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教案的准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具进行教学,下面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课文《画》教案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课文《画》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
2、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课前准备:
1、《百鸟朝凤》录音带。
2、课文插图(挂图)。
3、小鸟破壳而出的图片。
4、2个鸟蛋。
5、带和不带拼音的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鸟蛋,板书课题
学习生字“蛋”
同学们在哪儿见过“蛋”这个字?
(蛋黄派、蛋糕、动画片中的人名)
你们可以给“蛋”字找个朋友吗?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应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习新课之前,小朋友们该做什么呢?
1、自由读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不懂的可以轻声地问同桌。
2、选择读
请小朋友选择自己读得的或最喜欢的小节,读一读,其他小朋友认真听,比一比谁的耳朵灵,能发现这个小朋友哪个字音读得最准,你要向他学习,哪个字音不够准,读完后你提醒他。
3、互相读
同桌互相读一读,纠正字音。
4、抽读带拼音的生字词
鸟蛋取下凉凉的一定捧??
连忙轻轻仿佛抬起投向
5、抽读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鸟蛋取下凉凉的一定捧??
连忙轻轻仿佛抬起投向
6、齐读生字词。
采用灵活多样的朗读,自由读、选择读、对读、带拼音读、不带拼音读,让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和生字“见面”,克服单一呆板的识字方法,多见几次“面”,生字就熟了。
三、细读课文,促进感悟
小朋友们生字词读得很准确,这回再读课文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准确、更流利。
1、自由读全诗
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分小节细读诗
学习第一节
⑴指名读第一节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出示鸟蛋
尽量让每个学生摸摸鸟蛋,并说说摸鸟蛋有什么感受?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读出“小小的”“凉凉的”“真好玩”的感觉。
①刚才,同学们摸鸟蛋有什么感受就怎么读第一节。
②指名读
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③比赛读
哪个小朋友读的“小小的”“凉凉的”“真好玩”这些词?
“摸鸟蛋”多么有趣呀!一下子唤醒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童真、童趣,“摸一摸”、“说一说”、“读一读”,不露痕迹地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
学习第二节
⑴这时候,妈妈看见我正在玩鸟蛋,说些什么?
⑵找出妈妈的话读一读
“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
①自由读妈妈的话。
②出示小鸟破壳而出的图片。
③看了图,你知道什么?
(一个鸟蛋就是一只小鸟)
④如果鸟妈妈知道了鸟蛋不见了,会怎么样?
(焦急、担心、不安、痛哭)
⑤什么情况下你会很焦急?
用“焦急”说一句话。
⑥再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焦急不安的心情。
⑦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评价时引导学生抓住“一定”、“焦急不安”。
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张小鸟破壳而出的图片,一眼就让小朋友们明白一只鸟蛋就一个生命!
学习第三节
⑴听了妈妈亲切而又意味深长的话, 假如是你拿走了鸟蛋,你会怎么做?
(指名说)
⑵课文中的“我”又是怎么做的呢?
①指名读第三节,说说“我”是怎么做的?
(小心地捧轻轻地送还)
②动作表演理解“捧”“小心”“轻轻”。
③指名演
演后评一评。
指导学生抓住“小心地轻轻地捧着”,体会“我”的心情。
④全班齐读
一边读一边演。
一年级儿童都是活泼好动的。“演一演”、“动一动”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而且内化理解了“我”的做法,真正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
学习第四节
是啊!一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我们怎么能毁了如此美丽的生命呢?
⑴出示插图
看图,出示小男孩,说说此时小男孩在干什么?心里想些什么?
⑵指名读诗。
⑶闭目听音乐《百鸟朝凤》展开想象。
⑷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⑸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跟着老师慢慢抬起头,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蓝天上许多小鸟在追逐,在嬉戏,在学飞,它们是那么快乐!那么幸福!此时此景,我们也感到快乐,感到幸福!
⑹让我们快乐地读这一节,幸福地读这一节!
(指名读,评价读)
教学中通过提出探究的问题,来揭示主题;通过听音乐,展开想象,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小男孩的心里,学习内容不断充实,使学生尽情地享受学习的快乐!
四、借助想象,升华情感
听音乐读全诗,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五、书写生字“听”、“唱”
1、出示生字“听”、“唱”。
2、观察、比较两字的异同点。
3、说说写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4、范写。
5、描红、仿写,同桌互相评议,再写。
课文《画》教案篇2
一.说课: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文字简短,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荷花、莲蓬、饱胀、翩翩起舞。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想象画面,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三)教学难点:理解把眼前的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句的意思。
(四)教学方法:
1.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感悟语言生动形象和描写的优美。
2.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荷花,查阅资料,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荷花?哪几个自然段写我以为自己是荷花?
(二)新课:
1. 师:那么第一自然段写什么呢?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你觉得这一段哪个词用得恰当?为什么?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师小结:本段作者直接了当,引起下文,引人入胜。
2.荷花开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挂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3.学习二、三自然段:
自由读二、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板书:荷叶、荷花)
指名读描写荷叶的句子,你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板书:挨挨挤挤、像大圆盘)这样的荷花给你什么印象?
师启发:荷叶就已经这么美了荷花会是什么样的呢?
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问: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板书:半开、全开、含苞)指名分句朗读要求读出荷花的美丽。
对照图画朗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1).这些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是什么姿势?
(2).一幅活的画是什么意思?
(3).文中的画家指的是谁?
4.学习四、五自然段
(1).看到大自然这么美的画,我有什么感受呢?
听录音回答:我在干什么呢?我会这样说明什么?(板书:荷花美)
师小结:作者看荷花已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把自己完全融入大自然中了,才产生了这种感觉。
(2).指导感情朗读体验感悟:下面我们也把自己当作一朵荷花融入其中,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想象:蜻蜓会告诉我什么?小鱼呢?(自由讨论)
(三)总结全文:课文按照看荷花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朴实优美想象力丰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赋予感染力,让人读后产生一种美感。
(四)展示资料:将学生课前准备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展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 作业:
1.背诵课文。
2.我们也来当一回了不起的画家画一幅荷花图。
课文《画》教案篇3
1、教学目标
⑴了解与《口技》有关的知识,了解作者林嗣环等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内容,领略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理解、积累“会、少、间、名、奋、毕、几”等文言词语,体会文中描摹音响的词语(如:作作索索、力拉、呼呼、许许等),辨析表示时间的词语(如:少顷、既而、是时、未几、忽、俄而等);顺畅朗读全文。
⑵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揣摩语言,赏析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
⑶感受我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湛奇妙,激发热爱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口技”表演条理井然、细腻生动的记叙与描写。
难点:多方面表现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写法。
3、教学方法
根据本文叙述流畅描写生动的特点,拟用以下几种方法实施教学:
诵读体悟法;译述品评法;讨论置疑法;拓展探究法。
4、教学时间
两课时。
5、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相关知识,反复诵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理清叙述思路,努力译述课文。
教学步骤:
1、导语激趣
(录音机播放口技表演的磁带)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用你的语言简单描述一下。(学生描述老师点评)是啊,阳光明媚的春光中鸟儿欢快的百啭千啼,汩汩流淌的山间小溪,青青草地上羊儿咩咩的叫声,还有牧童悠扬的笛声,多么美好动人的春光图阿!其实这是口技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借助简单道具,模仿出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学习清代林嗣环写的《口技》,透过生动的文字描绘,去感受精彩的口技表演,相信你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你会领略到这种传统技艺的无比美妙。
2、走进文本
⑴预习检查,反馈自学情况。
①多媒体显示,给加点字注音。
少顷(shǎo)呓语(yì)曳(yè)屋许(hǔ)许声几(jī)欲叱(chì)犬吠(fèi)中间(jiàn)
课文《画》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12个词语,认识8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是学生知道应该从小锻炼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从小依赖父母。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进行识字教学,了解“刻苦”,“懒洋洋”等词的意思。弄清懒狮子不练功的原因,读懂狮子妈妈的话。
教学难点:
有些生字的读音不容易读准,有些生字的形易与熟字混淆。
教学过程:
一、形象掲题
大家去过动物园吗?见过狮子吗?狮子是怎样的?(威武)大家都称他做什么?(森林之王)
你们想知道狮子为什么能成为森林之王呢?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认识两只小狮子。(板书课题:两只小狮子)齐读课题
二、讲读课文。
1、大家打开课本。(出示挂图)
指图:在森林里面,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这两只小狮子表现可一点都不一样。(观察图画)它们有什么不同表现呢?
(一只整天练习滚、扑、撕、咬,另一只在晒太阳。)
看看课文里哪里写了这两只小狮子的表现呢?请同学读出来。(指名读)
指导朗读:(指图)这只小狮子练功的动作很干脆的,读的时候也要读得干脆一点。(指名读)这只小狮子整天练功。(板书:练功)“整天”是什么意思?(从早到晚)练什么?(滚、扑、撕、咬)。练好了这些就能捕到食物。
请同学表演一下他是怎演练功的?(指名表演)
所以说他是怎么样的?(非常刻苦)(板书)
谁来读读另一只小狮子的表现?(指名读第二句。)(板书:懒洋洋不干)读的时候注意要读得懒洋洋的。(再读)
2、他们的表现给谁看到了?(小树)(出示图2)
小树看见这只小狮子这么懒,就和懒狮子说起话来了。
轻声的读一读小树与懒狮子说的话。(想一想小树应该怎么读,懒狮子又怎么读)
齐读(学生读小树,老师读懒狮子,让学生注意老师是怎样读的)
小树看见懒狮子在晒太阳,是怎么问的?读出问的语气(指名读)
懒狮子有什么反应?(指名回答:懒狮子抬起头,慢吞吞的说……)
大家想一想好像勤狮子那样练功的话会吃什么苦头?(蹭破皮、很累……)
懒狮子不愿意去吃这些苦头,小树听了都有些生气了,又问懒狮子了(指名读,生气地)
看图:懒狮子一点都不在意,还得意的答小树(边做动作边读懒狮子说的话)
他的话对不对呢?不练功会有什么后果呢?(捕捉不到食物,饿死……)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小树与懒狮子的对话。(女:小树男:懒狮子)
他这话给谁听到啦?(狮子妈妈)
3、狮子妈妈又是怎样教育这只小狮子的呢?轻声的读一读,把狮子妈妈说的`话用“~~”画出来。(出示投影片,对一对看看一不一样)
齐读一遍,数数狮子妈妈说了几句话。(3句)
指名读第一句。读出妈妈教育孩子的语气。
你说当狮子爸爸妈妈老了,不在了的时候,小狮子还有没有的依靠呢?(没有)
只能靠谁?(靠自己)
所以狮子妈妈要小狮子怎么样?(指读第二句)
还教育他什么?(指读第三句)(板书:学会生活本领……)
再读一读狮子妈妈说的话,我们自己也受一受教育。(齐读)
大家想一想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以后会怎么样呢?(四人小组讨论)(懒狮子就让妈妈教他练功,他不怕苦,不怕累,终于也和妈妈一样成为一只勤劳勇猛的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懒狮子就主动请第一只小狮子教自己练习滚、扑、撕、咬的本领,并和他一样从早到晚刻苦练习,最后兄弟两人都有了很高的本领,爸爸妈妈老了后,他们一起成了森林之王……)
三、这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请同学来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表演故事)
四、总结:
这个故事不只教育这只懒狮子要学会生活的本领,其实也在教育我们。我们从小也要学会生活的本领。大家想一想我们应该学会哪些本领呢?可以说说学习上的,也可以说生活上的。好像:学会收拾书包。(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希望大家学好这些本领,以后就不用依靠别人了。
板书:
整天 刻苦练习(勤)
懒洋洋 不干 (懒)
学会生活的本领
成为真正的狮子
课文《画》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表现出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情绪,能认识到高原人民豪迈奔放的生命激情里蕴含着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的精神。
【教学辅助】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和过程】
课时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并配以相关图片。
二、走进陕北,把握背景:
1、走近作者。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刘成章“出道”很早:还在上高一时,他的一束新诗(共九首)就被选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诗选”之中──就这样,他戴着“诗人”的桂冠而初涉文坛。以后他又由“诗人”变为“词人”,迷上了歌词写作;再后来他成了专业剧作者。他转向写“散文”乃是“新时期”以后的事,都到了1982年(此时他已满45岁),正所谓“人到中年”了,他却开始“中年变法”:从此“专写散文”了!他这种自“诗”起步,而“歌词”,而“戏剧”,最后落脚于“散文”的创作轨迹,铸就和成全了他。“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他写陕北,追求“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拢。这就攫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了他散文的“精气神儿”! (多媒体显示)
2、走近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安塞腰鼓表 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 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多媒体显示,并欣赏安塞腰鼓片段)
三、整体感知(先听课文录音)。
(一)字音词义
旋(xuàn)风 瞳(tóng)仁 恬( tián )静 亢 (kàng)奋
晦(huì )暗 羁( jī )绊 烧灼( zhuó) 冗(rǒng )杂
蓦(mò)然 戛(jiá)然而止 磅礴 (páng bó )
大彻大悟:彻底领悟。
惊心动魄:形容感染力极强,动人心弦。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用“ 的安塞腰鼓”对其进行评价。
(中心句:好一个安塞腰鼓 评价: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剽悍威武的安塞腰鼓;刚劲激昂的安塞腰鼓;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铿锵有力的安塞腰鼓。)
2、文章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多媒体显示)
3、文中的安塞腰鼓经历了哪三种变化?
4、通过这篇文章,作者是为了写安塞腰鼓,还是其它的什么?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18、19、21、22自然段。)
5、你觉得读哪些句子的时候感情最强烈,为什么?(排比、反复——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在文中,作者通过排比和反复表现了“安塞腰鼓”气吞河山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6、把握文章结构。
四、朗读指导。
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自然段: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五、欣赏图片及安塞腰鼓演出场面。
看了几段场面,相信同学们都有许多感触,请你谈论一下,这几段场面给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请用一些形容词加以描述。(激动亢奋、惊心动魄、震撼都可以。这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二、三。
课时2
一、问题思考。
1、你认为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
2、黄土高原人的性格是怎样的?(朴实、粗犷、开朗。)
3、安塞腰鼓的舞姿特点是什么?请用几个词语概括。(壮阔、豪放、火热。)
4、那段用的反义词最多?找出来,并谈谈它们的作用。(冰冷——燥热、恬静——飞溅、困倦——亢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安塞腰鼓奇伟磅礴,雷霆万钧的能量。)
5、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安塞腰鼓的?{宏伟的场面(5—13)、雄壮的响声(14—17)、击鼓的后生(18—22)、奇丽的舞姿(23—27)。}
二、合作探究学习。
a、当你朗读第二部分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可否用文中的—个词概括?(亢奋、惊心动魄、震憾都可。)
b、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c、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分别举例说明这种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d、“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有何表达作用?
三、品味并说明下列语句的意义。
①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十分陌生了。 (人们已经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动所沸腾,当腰鼓“戛然而止”时,人们已经不习惯这样寂静、冷清的世界了。)
②请把第12、16、19、21、24自然段置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里进行思考,并谈谈自己的理解。(我们的民族显然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太多的束缚和挫折,但我们总能神奇般地重新崛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祖国、走进了一个令人振奋和自豪的新时代,只要我们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我们就一定能够再造辉煌。 )
③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④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也许很多人认为,黄土地的农民已经被岁月的'风霜、上地的贫瘠折磨得丧失了生气。 其实不然,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⑤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她已经蚀消了生命的“元气”。已经没有承载这样原始生命力量的“厚土”了。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
四、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例如“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本文中,它常常是与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的。例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试从课文中找出一段单用排比的和一段综合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文字,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排比: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个被强震不断激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脚步;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间隔反复: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比喻手法的运用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运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想像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维大开大合。气势恢弘。)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运用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
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遗落”表现观众在这鼓点中不自觉地遗忘和放弃了一切繁杂的思绪,情不自禁地与之产生共鸣;运用比喻,形象传神。)
总结语言特点:a、铿锵的短句。b、激昂的排比。c、疾猛的节奏。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五、总结全文。
本文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六、结束新课,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相关内容。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语文课文教案7篇
★ 蝴蝶画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