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不是文学作品,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一个引人入胜的标题和摘要可以使调研报告获得读者的关注,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某企业市场调研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某企业市场调研报告篇1
中国会展业发展趋势及对策初探内容摘要:会展业,包括会议业、展览业和会展旅游业,是世界上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根据国际 内容摘要:展览业权威人士估算,国际展览业的产值约占全世界各国 gdp 总和的 1%,如果加上相关行业从展览 中的获益,展览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则达到 8%的水平。国际会议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根据国际 会议协会(icca)统计,每年国际会议的产值约为 2800 亿美元。在香港、德国等会展业发达的国 家和地区,会展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达到 1:9 的水平。
从目前情况来看,会展业已经成为带动经 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国际会展是集政治、经济、科技、商业于一身的活动场所。自展览会与博览会问世以来,国际 展览业有了极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定期举行的大型展览会与博览会达 4000 多个。
这些展览会、博览会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为促进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民 的相互了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际展览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年不仅直接创经济效益 2800 亿美元,还对其它行业(旅游、交通等)的着强大的拉动作用。正是这种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 用,使国际展览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一、会展业市场概述 自展览会与博览会问世以来,国际展览业有了极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定期举行 的大型展览会与博览会达 4000 多个。这些展览会、博览会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 为促进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的相互了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际展览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 组成部分,每年不仅直接创经济效益 2800 亿美元,还对其它行业(旅游、交通等)的着强大的拉动作 用。正是这种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使国际展览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会展所带来的巨大收益还远不止这些,它给相关行业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会展活动具有组团 规模大、消费档次高、客人停留时间长、涉及相关行业多等特点,它能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 娱乐、观光等串成一条旅游消费链,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对此项产业,国际上有 1 比 9 之说,即 如果会展本身赚一元的话,拉动相关行业可赚 9 元钱,会展经济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最有前途的十大产 业中的“老大”,会展带来的市场潜力和丰厚的回报,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部门及民间组织加入 到国际会展的原因就在于这之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会展经济被认为是高收入、高赢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大约 20%至 25%以上。据专家测算,国际 会议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 1:9,即会议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 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 9。正因为其 盈利且又是无烟的绿色产业,不仅可以培育新兴产业群,而且可以带动服务、交通、旅游、餐饮等相 关产业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国内许多城市都盯上了这块诱人的“蛋糕”,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都把 会展业列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会展带来的社会效益也被世人所共睹。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仅投资场馆建设就达 16 亿元,而相 关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的投资多达 200 余亿元,新建和扩建城市街道 690 条,建成 20 多座立交桥和 10 座行人天桥,超前 10 年至 20 年完成了昆明市城市网络规划。至于城市居民所受的潜移默化的'精 神陶冶,增进文明素养,更是无法计算。
据上海会展行业协会统计,20__ 年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展览项目达到 276 个,与 20__ 年相比,项 目数量虽然减少了 2.8%,但总展出面积达到 376 万平方米,比 20__ 年增长了 22.8%。
二、中国会展业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会展业 1.市场化不够 在我国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市场化程度过低。
主要表现在:没有形成 pco、 dmc 完整的接待服务体系、政府主导会展旅游业发展中行政干预过多、我国的会展市场目前还是单 一买家市场、会展业还没有独立成为一个产业、外部环境亟待改善。
2.外部条件不健全 会展旅游业作为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尤其依赖外部条件的完善,但目前我国会展旅 游业发展的外部条件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审批手续复杂、城市环境有待改善。
3.重硬件轻软件,重展轻会 目前我国省会城市和大型城市几乎都将会展业作为其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并将重点放在场馆等硬 件设施的建设上。
但会展旅游业的发展, 绝不仅仅依赖场馆的建设, 其发展更依赖于软环境的规范化、 国际化等。按照国际上对会展及奖励旅游业的认识,包括了 mice 的四个方面。我们且先不提奖励旅 游,会展旅游业至少应是会议和展览并重,但是目前各地在开展会展旅游业研究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展 览而忽视会议。
4.国际品牌的会展少 世界上会展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举办的大都是世界著名会展,如米兰国际博览会、巴黎博览会 等等,但在我国除广交会等会展有一定的世界性影响外,绝大多数会展都是临时的、国内的。
5.对会展业缺乏科学研究 当前,我国对会展旅游业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会展旅游业各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导致统计口径混乱,无从分析会展业的范围、效益 等。比如,会展业对经济的贡献程度从 1:4 到 1:10 各种说法不一。这严重阻碍了会展旅游业的健 康发展。
三、中国会展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会展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会展业的 1.举办会展的法律将进一步规范,并逐步向国际通行的登记制转化 目前, 国家已经开始制订有关会展的法律、 法规, 今后几年有关会展业的法律、 法规将相继出台,1 会展业的市场将进一步规范化。今后举办会展审批手续将会更为简单,并将按照国际惯例逐步过度到 登记制惯例办法。这将促使会展业真正成为一个规范的市场。
2.自率性的协会将进一步规范会展行业的行为 20__ 年上海组建了国际会展业协会,制订了国际展览业协会章程,旨在支持公平、平等的竞争, 反对不正当竞争及欺诈行为,改善、优化展览业市场环境,更好地协调、管理、规范会展业的市场秩 序。
3.会展业将向几个大城市集中 通过对国际会展业发展的分析,会展业在特定城市的发展有“通吃”效应,即,会展业的发展会自 身加速,形成更大的规模,而不可能全国遍地开花。今后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将成为我国会 展业的中心。
4.会展旅游中介组织将大批出现,会展业将形成独立的产业 今后随着国际会展的增加,会展业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国际会展人才的引进,专门从事会展的专业 化中介公司将大批出现。此外,我国的很多大型会展还垄断在一些非市场化的组织手中,这些组织自 己举办国际会展,自己联系接待服务等一系列工作,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今后随着会展中介组织的完 善,会展业必将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并从那些部门垄断中独立出来,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独立产业。
5.会展旅游市场将专业化细分 目前国际会展业已经形成了非常细致的市场分工,比如 icca 的市场范围包括 50 人以上的国际 会议,而 uia 则在 300 人以上等。目前我国的会展公司还处于发展初期,只要有会展就接待服务, 没有形成细分化的市场。今后随着市场的发展必将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形成专门经营展览业、会议业 及其中更细分市场的格局。
6.大型旅游企业将大批进入会展旅游市场 目前我国的大型旅游集团如上海锦江、中青旅、春秋旅行社等已经加入了国际会展组织,开发会 展旅游市场,可以预见,今后几年我国的大型旅游集团将以其规模大、服务全、无形资产高、资金雄 厚等优势进入会展旅游市场。
7.国际会展组织和会展中介公司将大批进入中国会展旅游市场 随着中国加入 wto,国际会展组织和经营会展的大型公司将大批涌进我国,会展旅游业将形成 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
今后国际会展公司将从会议、 展览, 组织、 接待等方面全方位地进入中国市场。
8.展览场馆将可能全面过剩 国际会展业是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的结果,绝不是简单建几个会展场馆的问题。此外,从国际会展 业向大城市集中的发展趋势上看,今后几年除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的会展场馆效益稳定以及一些 具有独特资源的中等城市发展特种会展外,相当一些小城市的大型国际会展中心将面临生存危机。从 总体上看(非从结构上看) ,我国的会展场馆将会全面过剩。
四、中国会展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中国会展业 会展 1.总体上要构建会展旅游发展优化模式 目前我国的会展旅游在空间发展模式上呈现出“小集中,大分散”的集散发展模式格局。这种模式 的直接结果是广种薄收,最终使会展旅游会旅游业贡献不理想。而在宏观上,我国的会展发展模式还 表现出无序化运作模式。体现在“行业管理机构不健全,政府行为明显,市场营销明显滞后,行业分 工协作差”四个方面。为迅速实现会展旅游发展的“规范化、市场化、集约化、品牌化、合作化”,我 国会展界和旅游界之间应相互促进、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化模式。
2.管理上要完善行业管理机制 包括外部管理和内部管理两部分。外部管理要淡化政府管理色彩,结合国际通行做法,建立规范 的会展行业服务管理标准体系,以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对会展旅游做指导和约束;而行业内部则要加强 行业自律机制,尽快建立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行规、进行行业间的协调、对会展旅游业 进行资质评估、提高会展组织回平等,促使会展旅游业健康发展。
3.培育会展专业人才,不断提高行业服务和管理水平2 经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实践证明,发展会展行业的关键是要有一支训练有素、善于开拓市场、强于 组织管理的会展专业队伍。一方面,要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国际会展业惯例、精于会展市场开拓、善于 会展市场组织和管理的专门人才队伍, 促进会展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 要加大对会展产业的各种翻译、 导游、会展服务接待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会展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使会展实现可持续稳 步发展。结论 而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上海, 各方面条件也趋于成熟, 目前已有德国汉诺威展览、 法兰克福展览、 意大利米兰展览等十多家外国知名展览公司通过合资、合建展览场馆等方式进入上海,将许多国际品 牌展引入我国展览市场。同时,在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和 20__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大趋势”带动之 下, 上海有实力的展览公司开始向周边地区输出管理、 人才和品牌, 在更广范围内开展错位竞争协作, 做大会展业“蛋糕” 。
各种信息表明,上海凭借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区位优势以及便利的交通运输和配套服务,正在快步向国际会展中心迈进。
某企业市场调研报告篇2
重所周知,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__年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__年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__年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__年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__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__年,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__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__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__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__年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__年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__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__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__年和__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域性会展主要城市之一。在区域性或地方培育起来的会展旅游方面,成功举办了(或连续举办)“安徽国际工业装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合肥)徽菜美食旅游节”、“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和“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等。
2、旅游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入境游客、国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项主要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__年分别突破10万人次、1000万人次和100亿元。__年更是逆势飞扬,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40.8万人次,同比增长29.3%;入境旅游人数14.8万人次,同比增长31.8%;旅游外汇收入8229.2万美元,同比增长30.7%;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32.1%。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7.96%,迈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我市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确立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目标,并把旅游产业纳入“1346”行动计划加以推进。
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广a级景区、星级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标准,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在国家旅游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绿色饭店和乡村旅游等级评定标准。目前全市已经挂牌的星级饭店和具备星级接待标准的宾馆饭店104家,五星级标准10家,挂牌3家,古井酒店集团进入中国旅游饭店民族品牌20强行列;旅行社145家,安徽海外旅游总公司、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安徽顺达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社。
3、旅游业与会展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伴随着会展经济发展,合肥旅游业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__年合肥共举办会展122余场(次),参会客商达360万人,占来肥游客总数的37%多,也就是说每3个来肥游客中就有1个是会展客商。特别是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博会,大大提升了合肥旅游会展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新面貌。而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外地客商产生较大吸引力。此外,旅游主体规模的扩大也使得会展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经济拉动效益明显,城市品牌稳步提升。合肥会展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提升了合肥城市知名度。从直接经济效益看,__年,会展拉动第三产业收入增长约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6%。从间接效益看,会展旅游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合肥的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更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合肥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从对城市品牌提升等无形效益上看,会展旅游业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在推动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中起着促进作用。
二、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旅游产品的硬件方面,合肥市缺乏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我市虽然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拥有李鸿章、刘铭传等历史文化名人,但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却缺少自然景观,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条件都不充足。合肥要想提升在全国旅游城市中的地位,还必须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国民经济的“助推器”。据专家估计,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为其服务配套的服务业、通讯业等行业因此受益。因此,做大做强会展旅游业对我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优势分析。
城市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合肥在过去良好的基础上,建设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__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64.84亿元,财政收入301.2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在极其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合肥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力越来越强,为我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合肥到南京、上海、武汉的高速铁路均已开通,京福等高速铁路也将从合肥通过,大大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时空距离。再加上公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项目建设,合肥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臻完善。通过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大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为各类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机遇。
同时,合肥市拥有较为雄厚的科技教育实力。省会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全国闻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每千名职工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二位,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为合肥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合肥这座科技名城作为依托,合肥可以承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对于加强合肥市与国内外的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个安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旅游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景点30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7处(包公园、徽园、野生动物园、三河古镇、安徽省博物馆、丰乐生态园、元一双凤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肥东县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群暨渡江战役纪念园、肥西县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包河区大圩乡、长丰县丰乐生态园、肥西县中国中部花木城),全省优秀旅游乡镇4处(上派镇、撮镇镇、三河镇、双墩镇)。近年来,我市坚持宣传部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密切配合、联合促销,积极开展“聚焦包公故里”媒体采访推介,组织旅游大篷车促销,举办中国(合肥)中东部旅游交易会、中国徽菜美食节、合肥市乡村旅游节和紫蓬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赛等系列节庆会展,塑造“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市场拓展成效明显,泰国、韩国等旅游包机,上海、太原等地旅游专列源源不断涌入合肥。同时,旅游合作与开放步伐明显加大。合、巢、六三市无缝对接,打造泛巢湖国家旅游区;与黄山、池州、铜陵、安庆、巢湖五市共筑合铜黄沿线大旅游;推进合淮旅游一体化,签署了《合淮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内30多个城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整合资源,联合周边打造了“两山一湖、合肥绿色之旅”、“科教之城鱼米之乡—合巢芜之旅”,成为安徽省十佳旅游线路。
会展旅游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从政策层面积极扶持会展旅游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去年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近几年,我市会展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推出并进一步完善。__年成立了“合肥市会展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合肥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__年5月出台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合肥会展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__年,市会展办、商务局和财政局共同出台了《合肥市鼓励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扶持会展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__年,市政府又出台了《合肥市大型会展工作保障预案》,进一步加强对会展的服务保障工作。__年,市政府调整了合肥市会展领导小组成员,由常务副市长张晓麟担任会展领导小组组长,并加强和充实了会展办的领导,完善并健全了会展办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__年,为加强会展工作,促进会展发展,我市修订了《合肥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出台了《合肥市促进和鼓励会展业发展政策的实施细则》。
会展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由于绝大多数展会都是按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的,以往展会“撞车”、同一档期多次重复办展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展办逐步加大了协调、引导力度,并通过会展行业协会来促进行业加强自律。现在,各专业会展企业及会展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场地单位,依托各自特点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办会办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会展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2、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劣势分析。
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合肥地处内陆,与旅游先进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相比,不靠边、不靠海,既无名川大山,也缺少像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著名的旅游景点,知名度不高,加之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产业规模偏小等不利因素,旅游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历史文化遗址虽多但可供参观的成熟景点较少。目前我市旅游资源普遍体量偏小,多为历史遗产类,其中包公墓系迁葬类,李府属重建类,其它类型数量相对较少,在全国并不占有很大优势。
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一直以来,我市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存在着品牌效应较低,品牌支撑力不足的问题,缺少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现有产品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不足以吸引游客专门到合肥来旅游。由于前期未能抓住机遇,加之投入不足,我市曾经失去了建设像芜湖方特那样具有震撼力的现代化主题公园的机会,这是合肥旅游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缺憾。
会展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国际性、全国性会展数量不足,具有特色的品牌展会不多,尚未形成象广州广交会、杭州西博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那样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展会。与国内会展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国际性会展太少,围绕合肥及安徽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策划举办的区域性会展也较少。会展业市场主体培育滞后。我市目前从事会展的企业只有60多家,而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会展企业都在数百家,甚至上千家。会展企业不仅数量少,实力也比较弱,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少、观念落后,经验不足等问题,具有运作全国性、专业性展会能力的公司不多。与国内外著名的会展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结构、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随着我市会展经济的迅速发展,会展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精通展览设计、会展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会展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尚未形成,会展保障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程度低,综合服务水平不高。
会展业发展体制不顺。
1、会展办在协调工作方面:大型会展尤其是全国性展会涉及政府提供具体服务的部门多、时间紧、任务重,安全责任大,客观上需要会展办有很强的协调力度。
2、会展办公室只是临时性协调机构,但日常协助企业申办展会、组织协调各类大型会展活动的事务越来越多,现有会展办设置状况极不适应合肥会展经济工作的发展要求。
城市承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会展旅游业是一个与城市承载能力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对展馆、交通、宾馆、通信及配套设施等方面要求较高,我市在展馆、配套设施、保障能力等软硬件条件上与发达城市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的需要。一是展馆面积不足。除国际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为3.7万平方米外,其余3个展馆室内展览面积均在8000平方米以下。二是配套设施不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星级酒店、大型购物商场、高档次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仍显不够,为参会客商提供高标准的综合配套服务仍难保证,展馆仍处于单体经营状态。三是国际航班明显不足。由于自身条件等客观原因的局限,目前我市骆岗机场仅开通了合肥—首尔、合肥—香港两个国际航班。稀少的国际航班,是我市海外客源市场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会展期间,道路通行不畅、公交运力不足、车辆停放难等矛盾也比较突出。
三、关于进一步促进合肥市会展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会展旅游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但是,合肥会展旅游总体看好,未来更好,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抓住难得的机遇,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充实市会展办的工作力量
针对会展业和旅游业,合肥市会展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旅游局分别承担了管理责任,但均各司其职,未能充分结合。特别是会展业,我市还缺乏一定主导推动力量,尚未完善相应的立法、监督机构。若要将会展旅游作为一产业发展,我市还缺乏一个管理部门。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十几个省会城市设有独立的会展机构(有编制)。__年我市组织开展过一次“会展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提出“完善领导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市会展办公室力量,将市会展办公室列为市政府直属单位,由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提升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能力。”从我市会展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充实政府会展办公室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如有编制问题限制,可采取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添人不增编的方式解决,建议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
2、加快会展场馆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建设和改造会展场馆,以滨湖新区大型会展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切实解决制约我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打造“中国会展名城“奠定场馆基础。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餐饮、娱乐、商场等配套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我市会展的综合承载力。
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强化激励机制,优化会展秩序,认真研究并解决会展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及时协调处理好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全国大型会展的资源很多掌握在北京一些部委和行业协会手里,在鼓励会展公司主动对上争取的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要主动参与帮助协调联系,以取得上级有关方面的支持,同时对一些影响大、吸引力强的展会,政府要在人力和财力上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网络和联动机制,特别是加强政府各部门、各县区的联动机制,形成有序、规范、快捷的筹办和保障机制。
3、结合合肥市产业优势和科教优势,打造我市的会展品牌
在努力提升现有展览规模档次的同时,还要注意引进国际性、全国性会议及论坛的力度,在此基础上,对照展会项目目录,结合我省我市的产业优势,力争展览门类更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外许多著名的会展旅游城市都有自己的一两个占主导地位的会展品牌,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到几个影响大、效益高的重点市场上,如汉诺威的信息展和机床展,义乌的小商品博览会。建议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分级定位,结合我市在产业、科教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重点打造几个会展旅游品牌,以此增强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__年和__年我市分别评出了诸如“家电博览会”、“苗木花卉交易会”、“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等一批品牌展会,下一步应有重点地支持和提升这批品牌展会上规模、上档次,争取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主导品牌。
4、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集聚会展经济人才
会展专业企业和人才的匮乏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会展旅游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比如上海就已遇到了“软件跛足”的尴尬,但其迅速反应,将“10100工程”(三年内培养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公司,培养100名会展专业人才)提上议事日程,目的都是为了建起一个会展专业人才的“储备库”。在会展企业方面,合肥多数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的,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专业底子薄,对国际展会运作模式了解不够。要着力引进一批在全国有影响、有实力的会展公司,培育一批在我市有基础的会展龙头企业,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和推动作用,鼓励会展龙头企业多办展、办大展,多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协会参与会展的组织和策划,使我市的会展业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进一步完善会展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造就高素质的会展人才队伍。建议向全国公开招聘一批具有专业办展经验、有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经理人才,鼓励会展企事业单位引进和培养人才。
5、以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修编旅游总体规划
围绕“141”发展战略,适应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形势,重新编制《合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合肥市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构建面向_年的合肥旅游高标准、高水平发展蓝图。建议市政府面向全国旅游规划编制单位公开招标,组织入围单位进行旅游资源调查,编制旅游概念性规划,评选产生中标单位,整合方案,形成比较科学、完善的旅游总体规划。通过规划编制,准确判断旅游发展大趋势,摆脱面临的产品老化、市场固化、周边竞争白热化“三化”困境,努力解决产品更新升级、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实现市场的突破问题。
6、建议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提升我市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建议由市旅游局牵头,联合合肥的4a景区、部分宾馆、旅游车队,几家较大的旅行社和涉旅企业,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对合肥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做强做大合肥旅游业。旅游集团成立后,市旅游局代表市政府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市旅游集团则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同时,深化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1-2个年收入超10亿元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旅游集团。拓宽旅游融资渠道,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开办旅游项目,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形成稳定、持续的投入支撑体系。
7、加快旅游大项目的建设,抓好旅游产品的开发
实施“太阳工程”,以引进特大旅游项目为突破口,提升合肥的旅游形象。围绕滨湖新区、经开区等重点区域,围绕国家鼓励的和我们需要的,策划一至二个超20亿元的休闲娱乐或主题公园项目,专人负责,对外招商,力争年内有实质进展。推进《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28个重大项目的建设,继续加快现有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推动紫蓬山森林公园、大圩都市农业公园和岱山湖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四顶山风景区项目要加快工作力度;瑶岗渡江战役纪念馆要精心策划好运作方式,更多体现旅游内涵;推动丰乐生态园、肥西老母鸡生态园二期工程建设,打造一批高星级农家乐。建议在中博会晚会“江淮和畅”的基础上,打造一台具有“徽风皖韵”特色的大型舞台演出,定期上演类似于“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一类的大型实景演出节目,以宣传合肥,量身打造合肥的旅游品牌。
8、顺应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趋势,推动区域旅游合作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推动区域旅游合作。一是加强融入长三角。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通过国家评审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长三角城市的无缝对接;加快推动合肥旅游集散中心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互联互通,争取纳入新华东旅游线,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的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二是推动与中部、南部城市协作。抓住合武高铁营运的机遇,推动与武汉等中部城市的深度合作。积极主办“中国南方旅游城市协作体第十一届年会”,推动与南方10多个城市旅游一体化建设。三是立足省会经济圈,加强全省旅游合作。紧紧围绕省会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合肥“依山傍水”,周边温泉、湖泊、森林、山岗等度假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开展环巢湖区域旅游合作,加强与合巢六旅游合作;贯彻合淮同城化战略,推动合淮旅游一体化。建议市政府协调合六巢淮四市电话区号统一工作,推动战略合作。
9、关于几个具体问题的建议
1、作为合肥新十景之一的墨荷园即将对外开放,目前该景点还存在用电难问题,建议尽快协调解决;
2、建议对外地旅游车进入合肥市区的通行证办理手续进行优化;
3、李鸿章故居停车难问题建议抓紧解决;
4、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和推动我市部分高校向社会与游人开放工作。
某企业市场调研报告篇3
为了对我市会展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会展工作的思路规划提供依据,____市贸易发展局组织人员对全市会展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对20多家会展企业发放了调查表,重点走访了14家资质好、具有独立承办展会的会展企业,并与企业就____市会展经济的发展前景以及会展业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与探讨。
一、____地区会展业的基本情况
(一)____地区会展企业
____地区现有展览公司以及与展览业相关的企业200余家,其中能独立承办展会展览业务的企业有50家左右。如新疆国际博览中心、华凌集团博览中心、广汇美居物流园展览中心、赛博特汽车展览中心、环球会展中心、新疆商贸城、双安副食品城、新疆雅式展览公司等。
(二)展会业务
20__年我市共举办各类展会30个,其中国际性展会3个、商业性展会20个、其他类展会7个。展位7225个,展览面积10.66万平方米,国内外参展商70981人,签约国内经贸总额555亿元,签约对外经济贸易总额22.34亿美元,展馆收入487.61万元。
20__年共举办各类展会39个,同比增长30%,其中国际展6个,商业性展会27个,其他类展会6个。展位8150个,同比增长12.8%,展览面积45.34平方米,国内外参展商8万余人,签约国内经贸总额509.53亿元,签约对外经济贸易总额26.08亿美元,(内外经贸签约数只反映了7个大展会的签约数)。展馆收入343.62万元。
(三)展会及会展经济的特点
1、发展趋势良好。近几年会展经济以及会展业发展态势良好,无论是展会数量不是办会规模都比往年有较大增长,国内外经贸签约数量逐年增加,专业性展会产生的经济效益已占主导地位。这充分说明我市作为西部商贸物流中心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垒,发挥新疆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培育有地方特色的、民族特色会展市场,为今后我市会展经济以及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品牌展会带动作用突出。乌洽会、丝绸之路服饰服装节、华凌建材博览会、赛博特汽车展、房交会等展会经过数届,获取了宝贵的经验,办会理念日趋成熟,逐渐形成品牌展会,成为我市展会的龙头,这些展会在商贸集散地举办,利用人流、物流、客流,集节庆会展、展销为一体,开创了新的展会形式,对拉动全市会展经济作用十分明显。
3、已经被国内外初步认可。____市重要的地理位置不可取代,作为新疆实施“东联西出”的通道和商品集散地,____的会展经济为有志于打开中国西部大市场的国内外企业及商客借展会探测西部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以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提供了便利。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这种理念商家们已付诸行动,加速了会展经济和会展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____市会展基础设施薄弱。与关内的广州、上海、北京、大连、青岛等城市相比,展馆、展览中心差距很大。现我市有一定规模、设施配套较为完整、经济实用的展馆仅新疆国际博览中心一家,但根据现代展馆的要求,还需提升智能化、科技化水平。其他几个会展中心只限于会议和小型展览,不成气候,这对于培育我市品牌展会和今后发展国际会展,造成了局限。
(二)举办各类展览会的主体及人才素质局限。会展是商业行为,办展的主体应该是专业公司,但到目前为止,能在我区真正开展招展业务的公司数量有限。加之交通、治安、消防、对外宣传等问题不好协调。同时还缺乏一批熟悉会展业务的高素质人才,使我市会展业办会经验和会展理念都需要提高。
(三)政府部门的管理制约。多家展览公司都认为,承办专业展会,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复办理难度大,而且多头审批,尤其是办展的一些配套手续,必须层层过关,主管局审批、分局批、大队中队还备案,手续太复杂,而且耽误时间。
(四)多头办展,重复办展问题比较突出。同类展会太多,造成了规模小和资源浪费。如20__年,美容化妆品类展览会就办了四期,展位总数393个,其中春季2期,秋季2期,平均每期展位不到100个。服装类展会仅新疆国际博览中心就举办了五次,除“____丝绸之路服饰服装节”展位超过500个以外,其余展位均在100个左右。参展专业客商、展品质量数量都不理想,参会的专业商、批发商极少,光顾展览会的人流不足,导致展会效益差,吸引力下降。
(五)会展行业没有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具有行使传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调研协调行业中的问题、管理服务于行业内企业,维护行业的合法权益的职能。随着政府管理方式的改变,行会作用将越来越突出,但至今首府的会展行业协会还未成立,这不利于协调今后全市的会展经济的发展和规划,同时不利于今后行业自律、展览业的规模运作
某企业市场调研报告篇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保健食品的需求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保健食品市场逐步走向活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焦点,这就对保健食品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对保健食品监管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目前保健食品市场监管现状保健食品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在保健食品安全方面,近年来就发生过树胶冒充蜂胶、螺旋藻重金属超标、牛皮下脚料等劣质材料冒充驴皮制作伪劣阿胶等事件,更存在减肥、睡眠等功能保健食品中添加药品的违法行为。除此之外,当前保健食品市场还存在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虚假夸大宣传,宣传保健食品具有治疗作用,故意混淆与药品的界限,诱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法规体系与监管工作不相匹配
当前,我国保健食品市场发展还不成熟,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相关知识了解有限,而市面上保健食品种类繁多,广告宣传四处可见,误导消费者的宣传更是屡见不鲜,这种情况下,政府有必要对一些不规范的市场行为进行干预。
保健食品企业“多、小、散、低”,监管难度大我区现有各类保健食品经营企业一千多家,大多规模小,分布散,购进销售缺乏科学管理,而且经营者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普遍较弱,大多数保健食品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分不清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产品批号、卫生许可证号等,不了解经营保健食品如何进行索证索票、如何进行进货验收记录等,也不清楚国产和进口保健食品如何区分,对监管部门的要求也不当回事。
监管力量薄弱。保健食品原来是由卫生部门监管,在实际工作中,卫生部门只注重保健食品准入的许可,把保健食品按照普通食品进行监管,而未注重对保健食品的专项监督,致使保健食品监管基础薄弱。通过机构改革,保健食品监管这块职能划到药监部门,虽然药监部门设立了专门的保健食品监管职能科室,但保健食品经营单位数量众多,且大多数在农村,点多面广,单凭科室里两三个人很难起到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监管人员对部分经营保健食品的单位提出诸如索证索票、建立台账等工作要求时,经营者往往敷衍了事。
二、各地对保健食品监管的探索
针对上述问题,各地药监部门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在健全制度、创新思路、强化整治、完善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和外出调研,发现有一些对做法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天安行动”,苏州重拳保障食品安全
苏州开展的“天安行动”,由苏州市纪委和苏州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是继前几年苏州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之后,集中开展的、各地各部门同时进行的一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参与部门有市卫生局、监察局、公安局、农委、食药局、质监局、工商局等。“天安行动”的整顿重点是十大类产品和六个环节,该项行动开展以来,曝光了一批大案要案,形成了执法高压新态势;公布了一批监测结果,形成了企业自律新气象;总结了一批先进经验,形成了工作联动新格局;探索了一批攻关项目,形成了科学监管新局面。苏州市“天安行动”的特点是:纪委强势牵头,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执法氛围,药监局的执法压力和风险明显减小。
推进保健食品远程电子监管
赣榆、绍兴等地为进一步做好保健食品经营环节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能,积极探索了保健食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利用现有药品电子监管综合平台,将电子远程监管平台延伸到保健食品流通领域日常监管中,动态掌握各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实时数据,有效加强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的监管及问题保健食品的掌控,在保健食品市场监管规范工作上作了有益探索,有效规范了保健食品经营市场秩序,保障了保健食品安全。
部分地区对保健食品进行“最严格”监管
“治乱必用重典”,部分地区针对当地保健食品市场混乱的现状,实行了“最严格”的监管。比如浙江某地药监部门在检查中查获总货值700多元的过期保健食品,当地药监部门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要求,对该经营单位处于罚款五万的处罚,且已执行到位。
以示范创建推动市场规范
__、建湖等地在目前保健食品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以保健食品示范店创建为平台,加大对保健食品经营单位的培训和指导,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高企业法律意识和诚实守信意识,净化了保健食品经营市场秩序。建湖等地在建设保健食品示范店的同时,借鉴餐饮监管的成功经验,推出了动态监管,在被监管企业张贴“笑脸、平脸、哭脸”三种检查结果,让广大消费者清楚了解经营单位的被检查情况。
三、我们在保健食品监管中的做法与思考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们结合本地实际,明确了“打基础、抓重点、创特色、出亮点”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方针,通过诚信建设、示范引领、科学监管等手段,使我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对保健食品安全更加放心满意,具体做法为:
摸清基础,掌握底数
保健食品经营单位规模小、变化快,为此我们在原有数据库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开展保健食品经营单位摸底调查,一是利用各镇协管员对本镇情况相对熟悉的特点,发动各镇协管员开展调查,并对相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在报纸和电视上发出公告,要求相关经营企业主动进行申报备案;三是要求各监管组结合专项整治工作,做好保化经营企业的调查摸底。摸底调查的对象包括保健食品专营店、化妆品专营店、经营保健食品化妆品的超市、大中型美容店、大中型美发店。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做到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保健食品批发企业、保健食品专营店一企一档,规范管理。
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为此我们加大宣传力度,一是通过广播、横幅、培训等多种形式,普及监管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增强公众科学理性消费意识和对风险防范能力。二是利用药监之声、药监开放日、老年大学宣传讲课等方式开展针对中老年等特定人群的宣传,宣传保健食品基本知识,告知中老年人警惕以会议销售、上门推销、电话推销、免费体检、免费试用等方式进行的保健食品销售骗术。三是积极开展面向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宣传,宣传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八不准”,与相关企业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实行企业负责人约谈制度,强化企业负责人为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促进经营者及从业人员自觉守法经营,维护和稳定市场经营秩序。
树立示范,规范引领
在目前保健食品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我们积极探索保健食品经营示范店的建设,以起到引导保健食品经营单位规范经营,发挥示范的辐射和带动效应。该项工作我们坚持政府推动与企业争创相结合、分类指导与分级联创相结合、逐步推进与滚动发展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全面统筹相结合,在全区建设一批示范单位,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推广一批先进经验,提升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环境。
勇于创新,科学监管
一是开展保健食品远程电子监管。为建立健全保健食品科学监管机制,增强常态监管的科技化手段,规范保健食品经营行为,我们在药品、医疗器械远程电子监管工作的基础上,推行保健食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此项工作是利用网络信息化监管手段,加强对辖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相关品种的监督管理,动态掌握各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和实时数据,为保健食品监管的连续性、完整性、科学性等方面提供更加科学的保障。保健食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采用逐步递进推行的方式开展,第一批先在保健食品经营示范店等条件较好的保健食品经营单位开展远程监管,实施保健食品数据上传,然后逐步推广到药品零售企业、保健食品专营店、有条件的大中型超市等保健食品经营单位。
二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在保健食品监管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开展保健食品监管离不开与相关部门的联动。比如目前开展的保健食品“打四非”专项整治行动,其中保健食品非法经营行为的第一条是:“未经食品流通许可或保健食品流通许可经营保健食品的”,食品流通许可是工商部门发放的,保健食品流通许可是由药监部门出具“保健食品流通许可审核意见书”,再由工商部门发放许可证,在县一级机构改革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发现某经营单位存在上述非法经营行为,就离不开与工商部门的联动。此次保健食品“打四非”专项行动是由国家药监总局独家发起的,有关法律依据、执法标准等都需要及时通报法制、法院、公安等相关部门,争取他们的支持,形成执法合力。此外,当前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也可结合“三联防工程”这个平台,与纪委、法院、法制办、检察院加强沟通联系,共同商定相应保健食品违法行为适用的法律条款,尽可能减少复议、诉讼带来的的执法风险,积极避免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情况下不作为、难作为所带来的渎职风险。
某企业市场调研报告篇5
一、产业发展现状
全县食品行业涉及酒类、粮油加工、玉米淀粉、小食品生产、茶叶加工、调味品、魔芋精粉生产等方面。共有企业460个,从业人员1611人,年产值22870万元,销售收入20410.6万元,上缴税金595.6万元万元。其中:酒类企业5户(2户规模以上企业,3户作坊式企业),有职工363人,年产值2220.6万元,营业收入4180万元,上缴税金446.6万元;粮油加工企业440户,有职工1140人,年产值17800万元;1户玉米淀粉加工企业;小食品加工企业5户,有职工30人,年产值200万元;2户茶叶加工企业,有黄金峡茶场和张赵茶厂,规模较小,年加工茶叶30吨;魔芋精粉生产企业1户;酱油、醋、调味品企业2户,大咸德调味品有限公司生产能力较大。
二、龙头企业情况
1、__县秦洋长生酒业有限公司:建厂时间久,专业生产白酒企业,20__年兼并收购__县谢村黄酒厂,为__县第一纳税大户。20__年企业有职工330人,生产白酒799千升、黄酒829千升,实现销售收入1530万元、工业总产值3427.8万元,上缴税金432.5万元。企业在全市酒类企业中排名第一,其秦洋牌系列白酒占居全市白酒市场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安康、榆林、铜川等地为其传统市场;其谢村桥牌黄酒,凭借谢村黄酒3000年历史,被专家誉为西北第一黄酒品牌,堪与绍兴黄酒蓖美,后发优势明显。
3、洋州葡萄糖厂:建于1984年,主产品为汉洋牌玉米淀粉,副产品有玉米胚芽油、蛋白粉、玉米胚芽饼、玉米皮等。玉米淀粉主要销往陕西、云南、四川、重庆、广州、武汉、长沙等地。蛋白粉、玉米胚芽饼、玉米皮是饲料的主要原料,主要销往正大集团和希望集团。企业现有固定资产4505万元。20__年有职工306人,生产玉米淀粉24865吨,实现销售收入5524.1万元、产值6176.5万元,缴税金76万元。
6、__县宏玮蘑芋制品有限公司:位于贯溪镇周家店,企业占地6675平方米,是在原贯溪纸厂基础上兴办的一户民营企业,企业的主导产品魔芋精粉畅销本省及四川市场,销售前景广阔。企业现有固定资产1070万元。20__年加工鲜魔芋3800吨,生产魔芋精粉310吨,实现工业产值1200万元,创利税110万元。7、__县大咸德调味品有限公司:是一个具有150多年酿造历史的企业,其前身大咸德酱园,始创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企业主要生产黑米食醋、酱油、馋嘴酱、豆腐乳、料酒等五大系列30多个品种,年产量达6000吨,属__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__年企业有职工人68人,实现销售收入606万元、工业产值776万元,产品主要销往本县及邻县市场。
三、产业特点和实施目标
(一)这些企业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围绕为三农服务的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其主要特点:。一是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种植、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步伐。20__年,转化各类农产品资源13.8万吨,总产值约1.8亿元;实施订单农业面积22万亩,惠及农户11.8万户;调动并激励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推动粮、油、药、薯种植业协调发展。二是推进了县域经济由传统农业向农村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工业产值位居全县工业行业首位。三是龙头企业发挥了领头雁作用实践证明,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产业需要龙头企业作载体,市场需要龙头企业来拉动,发展经济更需要龙头企业的有力支撑。现在,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有4个,其中市级以上3个,县级1个,规模最大的是洋州葡萄糖厂,年产值已超过6000万元。20__年,龙头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18亿元,占总量的52%,带动农户数11.8万户,实施订单农业面积22万亩,收购、转化本县农产品资源5.37万吨。龙头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回报农民。洋州葡萄糖厂在本县率先实施农业订单三年来,支农、建农成绩显著,订单面积内收购价比市场收购价高出5%8%,受益农民普遍欢迎。20__年稻谷市场收购价为0.8元/斤时,双亚粮油公司订单面积收购价为1.0元1.05元/斤,平均每市斤高出市场价0.2元,每亩可为农民多受益150元左右。利达油脂厂菜籽优先优价敞开收购。龙头企业以各自优势稳步共拉农产品加工发展车,成为农产品加工产业的领头雁。洋州葡萄糖厂、双亚粮油公司服务三农成效显著,得到省、市高度评价,双双跨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四是显现了农民增收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双赢的效果农民增收主要反映在直接(工资)和间接(农产品变现)二个方面。工资方面:20__年,全县从事农产品加工业人数为6620人,其中本县农民工6487人,年发放工资总额3800万元,人均5740元;农产品变现方面:20__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转化本县农产品资源7.8万吨,支付农民现金0.87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惠及众多农民,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买难、卖难的历史问题。
(二)实施目标:
20__年全县食品行业产值要达到3亿元;20__年产值达到5亿元。
四、存在问题
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客观地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方方面面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值得我们去深思、去研究、去探讨、去解决。
1、原料基地建设滞后。
如__县宏玮蘑芋制品有限公司的原料魔芋,是本县的乡土物种,产量大,种植效益高,由于对魔芋种植的最大克星-软腐病没有特效药可治,魔芋产业在这些乡镇就是发展不起来,企业原料供应紧张,对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十分不利。
2、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3、整个产业潜能尚未充分发挥。
粮、油加工业发展形势平稳,薯、果、菜、药加工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薯、药年加工体现为工业产值的总额为1100万元(不含黄姜),只占总量的5%,而果、菜加工能够体现为工业产值甚微。面对我县10万亩薯类,16万亩中药材,10万亩果品,15万亩蔬菜的优势资源,薯、果、菜、药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可转换为工业产值的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4、产品结构优化不明显。
我县农产品当前有18个品种,其中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产品16种,占个数总额的87%,占产值总额的73%。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只有2种,占个数总额的13%,占产值总额的27%,这一高一低折射出了市场销路窄,企业效益差,产品附加值低,工业产值增速缓慢的客观现实。
5、资源与加工对接出现矛盾。
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另一方面,资源与加工对接有矛盾,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原料供应上存在着吃不饱现象,最为突出的是洋州葡萄糖厂所用玉米,本县年缺口达3.5万吨。
6、农业订单缺乏约束力。
订单农业主要由洋州葡萄糖厂(20__年订单面积12.8万亩)、双亚粮油公司(20__年订单面积6万亩)实施。合同是签订了,但具体操作基本上是松散型,种植方随行就市,追求高价格,谁的收购价高就卖给谁;加工方虽然订单内高于行情价敞开收购,但履约有难度,因本县粮源不足,因此订单内外都收,由于彼此之间缺乏监督机制,严格执行订单农业还有一定差距。
7、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据调查,我县所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无研发机构,20__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用于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不足300万元,特别是职工技术培训、专利购买、新产品研发三个方面的投入更是与企业发展不协调,制约着企业跨越发展。
8、融资难度大。
金融部门流资贷款渠道越来越窄、难度越来越大、门槛越来越高是制约部分农产品骨干企业达产达效的主要瓶颈。如利达油脂厂经济实力都很强,但一直缺乏流资而吃不饱。因流资紧缺,利达油脂厂达产达效率仅35%左右。
五、做大做强__县食品工业产业的对策和办法
1、坚定不移地稳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大量的数据和不争的事实说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加快工业突破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更是农业、工业双跨越的基础。因此,作为经济发展重中之重坚定信心;抓好产业持续向前发展坚持不懈;推动整个产业再上新台阶艰苦努力。
2、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战略调整。
3、食品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4、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的发展代表产业的整体水平,是整个产业的火车头。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应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扶,贯彻好、落实好县上已出台的关于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决定,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力争在十一五末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群体。二是促,政府主要从政策资金、税收、技术、资源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促进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健康运行。三是提,引导龙头企业全面提高生产经营质量,提高管理创新水平,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在创新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四是建,在20__年前,争取再新建年生产规模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4个,龙头企业总个数由现在的4个增加到8个,年总产值能力由现在的1.2亿元上升到2亿元。
5、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农产品加工、种植的主要推动力。积极推介、申报企业科技成果,争取省、市科技专款扶持,宣传组织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劢科研院所、农业学校(院)、技术推广单位的科技人员以技术开发、入股和转让等形式与企业协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加快高、顶、尖产品的开发步子。企业要提取不低于总收入的1.5%科研经费,作为科技工作保障,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实力。
6、引入扶持和激劢机制。
争取各级财政扶持,扶贫资金、以工代赈、科技投入等要向农产品加工业给予倾斜。
7、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政府:每年组织12次农产品加工业政银企推介会,积极向金融部门推介好的加工项目,以争取资金支持。金融部门:农发行、农行、信用联社等涉农贷款主要金融部门,对发展前景好,生产经营有效益的企业尤其是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能够给予贷款扶持。企业:入股、参股、经济合作(协作)、吸纳民间资金、申请金融部门贷款等多管齐下,缓解资金困难。
8、加强领导。
县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相关问题,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大发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