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篇范文网 >读后感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优秀8篇

大家在读完一本好书之后,一定要将读后感写好,要想对一本书有了深刻的印象,就需要记录好读后感,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优秀8篇,供大家参考。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优秀8篇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篇1

春夏秋冬悠然轮回,不知不觉中我们在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的热潮中已经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我还记得初次见到这本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我喜欢在闲暇的时候捧着它,细细揣摩,仔细研读,把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对照和反思。

我喜欢读文学方面的书,总觉得教育方面的书不外乎是高深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但自从见到这本《给教师的建议》后,我就迷上了这本书。这本书让我激动、兴奋、震撼,同时也引发了深深的共鸣。我想,如果我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天起,就能以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那么我会少走多少弯路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有人从这部书中读出了教师要读书,也有人从这本书读出了教师要快乐教育,但给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充盈于字里行间的——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这本书拨动我心弦的还要数第75条建议——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他说: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来自何方,出身尊贵,也不管他的穿戴与长相千差万别,他都是怀着一颗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的美好愿望来到学校的。我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可能都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影响。

课堂上那个性格内向的男孩在鼓足勇气后举起怯怯的小手,老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可他一言不发,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严厉的说想好了再回答。从此他再也不敢举手。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新课改的课堂上,那个男孩在老师的亲切的鼓励下,勇敢的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老师和同学都为他祝贺。我们呵护孩子的心灵正是源自与对教育事业的爱,我们没有理由不爱自己的工作,没有理由不爱我们的孩子。我们给弱小以强大,给愚昧以文明,给懦弱以力量。

每天我们走进教室我都会对自己说:我爱教室里的每双眼睛,从调皮捣乱的宇到老实憨厚的晶,从胖乎乎的健到只得7分的超,哪个孩子都有让我喜欢的理由。古代大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深沉的爱,是学生尊敬教师的源泉,也是激发学生对教师热爱的源泉,每个教师劳动的内涵在于塑造儿童美好的心灵。就像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同样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的个性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那么作为教师必须热爱每个学生,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工作刚开始,就已结束了。教育――这首先是教师跟孩子精神上的经常交流。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我跟孩子们没有共同的兴趣、喜好和追求,那么我那通向孩子心灵的通道将会永远堵死。既然我已经选择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愿意永远保持与拥有一颗永远童真的心。

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当初不过是一个乡村小学的教师、乡村初中的校长,和你我一样,也是一个普通的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他没有取得过很高的学位,不是莫测高深的理论家,是勤奋忘我的精神、热爱教育的品质、对孩子的深深的爱,使他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爱孩子,应该说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但如果是始终如一的爱,坚持不懈的爱,面向全体的爱,也是不容易做到的。爱孩子,很重要的一点是爱得要纯粹。不是施舍,不搀杂功利。只有这样,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能赢得孩子的心。

同时,无论年青还是年老,教师都要拥有童心。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时时提醒自己,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你就能够更宽容,更豁达,也能够让孩子更喜欢你。做一个有心人,细心的人,孩子的知心朋友,将孩子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全面发展的真正的人。这是最高尚的师爱。

正如孟子所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至乐也。"这种美妙的感觉驱使着我一直眷恋教育事业。在这里,你会生出一种无名的神圣与庄严;在这里,你会有一种摆脱世俗喧闹的踏实与坦然;在这里,你会有一种自我升华的愉悦;在这里,融进的是辛劳,是陶醉;融进的是师德,是师魂。别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就让我“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走进孩子们吧,就让我一如既往的呵护孩子得心灵!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篇2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音乐教育对幼儿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就应该让他们听听、讲讲、动动,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进优美的音乐境界中。

音乐活动是幼儿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是幼儿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他们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轻轻的翻开《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书中丰富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该书分为“目的与价值篇”、“程序与方法篇”、“情景与对策篇”、“问题与研究篇”、“学习与成长篇”五个篇目,在每一个篇目中详尽地记录着我们在活动设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与解决策略,是一本真正实用的“小宝典”。

在看了这本书之后,其中怎样教授新歌这一节给我印象最深,它从导入这一环节详细的阐述了导入的一些方式,不同的歌曲不同的年龄段更适合怎样的导入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适合表演的歌曲可以运用动作导入的方法、歌词内容简单的歌曲适合运用歌词创编的导入方法等等。其中有一项副歌前置的导入方法在歌曲《小鼓手》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在这首歌中采用的副歌前置的导入方式能很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把这首歌的难点解决,会让活动效果能更好。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篇3

作为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新教师来说,对于教学,对于学生,你到底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我认为应该是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要把关爱的阳光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心里虽然明白这点,但是真正面对学生的时候,可能就并不太容易了,容易变得焦躁,有些不知所措,幸而这本书让我获得了许多收获,让我对如何对待学生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感受。

在得知自己即将教一年级时曾经十分困惑,以前在实习时教的是三年级的学生,如何应付一年级对我根本就是一片空白,于是就想着最好自己班里的小朋友都聪明些,我可以不用费太多心。但所有发生的事都很难照着自己预想的发展,我们班级可以说差异十分大,有很多小朋友可能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把拼音都学会了,但是也有部分小朋友根本对这些一无所知,在这个时候我是推优或者是补差是一个十分难以选择的问题,而且或多或少的对聪明的孩子有了偏爱。在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本来他们的领悟能力就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他们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可能有的孩子一节课就能理解的东西,另外的孩子就需要四、五节课甚至更多。

因此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个学生他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对待不同的学生,可能有的同学掌握的比较慢,那就可以在平时的时候多给他一点关心,让他在其他的时间中慢慢缩小与其他同学在认知方面的差距;又或者在布置题目时,有的同学很快完成了,那就多给他们补充一些拓展的题目去做,让他们可以提升自己,而其他的同学就可能让他们能正确完成原有的题目就行了。千万不能因为有的同学得慢就觉得不耐烦,甚至不去管他到底学了多少,说到这里,就谈到了一个“爱”的问题。

爱,对于教师来说,我认为是一个必须具有的条件。只要有爱,教师才能将学生不仅仅是学习工具,而是如同自己孩子一般的存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只是工具,那就会不耐烦,不会去教导一个认知比较慢的学生,甚至在教学上也可能得过且过;但如果当成自己的孩子,就会对他们带着一份宽容,会仔细地告诉他们怎么学会更好,犯错误的时候也能进行耐心地指导,而不是单纯地谩骂。作为一个心理远不成熟,刚开始试着交际的小学生来说,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儿童要达到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了对学生的爱,老师就会经常去思考要通过怎么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但是,如果只有爱的话也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学会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学生的思想都是各不相同的,性格也是不同的,而他们在擅长的能力方面亦不一样。因此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也应该是不同的,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观察他们,掌握他们的性格特征,选择具有针对性、有效率的教育方法。有的老师会说,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注意听讲,批评他了有时候还会顶撞老师,这就在于没有摸清学生的特性,有的孩子可以用批评的方法,但是有的学生属于脾气比较倔强的,这样的话可能批评只能适得其反,对这样的学生应该先讲道理,再旁敲侧击让他知道怎样才是对的。我班里就有个很倔的学生,一开始我批评他,他非但不听,而且还更变本加厉。后来我就找他谈心,告诉他怎样才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其实有时候也需要多鼓励,甚至是多表扬,这样他有了动力就比之前听话了很多。观察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找到学生的兴趣在哪里,从而将其运用到教学中。

首先对知识的兴趣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如果教师对于教学只是抱着随便的态度,只把知识点教完就了事,这样教学的过程肯定是枯燥乏味的,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那结果肯定也是差强人意。因此在教学时要重视把各种生活中的事物联系到知识点中,寻找到这些所谓的交接点,这样就可以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其次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所学的知识是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孩子的心灵是很需要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只要能不断激发和巩固学生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就可以使他们积极地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的鼓励也会让他们十分开心,产生一种自豪感,这样孩子的思想就会非常活跃,逐渐地体会到学习、思考带给他们的快乐,这应该也是快乐学习的含义所在吧。除了为自己的学科教学观察学生,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更需要观察。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必然无法成为一位优秀教师。教师必须去掌握自己学生的特长、兴趣所在,并加以鼓励,帮助他们能够发挥所长。

其实作为教师所需要的还有很多很多,例如教师需要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开拓视野;发挥创造性等等。教师是一个需要很多时间,很多爱心,很多奉献,很多责任感,很多上进心,很多道德感的职业,或者我现在真正能做到的并不多,但是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增添了很多使命感和信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能成为一名让学生满意也让自己满意的教师。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篇4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善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碰到坚苦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活跃的现实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良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浩繁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日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是啊,我们经常听到教员们如许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日常普通我也经常如许地埋怨。一日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功课、教诲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欢迎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学校的其他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工作。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

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惟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心里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若是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素质融会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老是埋怨没有时间,埋怨工作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九牛一毫。明白了这些事理,一切埋怨都抛到了一边。

书中所举的那个汗青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亲近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很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如何使这些小溪永远连结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起首考虑清晰的!

前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驯良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酷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解救路子,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业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髓,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教员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简略单纯得像识字讲义一样了”。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篇5

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第二条,让我对时间的概念有了更富新意的了解,《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是的,“没有时间啊!”几乎是我们每位教师的口头禅,现在的我们任务重,压力大,总是忙得不可开交,焦头烂额。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写心得、交论文、发帖子、开展校本教研、组织活动……这件事还没处理完,那件事又接踵而至……简直喘不过一口气来。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比照自己,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而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学科中,使教材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也只有养成了自觉读书的好习惯,不断增加自己的教育教学储备,我的工作起来才会真正地轻松快乐。

一位不读书的教师,难以以身作则教导学生热爱读书。如果教师长年不摸书本,如果从学校走出的学生们除了会做练习题,所有的好书与他们无关,这是多危险的事啊。遏制这种危险的蔓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老师们先捧起书本。可见,教师读书问题已不是教师个人的问题,小处来说是教师本身工作的需要,大处来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都抽出适当的时间捧起书本读书吧,这样你的视野会更广阔,思维更丰富,学习时间更充足,你的文采也会更广博。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篇6

我们平时常常提出要提高学生的脑力劳动,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来获取知识,这种观点是非常正确的,我想起了自己的经历。比方说学习自行车或者游泳,尽管别人把所有的原理都教给了我,但是当时我还是一点进步都没有,但是一个偶尔的灵感和体会,就使我一下子学会了这些技能。也许会说我是无师自通,但是我知道这都是通过自己的动脑和亲自实践才学会的。我们的教学也常常会发生这些事情,明明给学生详细的解说、细致的分析,可是该让学生展示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很失望,看着当时拼命点头的学生,现在都一个个低下了自信的头。上台解说也是吱吱呜呜,断断续续的,这时候的我们才知道原来刚才费了好大功夫,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接下来就对着学生大发脾气,倒霉的还是学生。所以太详尽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反而是吃力不讨好。

特别是概念性的知识点,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效果更差。任何知识点如果不是建立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一味的传输是徒劳无意的。比方说音乐中的连线作用,单单从概念上讲解,学生怎么都理解不了,可是当我举了几个例子,运用生动的事例,并给学生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在思考中完成对概念的理解。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就能掌握的很好。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这样,通过理解和思考才能真正的掌握技能。在我读书的时候,对于某个数学概念一直不能理解,对老师的一味讲解甚至觉得有很大的压力,我想这也是所有学生的心态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激发学生的脑力劳动,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一个学习的主人!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篇7

去年,在郭校长的推荐下,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这本书给我们教师供给了有关教育教学行为的很多提议。其中有两条给我印象异常深刻,也是我工作中所欠缺的。

一一一条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书中提到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精彩的公开课后,有人问他,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课这位历史教师的回答是:“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并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备课的。”当时,读完这位教师的回答,很受触动,也打开了我心灵的一个窗口,使我看到了教育的奥秘。这个奥秘就是阅读。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我要有一桶水。”异常是此刻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我们的“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了,我们此刻要的是细水长流、永不停歇。怎样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惟有读书,厚积才能薄发。

一一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提议中也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想想教学中,有多少次因为自我知识不够而感到黔驴技穷有多少次想旁征博引,却显得力不从心读书不应当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应当成为我们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一一想起自我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要么预设的教学资料讲不完,要么没时间让学生做练习。我想,这跟自我教学经验不足,所讲资料面面俱到,没有把握好重点、难点脱不了关系,但仅仅是这样吗不是的,那位从教30年的历史教师给了我最好的答案。让我明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要想成为一名拥有教育智慧,照亮学生心灵的良师,必须能够持之以恒地读书。

一一“学习是无止境的”,仅有不断的学习,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才能使自我的教学工作有所提高,教学本事有所提高。

一一另一条是“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也使我感触很深。

一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到:“为了使儿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而这样的智力生活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进行引导和挖掘。

一一有一次,一位家长给我打电话,说孩子没兴趣学语文,他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可是没效果。期望我在学校能想想办法。平时,我也注意到一些孩子对语文不感兴趣。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我就想,我必须得做些什么,于是开始了一些尝试。当时,正好该讲《画》这一课,这是一首诗,想到一年级的孩子们对诗并不陌生,有的孩子都会背好多诗。可是他们不会有感情的朗读,我就把朗读作为这一课的切入点展开了。一下子,孩子们的兴趣来了。这一节课在充满欢乐的朗诵练习、比赛中过去了。

一一之后,我们又学习了《静夜思》《我多想去看看》等诗歌,我又鼓励孩子们加上一些动作表演去朗诵,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一些对语文没兴趣的孩子也渐渐发生着变化。我感到很欣慰。

一一作为一名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教师,教育之路才刚刚开始,我给了自我一个期许:从此刻起,努力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善思考的人,努力做一个照亮学生心灵的良师益友。期待自我在教育这条路上会越走越好!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篇8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读《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推荐6篇

读《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7篇

读《教师的建议》读后感7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后感100字6篇

教师节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8篇

写教师节的作文100字8篇

给小朋友的演讲稿优秀8篇

给幼儿教师一把钥匙读后感7篇

教师节作文100个字8篇

淘气的我100作文优秀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204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