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篇范文网 >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77读后感8篇

写读后感要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来写,要想记录书籍中的经典语录,写读后感就是不错的方式,下面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给教师的建议77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给教师的建议77读后感8篇

给教师的建议77读后感篇1

我认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不禁思想豁然开朗,更感叹他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让我们终于找到了基础教育的源头。他生活的时代虽距今甚远,但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述,对我们来说,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干渴的灵魂,像与我们面对面交谈,针对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他的书不愧被称为 活的教育学 、 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我庆幸自己拥有它,犹如一杯浓茶,品一口浓香四溢,让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我想他会一直是我教学中的良师,工作上的挚友。下面我就谈谈感触最深的几点:

第十八条: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该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书刊的兴趣。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要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学会阅读。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当然,阅读能力不可能是天生具有或自然形成的。正如叶圣陶所说:“阅读达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惟有在阅读各种文件或书籍报刊中练习。”小学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阶段,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不待教师教,自己能读。

第五十三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掌握知识和获得实际技巧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因。回顾我们的教学,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历学习各种生活和社会经验,学会学习。学习,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意味着教室里的书本和学科知识的学习,也包括情感、态度和生活技能的学习。教师不再是知识和真理权威的传授者和代言人,他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提供帮助的专业人员。在现代社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学什么、怎么学和什么时候学方面,应该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责任,教师或外界的过分干预,会使学生的内在的快乐、冲动、情感产生混乱,削弱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由此可见,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

第七十五条建议中《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尊严感:我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在家是个好孩子。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不要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叉,请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学生做错,我就在题目旁边打上问号,并告诉学生:“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一定能做好。现在还没给你打分,你再努力点,一定得高分。”学生信心百倍,不但自己查出了错误,还想出了正确答案,那种自豪感是从来没有过的。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是啊,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期望被鼓舞,被鼓励的愿望,学生更是如此。不管他们的成绩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我们可以发现,越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所需要的关心度就更大,这可能会变成他们向前进的动力。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读过这本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师。通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因为只有智慧含量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才能真正涤荡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养。

给教师的建议77读后感篇2

民间教育学常说:复习是学习之母。可是,善良的母亲常常变成凶狠的后娘。

临近期末,复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环节之一,不只是对本学期的归纳、概括和应用,更是知识重组,也是学习新知识。所要搞好复习、上好复习课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复习时,我往往会“找不着北”,东一椰头西一棒槌,要么把复习课当成新授课重复一遍又一遍,要么把复习课变成习题课,让孩子反复的做,大搞题海战术。结果,复习没有效果。不仅违反了教育规律,还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让学生一听说是复习课反而产生厌恶心理。怎样才能让复习变得有趣、有效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建议考虑学科的具体特点——应当教给学生从教材中解脱出来,即放过细节,抓住要点。在开展复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综合复习法。就是找准一个复习点,给孩子们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借助这个知识点去思考延伸更多的知识点。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在课本的留白处标记本节课的重难点并且总结出来,这样把重点抽象出来,既减轻了学生复习的负担,又提升了学生的复习效率。

复习是一个学期的总结,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重视复习过程,提升复习效率,反思自己的复习方法,多参研教材,找准复习的重难点,减轻孩子的复习负担,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复习真正有效!

给教师的建议77读后感篇3

越来越感到知识含量的不足文化底蕴的苍白。读书是唯一的出路读书是迫切的希望!但由于平时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书一直没有去读。这个暑假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早就听说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印象最深的就是书中提出了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的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不可救药的学生。这个问题在苏霍姆林斯基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就在现在也一点也没减少。在上学期我所教的班级中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就相差了40多分。

说起这方面的原因以前我总是归结为学生不用功脑子笨而没有积极从自身上找原因。那么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苏霍姆林斯基做出以下解答:这是因为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要"因材施教"也就是学校一直提倡的"即备教材又备学生"。要想因材施教就必须对"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境。

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就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读完之后,我反省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呢,在不同的班级对不同的学生提着相同的问题,留着相同的作业考的是相同的试卷做错之后,也不能及时个别交流。所以差生的存在就成了现实。学生不会听不懂老师讲的课程就会违反纪律,最终导致恶性循环,教师每天被学生折腾的心浮气躁筋疲力尽。

给教师的建议77读后感篇4

暑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读完这本书,使我获益良多,不但帮我解决了很多在教学上一直都存在的疑惑,还让我学到了更多之前不懂的管理技巧。

书中的每一条都讲得很细致。对于我来说,管理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书中的第10条《关于做“困难”学生的工作》,我是读了好几遍,也让我陷入了深思中。我特别赞同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在教学时,经常关心为每个“困难”儿童挑选一些用最鲜明、有趣和吸引人的方式阐明概念、结论和科学特点的书籍和文章,供他们阅读。让这些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尽量多产生疑问,然后带着这些疑问来找老师。这是对“困难”学生进行智力教育很重要的条件。一直以来,小学生对那些新奇、有趣的东西都是很感兴趣的,如果他们面前出现某种使他们感到惊奇、诧异的东西时,会有一种强刺激在起作用,会让孩子慢慢地想去了解,去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还在书中举了一个小费佳的例子,详细阐述了小费佳的成长变化,当然这变化是离不开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首先,他会为有算术计算障碍的学生们专门编了一本约200道题的习题集,这每一道题是一个个吸引人的小故事,而这些题绝大多数无须做算术运算的,这些题只需要在读完这些精美有趣的小故事后,要进行思索和动脑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参与思考,积极动脑。从苏霍姆林斯对小费佳的事例中,我得到了以下的提示:

1、深入调查、全面了解学生。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般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包括: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当、家庭和社会不利因素的影响等,要想让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首先应了解其具体情况,再做到因材施教。如果了解到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总得一句:不是孩子不想学,而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学或是学习兴趣未激发出来。

2、因材施教,耐心对他们进行辅导。

现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自身身体和心理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不同,学生是有个性的,有差异的。因此,要让每个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就要承认他们有个性、有差异。作为老师,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像苏霍姆林斯对小费佳一样,有针对性地训练,这样才会让每个孩子得到发展。

3、加强学法指导。

有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希望能提高自己学习成绩,但又不知道怎样学。有的学生学习很勤奋,但却长时间不见效,对学习几乎完全丧失信心。这样学习之所以没效果,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针对此,我们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知道这题该怎么做,慢慢培养学生的答题技能。方法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只要孩子们能享受一次成功的喜悦,他必然会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

4、从简单做起,循序渐进。

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不管怎样,我们都要遵循这个原则。对于困难的学生,如果一开始给太难,他们是不能完成,不能理解,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所以,我们要从简单的入手,尽量是在他能完成的,让孩子们相信,原来学习也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难的。

总之,《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充满深深的敬意!面对“困难”学生,我们应多向这些孩子撒下无私的爱,多一些温暖他们,把更多的阳光给他们!

给教师的建议77读后感篇5

本书以“建议”的形式汇编,从对话的视角出发,关注的是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书中各篇文章的作者以幼儿园一线教师为主,书中的建议是他们对日常工作的经验提升,全面涉及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各个方面。这本书不是在简单说教,而是倡导和诠释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要素:关爱、对话、反思、合作。

这本书中特别是讲到要关注每个孩子。《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在幼儿园里,孩子的个别差异是非常显著的,有聪明、灵巧的孩子,有调皮、胆大的孩子,有胆怯、退缩的孩子,作为幼儿园教师,既要关注好的孩子,也要关注差的孩子。更要关注不声不响的孩子。要尝试多种方法,全面关注幼儿。

在以前的班级中,我们班的小哲属于那种默默无闻的孩子,每次的活动中很难看到她的身影,偶尔老师点到她的名字请她回答问题的时候,她也总是显得很不自信,为了这件事情我们也曾经跟她父母聊过,从父母口中我们得知,家中的小哲不是这样的,在家里,小哲非常开朗,平时还经常到邻居家表演节目呢!

对此,我们也觉得很困惑,为什么小哲在幼儿园跟在家是两个样子的呢?然而在一次舞蹈活动中我无意中发现她在舞蹈方面的天赋,找到这一闪光点,我通过谈话、鼓励、表扬的方式引导幼儿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并利用集体的力量让她意识到自己的强项,并建立她的自信心,慢慢地我们发现小哲的进步,并且在其他领域也有了或多或少的改变。

这件事情给我的感触非常大,孩子的改变让我想了很多,我觉得,不论是什么孩子,他们是需要成人的肯定的,而我们,则要细细观察自己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及时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来放大,以此来促进孩子取得更多的进步,得到更多的发展,变得更加开朗、自信。作为幼儿园教师,我清楚地意识到关注每个孩子的重要性,只有我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才能促使每个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才能让每个孩子不断地进步,更上新台阶。

给教师的建议77读后感篇6

选择了师范学校,就记住了对“师范”二字的阐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为人师,从来没有忘记这身上沉甸甸的责任;身为人师,从来不敢有所疏忽,总想让工作尽善尽美。然而,岁月的流转,渐渐磨蚀了内心的激情;忙碌的工作,让自己渐渐的变为了一个教书匠。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多了刻板和套路,少了教书育人的乐趣。

看了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自己内心忽然有所醒悟:教师的工作看似平淡,但其对学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教师是名符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要更新理念,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寻找教育的最佳契机。

以下是一些让我产生深深共鸣的章节

一、 “给学生比实际情况稍高一点的评价”:

在第74条建议中,作者引用了另外一位教师的话语“我相信,如果给学生比实际情况稍高一点的评价,他们就会努力的去达到那个目标。在对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人们才勇于尝试。”

至今我还记得中学时候教植物的田老师。课堂上老师布置作业让大家采集植物标本。我便采集了枫叶、银杏叶、杨树叶子、还有槐树叶子,应该还有一些花朵,把它们炮制成标本后,又给标本们设计了精美的标本夹把它们安置进去,并在封面上写上“百草园”三字,就交了上去。没想到老师表扬了我,而且还作为每班五名标本做得好的同学之一去南五台采集植物标本。这是老师的鼓励,正因为这个鼓励,至今我都对植物情有独钟,而且能从花草树木身上品读出四季的变化和自然的美丽。

是呀,人在受到鼓舞的情况之下,是可以焕发出更大的潜能的。

反思自己,每一次批改作文时总是很吝啬,舍不得给学生高分,造成拉不开档次的局面,让好作文不能脱颖而出,无形中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把自己教的每一个科目都当成‘最爱’”:

在第79条建议中作者建议老师们“不论教什么,都请你充满热情”。

记得2012年春节,连续八天锁定cctv-3每晚6:30-7:30的节目,节目的内容是于丹讲古典

诗词“丹韵词音”。被于丹对古诗词的广博知识和一往情深所吸引,因为正当春节时分,内心就产生感叹,一个于丹甚至抵得过一台春节晚会。

我想说,正是于丹本人对古诗词由衷的热爱,才打动了荧屏前的千万观众;也是于丹本人讲解古诗词的激情,感染着广大的观众。

同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上课如果没有激情的话又怎么能把学生带入文章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呢?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不对自己所教科目有深深的热爱又怎么能去指望学生热爱和继承中国文学的美丽呢?

三、“认识你的影响力”:

在第94条建议中作者讲到“所以,请你一定要意识到,在学生的眼中,你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而又深远的。如果能够对一个学生的生活施以积极的影响,你就会影响他的将来,而且还会影响到他将来遇到的每个人。你永远都无法完全的认识自己的影响力所辐射的范围有多广。”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由于胆怯而又缺乏工作经验,上课的时候学生们总是调皮捣蛋,吵吵闹闹,一天工作下来心情总是沮丧,表情总是忧伤。后来看到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她长大以后坚决不当老师,免得被学生欺负,我内心的滋味当然可想而知了。后来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自己储备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情况有了好转,课堂上也能发现学生们炯炯有神的目光了;还有一位学生在作业本上写道:老师,你和蔼可亲,知识渊博,我长大也要做一个像你一样的人。我的内心又是一番感慨。

四、 “记住你‘最喜欢的老师’”:

布老师在第96条中罗列了十二条学生最喜欢的教师,这类教师具有以下特征:人品好、经常微笑、尊重学生、喜欢学生、喜欢教书、不会冲学生大喊大叫、也不会让学生当众难堪、能把学习变成一件有趣的事、给学生启发。

既然选择了教师的职业,这就意味着你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教师也是平常人,但人们往往赋予这一职业一些神圣的光环。最主要的是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接受学生上百双眼睛的检阅,而我们的一举一动又有可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可想而知我们的职业是一个压力多么大的职业。

虽然我们也是平常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是,既然从事了这份职业,那就把它尽全力做好,让它少留遗憾。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就是我努力的目标,我愿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尽管目标遥远,但路途不再迷茫。

后记: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赞美的话语,同时是有压力的话语,身为工程师就必须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不断的学习,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而布老师的建议就如同小贴士一样轻松灵活,却又温暖实用。

给教师的建议77读后感篇7

?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这样教。会存在那些不足,那样教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大师给我指引教学方向心中激动万分。

第一个感受:爱学生

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我们教师就是要做到使这个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到压抑、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缺点,甚至不良的嗜好。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心灵去认识它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是每个孩子年龄阶段所表现出应有的特征时,你会为自己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的行为感到可笑。我们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懂得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教师的心胸要宽广,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参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这些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带着这种对孩子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师生关系会比以前更融洽。

第二感受:尊重每位学生的特异性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高瞻远瞩,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学生内心的财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正如文中提到的语文老师尼娜彼特罗芙娜的学生米哈伊尔一样。尽管米哈伊尔在平时上课中让尼娜彼特罗芙娜气得脸色发白、双手颤抖,但当这个“两分生”——米哈伊尔很潇洒地为她修理好电视机后,尼娜彼特罗芙娜感到非常的难受,甚至是久久地坐着,哭着……尼娜彼特罗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责:我们做教师的人,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

第三点:多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我想:这也就是许许多多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根源。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给教师的建议77读后感篇8

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使我收益匪浅,他把教育教学中大部分出现的情况和问题都一一指出,针对他文章的建议,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情况,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他在第84条建议《我们的“家长学校”》中写道: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这是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方面,现实生活所提出的又一重要问题。教育的完善,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家庭和学校不仅要行动一致,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在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如果没有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而学校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父母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亲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

家庭教育在整个人生的教育阶段是最为重要和基础的,它就是一幢楼房的地基,地基的深度决定楼房的高度。当前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是参差不齐。在我从教这几年中,自己也带过了一些学生,其中绝大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是不错的,但也有个别学生是让老师头痛的。在我所接触到的学生和所了解到的家庭教育情况,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①一种是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各方面都要求严格,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要通过孩子去实现,一定要遵照家长的意愿,儿童如果做得不好,达不到家长的标准,就会受到训斥和责备。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儿童,要么处处唯命是从,做事没有主见,在大众场合不敢表现自我;要么会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你叫他朝东,他偏要朝西,处处与人作对。在我刚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班级里就出现了这样一位学生,他经常违反学校的纪律,老师找他谈话,其收效甚微,哪位老师如果对他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他就有表现出很强的抵触情绪,经常和老师顶撞,师生关系僵化;在家里根本不听父母亲的教诲,有一次甚至和他父亲打起架来。通过后来了解到的情况,该学生在小时侯比较调皮,父母亲经常批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局面;

②一种是对儿童放任自由,不管不问,儿童提出的要求都尽量满足,即使儿童出现了问题,也不重视。等到孩子大了,想管理也来不及了。我带的上一届学生中,有一位学生在班级里的各方面的表现都可以,就是说话和行动缺少些阳刚之气,以及早晨经常迟到。我找其谈话,一问才知道他早晨起来也很早,但就是动作太慢引起的。他都能向我保证以后不再迟到,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与他的母亲联系后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他的父母亲常年都在外面做事情,从小到大很多时间都在他的爷爷奶奶身边,家里人都宠爱他,对他的小毛病都视而不见,行动慢可能就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尤其是父母亲对他百依百顺,作为对孩子的一种补偿。等到上初中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一些缺点要求其改正时,已经为时已晚。他上高中时他的母亲就过来陪读,他还嫌他母亲烧得饭菜不好吃,经常与他母亲吵架;

③一种是对儿童进行引导教育,注重孩子的习惯养成,对于好的行为加以表扬;对孩子出现的错误行为,不是用训斥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而是耐心地告诉他为什么不能做。这样的儿童知书答理,能适应各种场合,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这样的学生在生活中不占多数。现在学校和家长的联系主要是一学期的家长会以及刚刚开通的短信平台。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一些好的学生而言是可以的,对于问题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们正是利用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空隙,作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例如现在学生的带手机问题,学生对家长和老师说平时和家里联系,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都是和同学聊天,有的则是在谈恋爱。他们有些则在课堂上发送短信。老师把收上来的手机或小灵通还给家长后,不久又回到学生手里。而这些有问题的学生的家长,有些是工作太忙,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有的是管不住孩子,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会教好的,这完全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帕夫雷什中学的“家长学校”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思考,他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与家长进行相应阶段学生心理特征方面的谈话,让家长知道现在与学校要共同作好哪些方面的工作。一些西方国家对于在学校犯错的学生,明确规定必须到自己所在的社区进行义务劳动。

“没有家长学校,我们就不会设想会有完满的家庭—学校教育”。我认为我们的“家长学校”势在必行,因为现在每个家庭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在教育子女上需要做哪些事情,有些父母可能不太清楚。通过家长学校使父母知道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对于出现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化解,不会引起分歧和隔阂。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地成长,身心都健康,做一个自信、积极乐观的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精选8篇

给教师的101建议读后感最新7篇

给教师的建议90读后感7篇

读《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优质5篇

读《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模板6篇

读《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推荐6篇

读《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7篇

读《教师的建议》读后感7篇

教师节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8篇

抗日77周年演讲稿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327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