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味性的教案能够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结合实际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下面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数学优质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数学优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高矮,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
2、学习把1-6个物体,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的次序排列。
3、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感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皮筋2根草地屏风三个长颈鹿、马、熊、猴、狗、老鼠
2、积木搭的高低山洞各一个揶汁瓶50个
活动过程:
1、识别高矮。
(1)教师带领幼儿跳过高低两根皮筋入场。
“刚才你们跳哪根皮筋容易些,为什么?”
“老师跟你们比一比,谁高谁矮?”“老师比你高,你比老师怎么样?”
请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比高矮。要求用语言正确表达。
如“我和**一样高”“我比**高,**比我矮”。
(2)游戏:猜猜谁高谁矮
请两个幼儿藏到屏风后(只露出上部),一幼儿站椅子上,一幼儿站地上,请其他幼儿猜猜谁高谁矮,(再拿开屏风)让幼儿说猜对了还是猜错了,为什么?
小结:比高矮的正确方法,是在同一水平线上比。
2、学习把1-6个物体,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的次序排列。
(1)带幼儿钻山洞,要求幼儿按由矮到高的顺序排列。
(2)师生一起听音乐在草地上休息、玩耍,做一些放松动作。
(3)“刚才小动物们打来电话,请你们去帮忙盖房子呢?”
幼儿用椰子瓶一个一个堆起高房子,比一比谁高谁矮。并将他们按照由高到矮的顺序排列。
“小动物们回来了,他们该住哪个房子呢?为什么?”
请幼儿分别将长颈鹿、马、熊、猴、狗、老鼠送回家。
3、游戏:高人走、矮人走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了提高幼儿对高矮的兴趣,将这一现象从生活中的偶发情况转化提炼为数学知识,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
数学优质教案篇2
课程分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数学认知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魔术是发生于幼儿身边的、为幼儿所喜爱和好奇的行为。本次活动将数学问题融入魔术情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猜数游戏的环节,引导幼儿利用观察、比较、操作、验证等方法,来发现、分析和解决表格中的数字问题,本环节注重幼儿用语言表达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为幼儿提供充分体验表达发现、交流、分享的愉快的机会。在分组自由游戏和竞技的环节中幼儿可感知、体验到“排除法”的应用,同时体验到合作及团队协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一个趣味的数学活动中,幼儿享受到的是自由探究、表达的快乐,获得的是包括科学发展、语言发展、社会发展在内的'多方面提高。
课程目标
1、通过观察,运用排除的方法进行猜数字游戏。
2、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3、感受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乐趣。
课程准备
1、教师:ppt?、电子白板课件、数卡(1-15一套)
2、幼儿:数卡(1-7每组一套)、1-7数字表(每组一张)、桌面标记每桌各??
课程过程
一、观看小魔术,引起幼儿对猜数字游戏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猜数字的小魔术,想不想看?
(请一位小朋友合作完成魔术)
二、出示数卡和1-7数字表,师幼进行猜数字游戏以及猜测方法的探究。
师:我还有一个更有趣的猜数字游戏,想不想玩?
1、一位小朋友抽取一张数卡,教师通过数字表进行猜数。
2、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猜数游戏。(2次)
(1)一位幼儿抽取数卡,其他幼儿和教师一起猜。
(2)请有答案的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答案。
(3)抽数卡幼儿出示数卡进行验证。
(4)请正确答案的小朋友分享猜测方法,同时教师在白板上做标记,协助幼儿讲解。
三、分组活动,尝试运用学习的方法进行猜数字游戏,最后教师总结排除法。
1.介绍游戏规则
(1)四人一组,一个人抽卡片,三个人猜。
(2)抽数卡的小朋友站在带标记的一边,猜数字的三位小朋友站在桌子对面。
(3)轮流抽卡片。
(4)每个人都抽一次之后立刻回到座位上。
2.幼儿分组进行猜数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游戏结束后,再次请一名猜数正确的幼儿分享自己的猜数方法。
教师总结:刚才小朋友用的猜数字的方法就叫做排除法,大家一步一步把不符合条件的数字一一排除掉,就能找到正确的数字。
四、增加数字行数,根据数字表的标记用排除法找出相应的数字。(数字表1-12)
五、幼儿分两队进行竞赛游戏,巩固排除法的运用。(前3轮1-12数字表,后2轮1-15数字表)
1、教师抽取数字顺序由易到难。
1-12抽取数字(3、2、9),1-15抽取数字(14、11)
2、规则:
1)一共进行5轮比赛,得星最多的一队为冠军。
2)红蓝两队轮流抢答,最先举手的先答,回答正确得一颗星,如回答错误,则换另一队回答。
六、活动延伸
把材料投放到益智区域里,幼儿继续练习。
师:我宣布,本次猜数字比赛获得冠军的是**队!不过**队小朋友也不要气馁,课后老师把这些数字卡片投放到班级的区域里,区域游戏的时候你们再去比一比,好不好。
课程反思
魔术充满神秘感,是幼儿特别感兴趣的表演,此次教学活动在第一个环节中运用小魔术来引出教学内容,孩子们兴趣非常高涨,后面的环节通过层层递进的活动设置,逐步增加游戏难度,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探究,通过充分表达、交流与分享,对核心概念“排除法”掌握经过了感知、熟悉及熟练应用的过程。最后一个环节富有挑战性,孩子们积极参与,结束后仍意犹未尽。
但是竞技游戏有胜负之分,对胜利者的适度表扬和失利队伍的有效激励,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胜负”,是应该进一步预设和完善的。
数学优质教案篇3
一、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
2. 理解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
3. 知道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二、 重点与难点
1. 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2. 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三、 材料与环境创设
1. 材料:分类盒、天平、积木、弹子、雪花片等物品。
2. 环境创设:在数学区中放置各种供测量的物品和天平。
四、 设计思路
本内容有两个难点。对于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这难点,设计首先通过分类活动提示问题,使原来重的一类物体中产生轻的物体,轻的物体中产生重的物体。同时通过设问促使幼儿思考、解答。其次,安排排序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体验、帮助他们理解。
第二个难点是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幼儿对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总是认为在的物体是重的,小的物体是轻的。因此,设计通过游戏让幼儿在猜错的过程中纠正原先的想法,形成正确的观念即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五、 活动流程
分类—>讨论—>分类—>游戏—>排序
1. 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特体轻重的感性经验。
(1)在数学区中提供天平和各种物品。物品放在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两件物品。
(2)要求幼儿将物品按轻重分类,即将每个盒子里的物品按轻重分别放入有轻重标记的盒子里。
2.通过讨论确定区别轻重的方法。
(1)出示两件物品,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件东西哪个重哪个轻?
(2)出示轻重差别很小的两样东西,讨论用手掂量和用天平哪种方法更好。
3.通过分类活动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1)幼儿每人取两件物品,用天平称出轻重后放入相应的分类盒中。
(2)从标有重或轻的盒子里取出两件物品,提问:这两样东西都是重的?然后放在天平上,让幼儿思考,解答其中的原因。
4.通过游戏理解大的东西不一定是重的,小的东西不一定是轻的。
出示大小不同的物体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如: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
5.通过排序活动进一步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让幼儿在数学区中将三个以上的物体按轻重排序,并作好记录。
数学优质教案篇4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
小朋友们,校园就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的家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是不是啊?那你想用什么来打扮自己校园呢?
学生说
你们的想象力真是很丰富!我想如果用各种漂亮的鲜花来打扮校园,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去花圃看看吧
(课件呈现情境图
2、发现信息
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
3、提出问题
问题一: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问题二:搬走20盆黄花,还剩多少盆花
问题三:搬走3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花
二、自主探讨解决问题
1、解决“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1)列式计算。
为什么有加法
那20+30=该怎么算呢?得数又是多少呢?
>(2)独立思考
>(3)同桌交流
>(4)学生汇报
3>方法一:2+3=520+30=50
方法二:50可以分成20和30所以20+30=50
方法三:50-30=20xx+30=50
方法四: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就是50
(5)输理算法
你们能看明白这几种算法吗
(6)算法优化
2、解决“搬走20盆黄花,还剩多少盆花?”
50-20=30
学生说说算法
3、做一做
出示:30+40;70-30
教师引导学生输理关系
4、揭示课题
像20、30、50这些数,都是整十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三、游戏练习巩固新知
1、开火车。
40+20
60-40
3+2
30+20
40+3&
40+30
6-4
60-40
95-5
80-80
60+6
66-6
2+3+4
20+30+40
80-50+4
90-60-10
2、帮小鸟找家。
现在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家该怎么办呢?
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现在这里还有一个窝,可以提供哪些小鸟来住呢?(课件出示:50)
3、买球。
课件出示:排球30元
足球40元
篮球50元。
问题一:买一个足球和排球要多少钱?
问题二: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三:如果给你100元,你可以怎么买?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是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数学问题等着你们去解决呢!
数学优质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高矮,知道比高矮的标准,值得高与矮的比较是相对的。
2、有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二、量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被比较的物体应放在同一平面上。
难点:知道与不同对象比有不同的结果,感知高矮相对性。
三、材料与环境的创设:
三种颜色大插塑积木若干;操作小方块积木若干3欢快、轻松的音乐;气球二只。
四、设计思路:
认识常见量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幼儿也具有认识初步量的知识的可能性。
依据素质教育及新纲要的要求,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用积木搭高比赛、找朋友比高矮等,引导幼儿自己去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即利用自身的内部机制去理解和掌握高矮的量概念。
五、活动流程:
情景感知——体验理解——内化迁移
六、活动过程:
1、情景感知
(1)出示悬挂着的气球。
请两位幼儿来拍气球,引导其他幼儿观察:一人拍到,一人拍不到。
(2)引导讲述:为什么××拍到了气球,××拍不到?
——引出“高矮”比较,初步感知“高矮”。
2、体验理解
(1)请两位幼儿同时在桌面上进行大插塑积木搭高比赛:
听到信号后马上停止,比比谁搭得高。
(2)请两位幼儿同时在桌面和椅子上进行搭高比赛:
引导判断:“谁搭得高?能比出来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不在同一平面上”。
“要比出高矮怎么办?”
——“都放在桌子上,或都放在椅子上”。
(3)请三位幼儿同时在桌面上进行搭高比赛:
“××比××高,又比××矮”。
——引导讨:x×一会儿说是高的,一会儿说是矮的,那么它到底是高还是矮呢?(引导感知,高矮是相对的,与不同的对象比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4)集体搭高比赛:
用小方块积木进行搭高比赛,先二二结伴比高矮,再在一组中比出最高和最矮的。
3、内化迁移
(1)随着轻松的音乐找朋友,找到
朋友后比高矮。
(2)二二结伴比,也可三、四个同伴一起比,找出最高最矮的朋友。
七、活动延伸:
(1)弟弟、妹妹幼儿分两大组,按个子从矮到高排好队后到户外活动。
(2)教室中的用具亦可比高矮,如组合柜最高。
教后感:
四五岁的幼儿缺乏对物体量守恒的认识,在比较高矮时,引导幼儿感知被比较的物体应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理解高矮是相对而言的,这是本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们的物理知识、社会知识来自外部,而数理逻辑知识来源于入的内部。因此,幼儿获得数理逻辑知识,主要来源是幼儿自己本身,即数概念是每位幼儿自己从物体的各种关系中建立起来的,是思维的产物。结合数学教育这一特点,我创设了相应情境,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比较、体验理解,并内化迁移为自己的概念知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初中数学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