱纹纸、卡纸、彩纸等),和幼儿共同谈论怎样制作。如:每根羽毛上选择2——3种色彩的纸张,按照大小顺序重叠粘贴。
3、教师示范制作,重点讲解将三种色彩的纸按照大小顺序重叠粘贴的方法。
4、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小心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2)将自己制作的羽毛粘贴在孔雀图片上。
5、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
让幼儿观看别人的作品,找出自己认为好的作品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让幼儿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学会用艺术的形式表达美、创造美。《美丽的孔雀》通过观察发现孔雀羽毛的美感,再根据孔雀羽毛的特征设计花纹。在教学中,我通过跳孔雀舞、画孔雀来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感受动物的美,陶冶了幼儿的情感。
孔雀画教案篇8
课前研究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t;高中新课标>对文言文部分有以下要求:
知识能力方面: ①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歌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名篇。 ②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 ③了解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能力,方法方面: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别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方面: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反战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本节课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培养学生对叙事作品的分析能力。
2倡导学生”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在前面通过学习t;诗经卫风氓>基本了解了叙事诗歌的把握技巧,对t;孔雀东南飞>的艺术地位通过t;木兰辞>的学习有所了解。
2预习程度不高,通读全文且查找文中字词意义的同学不足十人。很多同学只是简单的了解了文章的大致情节。
3学生对爱情故事,尤其是悲剧性的爱情故事比较有兴趣。大家都比较熟知的梁山伯和祝英台等爱情悲剧故事。
教材分析:
粤教版语文(必修1)中《孔雀东南飞》是作为重要的讲读篇目被选入课本,这也是教材里面继《诗经·卫风·氓》第二首比较长的叙事诗,相对而言,《孔》在语法和结构上要比《氓》复杂一些,学生学习《孔》上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指导学生读懂文章,然后作线索分析,最后在对人物形象作分析,但效果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改变教法,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并能举一反三的学习。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于经历的用法。掌握比兴,排比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把握文章,理清文章故事情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诵读,在朗读中体会人物情感,了解其悲剧的原因并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汉乐府”有关知识,整体感知,理清世界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教学方法】:诵读法: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是个语言特点。
讨论法:学生借助工具书,相互讨论解决课文中的字词意义。把握文章的发展脉络。
?教学用具】:ppt flash朗读
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
作为与《木兰辞》并列的《孔》由于内容背景和成诗年代离今比较久远,学生肯定会遇到一系列字词的障碍和情节理解的困难。从内容来说,文章涉及古代的一系列的职官、名物、礼仪、习俗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对当时的封建家长制度、婚姻制度、习俗习惯,学生所知甚少,至于对诗中所写的男女主角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举动更有理解上的难度。以上这些,往往就造成了学生阅读这首古代长篇叙事诗的.畏难心理,不消除这种畏难心理,对提高这首诗的阅读质量就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诗歌是长篇叙事诗,那么叙事成为文章主体 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让学生理解字词,重点分析文章内容。
2、要求学生做课前预习,了解乐府之基本知识。
?新课导入】: 爱情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特别是悲剧性质的爱情更让我们铭记,例如古有梁山伯和祝英台,现有钱钟书和杨绛,外国的罗密欧和朱丽叶更是让我们感受到悲剧爱情的力量,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在你面前。我们怎么体会这样悲剧的价值,我们前面学习了《氓》,今天我们来经历另外一个女子的爱情悲剧经历。
?教学过程】:
题解,原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是文章的第一句话,这是古诗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用第一句话作为文章的标题,选自《玉台新咏》,这是继《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歌。其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壁”
让学生说说自己查阅的乐府知识。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学生自读课文,参考《第二课堂》课前预习部分进行课文情节初步梳理。(重点注意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相”“自”等一字多义字。)
课文字词(ppt)
1、生字:公姥 伶俜 腰襦 葳蕤 聘礼 磐石 拊掌 否泰 赍钱
踯躅 冥冥 摧藏 奄奄 仕宦
2、通假字:终老不复取 箱帘六七十 谓言无誓违 府吏见丁宁 恐此事非奇
摧藏马悲哀 蒲苇纫如丝
3、偏义复词:(有些词语两字组合在一起,只取其中一字的意义,叫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其日牛马嘶
4、古今异义:
君家妇难为 感君区区?
汝岂得自由 可怜体无比
本自无教训 处分适兄意
便利此月内 叶叶相交通
共事二三年 蹑履相逢迎
千万不复全 汝是大家子
5、理解下列互文句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互相沟通。)
分析文章的线索的基础上让同学复述文章内容。思考:用比兴开头是民歌中常见的手法,这首诗的开头就是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的。请你说说兴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 兴的特点是由于对外界事物的接触,引起与之相关的感情。
视频朗读(flash),通过看视频朗读,体会人物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学生齐读课文。
课后作业:理清文章的结构线索,并进行概括。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叙事作品包含的因素,并能分析具体的叙事文章
?教学难点】:情节和事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前面学习过了叙事诗歌——《氓》,我们上节课也说了t;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歌。那么有没有同学能过告诉大家怎么样去阅读一篇叙事文章。这堂课主要是想训练同学们的分析总结能力,做学习的有心人。同学们先自己讨论一下。然后请一位同学说一说,要大胆的说。
总结叙事作品的特点,并且能过运用去分析具体的文章。
二、教师提问:
(1)、什么叫叙事?
(参考答案)叙事就是讲故事。古老的叙事形式:神话、寓言、史诗,以及民间传说和童话,《孔》是讲述的故事就是一对男女青年因为男方母亲的的阻扰而殉情的爱情悲剧故事。
(2)、叙事的要素是什么?(故事阅读中应该注意哪些因素?)
(参考答案)人物,事件、情节,场景
人物:文章中的角色,具有独立性个特征和普遍性,普遍性体现在人物性格的典型性,能代表某一类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一般都是现实中某一类人的组合,他们具有典型性性格特征。
事件:文章中独立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是文章中单个的故事叙述。
情节:具有因果关系的系列事件。就是把事件进行串联。
场景: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环境组合成为场景,场景的划分在话剧中最为明显。
(3)结合课文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按照文章的先后顺序找出这篇文章的叙事要素。
人物: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母、刘兄 他们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格。文章中还有其他的一些出场人物,但因为他们不具备独立的性格。所以他们不能算文章中的人物。比如说:媒人。
事件:兰芝自遣——仲卿为妻求情——焦母不许——兰芝别夫——兰芝别婆姑——夫妻路口分别——兰之见家母——县令求婚——阿母拒婚——阿兄逼嫁————兰芝备妆——夫妻叙生死——仲卿别母——双双殉情——合葬化鸟。 凡是人物行动都可以称之为事件。
情节:将事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串联,一般是因果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能组成事件,情节应体现人物行为间的冲突 。本篇文章的情节就可以概括成:
场景:主要的场景主要有焦府,刘府和太守府。这三个场景完成了整个故事人物的动作显现。
三、提出问题:(1)情节是怎样连接事件的?(2)事件的详略,作用怎样布置?(3)人物的安排遵从怎样的规则?
参考答案:情节:并不是所有安因果逻辑联系起来的事件都会成为叙事作品中的情结。作为情节必须要有行为之间的冲突,而人物命运的幸预卜幸就系于人的行为同外界矛盾冲突的结果上。
事件:作品中的事件由若干层次构成,整个事件就是有不同层次的小事件构筑而成。任何事件或叙述单位在作品中都处于一定的关系中,承担着一定的作用,但每个单位的关系和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对人物的命运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事件就必须要详细的描写,比如说文章中为了凸显出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性格,在文章中详细的描写了他们之间的对话部分,而省略了其他人的对话部分。(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文章结构裁剪的问题。有时间可以进行拓展)
人物:作为作品中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但有些人物只是为了构成情节而设置的,本身不是完整的,活生生的性格特征。在下节课的时候我们将具体分析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课后作业:找一些叙事作品进行类似的分析,理解阅读叙事文学的关键。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的历史环境
教学难点:从传统的视角中跳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通过文章中的描写能感觉到刘兰芝一个十分完美的女性,正是千万男子所追寻的,但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爱情悲剧的产生呢?我们通过下面几个问题来分析人物的特征并最终得出这个爱情悲剧的根源在什么地方。
二、提问:
(1)为什么焦母要如此冷酷把刘兰芝遣送回家?由此引出对焦母和刘兰芝的人物形象分析。
(2)作为丈夫的焦仲卿在这场战争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哪些人物的出现直接改变了刘兰芝的命运。(引出对刘兄、刘母的性格分析)
教师指导:长期以来,我们在解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总是把它当作一个反封建的文章来读,认为这首诗着力赞颂刘兰芝、焦仲卿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反抗精神,但作为21世纪的新人类来说,这样的解读已经是一种过于政治化的方式,我们应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不能肆意的歪曲解读,要尊重历史真实,怎样的真实:
汉代宣称以"孝"治国,认为"孝"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在"夫为妻纲"的社会里,母亲的权力与地位来源于父亲,因此对母亲的"不孝"也就是对"父为子纲"的破坏。所以母亲也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这种高地位仅仅是针对有支配权的母亲,下面的作为儿媳的妇女则不具有如此的权利,古代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七弃"(七出、七去)在汉代即使尚未写入法典,至少也作为习惯法而为人们所遵循。,在汉代,儿子不顺从母亲的教令,或对母亲奉养不周,即可定为"不孝"之罪。对母亲不孝罪的惩罚,母亲有权决定儿子的婚姻。母亲对儿子有教令之权,而且并非教令不出闺门。父亲去世以后,由母亲支配家中的财产。
由于这样的社会现实,本小说中的焦母就很自然在故事中占有很大的主动权利,而当事人的焦仲卿和刘兰芝却是被动的,所以我们看到了焦母的霸道、焦仲卿的唯唯诺诺、刘兰芝的无可奈何。并不能从表面上简单的分析出焦仲卿对于爱情的执着不如刘兰芝。
另外有一点我们要注意的是焦母对刘兰芝的不满也是历来被人们所诟病的一点:焦母的恋子情结。在这一点上我们不需要做过多地分析,只要了解到人物性格的发展是多方面的。
三、人物形象分析,并能结合课文中的事件进行说明
答案:焦母:突出的反面形象。她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的女性。对于兰芝和仲卿的美好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专行。对仲卿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速遣兰芝,以维护他的家长威风,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她听说儿子自尽后泪如雨下也表明了她的爱子之心。
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焦仲卿:他是兰芝向封建家长制和封建婚姻制度作斗争的伙伴,有正义感,重感情,守信用,有刚强的一面。但也有懦弱的一面,对母亲的责难默默无声,斗争无力。没有兰芝斗争彻底,它也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
刘兄:反面形象,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典型的市侩形象。
刘母:是小家良母的形象,夫死从子,能谅解同情女儿的委屈和不幸。
四、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评价方式应尽可能做到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强,灵活多样。
五、课后作业:该写《孔雀东南飞》或者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本小说人物的感受。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画文具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