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案内容的实际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认识雨的教案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认识雨的教案篇1
活动内容:找梯形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梯形的形状特征
2.能从多种图形中辩认出梯形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认识梯形的形状特征
活动难点:能从多种图形中辩认出梯形
活动准备:背景图一幅,各种图形卡片若干,教室地面布置图形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梯形
(1).出示背景图,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故事:雨后的春天真美丽,小兔子出来玩了,可是它吓得跑回家了。原来下过雨的草地上有很多的泥坑。请小朋友们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的泥坑呢?
(2).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梯形
(3).梯形的定义:梯形有两条平行的边和两条不平行的边
2.通过操作,认识梯形的形状特征
草地上有这么多的泥坑,小兔子不敢出来玩,那我们们帮它把泥坑盖好吧.
(1)请幼儿上来操作,将图形卡片对应
(2).请幼儿想一想,生活中有什么东西像梯形
3.游戏活动,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刚盖好的盖子小兔子担心会摇晃不敢踩,那请中一班的小朋友帮它踩踩紧吧!
音乐游戏:跳一跳,幼儿全体起立与教师一起跳舞并根据教师的口令跳到对应的图形中.
[反思]
由于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长方形,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梯形的概念是较抽象的,幼儿要了解它的特点,就要借助于操作,对比,观察等方法来理解,如果教学方法不当,更会使幼儿对学习数学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通过比较法、游戏法让幼儿找出梯形。活动开始,通过故事的口吻让幼儿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等方法在多种图形中找出梯形。在此基础上,发展幼儿的思维,让幼儿通过操作,引导其说出生活中玩过的和见过的与梯形相似的东西,在活动中加深对梯形的认识。通过幼儿实际操作,使幼儿进一步掌握梯形的概念,让幼儿切实感到生活里处处有数学。通过轻松自如,饶有兴趣的学习过程,提高幼儿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最佳学效果,让幼儿更好理解梯形的概念。
当然,在这节课设计上,我也有不足之处,课程安排不尽合理,时间偏短,特别是未充分利用做游戏的过程,让幼儿在游戏氛围中学习,加深对梯形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勤动手爱探索的良好品质,让小朋友学到更多的知识。
认识雨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谈话引出课题。
出示:三角形 正方形 长方形
提问:你认识这几个图形吗?
指三角形,问:为什么把这个图形叫做三角形?请同学指一指三角形的角。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角吗?指出来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红领巾、手绢、三角板等,它们都有角吗?
教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题。
二、新课
1、出示课本主题图。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
从校园里你看到了什么?
提问:做操学生伸开的两臂、足球场的边线、三角板的两边、老爷爷拿的剪刀都组成了什么?(角)
提问: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角,你从图上还能看出什么地方有角吗?
2、认识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
(1) 课件出示实物。
提问:从张开的剪刀,吸管,自来水的水龙头,你能看出哪些地方有角吗?
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作出肯定,并在课件中抽象出角。
(2)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活动角,并把它拉成不同的角。
提问:这里面有角吗?你能说说角有什么特征?(角的各部分名称)
范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由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边组成的。(板书:画角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指出其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告诉学生:指角时,必须从顶点开始向斜线方向指。
(3) 教师演示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边的长短有没有变化?
小结:角的大小发生变化,边的长短没变,说明角的大小与边长没关系。
(4) 折一折。
请同学拿出一张纸,师生共同动手折角,对照自己折的角指出顶点和两条边。鼓励同学你能折出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角吗?
可折大小不同的角,再一次证实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5) 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表面上有角。
3、学画角。
(1) 看书本例2,你知道怎样画角吗?
(2) 讨论怎样画角?
教师说明:画角的过程(边说边演示)。
第一步:先点一个“点”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
第二步:从这个顶点出发画一条直线。(实际上应叫射线)
第三步:再从这个顶点出发,向不同方向再画一条直线。然后标明角的各部分名称。
(3) 学生动手画角,画完后标明角的各部分明称。
三、练习
1、p42练习八n1
教师说明:一个角必须有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的边,第2图有一条边,另一是弯曲的线;第三幅图两条相连的地方不是一个“点”而是弯曲的线,所以它们不是角。
2、n2
范 教师说明:数角时,指角的动作要准确,最好标出角的符号。
3、n3 可以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
4、 p43 n7 先让学生找出各个图形中分别有几个角,教师加以指点提示,注意重叠的角和对着的角。
认识雨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比较不同单位表示的钱数的大小。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具体购物情境,体会购物的总钱数和购物的数量,积累购物的初步经验;感受购物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体会元、角、分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培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元、角、分简单换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购物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做练习十第3题
2、做练习十第4题
3、做练习十第5题
4、做练习十第6题
5、做练习十第7题
一、回顾引入
1、回顾旧知
提问:这单一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那些知识?请吧你的`认识和大家说说
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认识。
2、引入课题
小朋友真棒!为了巩固和应用小朋友已经掌握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练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再现就知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说说各是多少钱。
2、口答
提问:1元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可以换几张5角的?为什么?
(板书:1元=10角)
如果用分币来换,几分可以换成1角?(板书:1角=10分)
1角2分=()分
1元2角=()角
1角2分和1元2角哪个钱多?
3、做练习十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交流结果,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把1元几角换算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合起来是十几角;把十几角换算成几元几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1元几角。
4、做练习十第2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在课本上,在集体交流。
让学生说说怎样比的。
提问: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回答什么问题?
学生同桌讨论够不够,说说自己想法。
指出: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共需要28元,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多,就够了;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少就不够。
先让学生了解价格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提问:把10元钱用完是什么意思?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观察情境,说说知道了什么,求什么问题。
提问:这里找回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组织交流算式和得数,要求学生口答,并提问:计算牛奶的价钱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口头列式,教室板书。
提问:小宁买了什么?就要多少钱?如果付的都是10元的,应该付多少张?
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要求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应用练习
1、交流小结。
提问:这节课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介绍你知道吗?
3、布置课后实践
四、练习小结
练习十第8题。
认识雨的教案篇4
一、揭题:
谈话:同学们,五一都去哪儿玩了?今天许老师要带你们到更远的地方,到我国的大江南北去欣赏祖国壮美的河山。
课件出示长城、介绍长城,再问: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吗?提示:长城全长6700( )填上合适的单位,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结合学生回答进行复习。)
出示答案:“千米”引出课题。
二、新课:
1、了解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情况
(1)看到答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说说你对千米都有哪些了解?
(2)根据学生的回答,学生千米和米的进率
1千米等于多少米?1000米又等于多少千米?学会正确地读法。
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1)你认为一千米实际到底有多么长,你能想得出来吗?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从学校大门出发到叶廷鹏鹏纪念馆门前大约500米,来回约是一千米。闭眼想一想这一千米的长度。
让学生根据已知的长度说一说1千米有多长。例如:学校的大门到最里层教学楼的距离大约是50米,2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旗杆高10米,100根旗杆头尾相接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课前准备:让学生先了解学校内各场所有长度。两幢教学楼之间长约50米;旗杆高10米;篮球场的长约25米;多媒体教室长约15米等等;)
(3)根据了解的一千米长度,同桌讨论:从林步桥十字路囗沿乡交车往平阳方向出发,大约到什么地方大约是一千米(选择:练川卫生院;柳洋路囗;上桥路囗;)反馈时说说你的想法。
(4)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从你家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一千米?
对学生先前可能提出的1千米的路进行回顾。(刚才某同学说的距离是一千米吗?课后,选择同学们讨论的一种方法去验证。)
3、千米的应用。
(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在表示路程、河流的长度或象长城这样巨大的建筑工程时往往用到千米这个单位。
(2)课件出示:长江,黄河、我国南北、东西长
(3)千米也叫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读作千米或公里。课件出示:路牌、里程碑等
(4)课件出示1小时的路程。
成人1小时约行5千米;
自行车1小时约行15千米;
公共汽车1小时约行60千米;
火车1小时约行90千米;
飞机1小时约行1200千米。
4、千米和米的化、聚(在欣赏景色同时展开教学)
要求讲法要准确,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5、刚才在领略我们祖国壮丽山河的同时你还收获了什么?
三、对长度单位知识的系统整合。
四、综合练习
(1)填写单位
(2)千米与米的化聚练习
(3)大数字化聚
(4)看书质疑:书上给我们介绍了有关千米的一些知识,你们看看,有什么新收获或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再与同桌或小组内的同学相互探讨探讨。然后完成书上填空。
五、你认为还有更大的长度单位吗?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检阅资料,如果有的话,记录下这些单位的名称;用在什么地方;并写出自己对这些单位的感受好吗?
认识雨的教案篇5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1、角的认识、画角。
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
教学目标:
知识点: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德育点: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能力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德育点: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三角板、活动角、三角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主题图,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学们都在做早操,同住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抽出实物中的角,问:你们认识他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角。
二、自主探究:
1、找角。师: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把你看到的告诉你的同桌。
2、角的概念。
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仔细观察,角是什么样的?
生:有一个点,有直直的线。师解释边和顶点。
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和边?
3、判断下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4、做角。利用学具自制角。交流做法,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边不一样长的角,让学生判断哪一个角大。怎样判断?
师生共同操作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5、用尺子画角。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学生画角。
三、拓展运用:
1、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2、自由用角做画。
动手画画,动脑想想就会做。在下图中增加两条线段,使它有4个角。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通过探索、尝试掌握直角的画法。
3、培养学生的教学猜测意识。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德育点: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教学难点:会判断直角,掌握直角的画法。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直角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
学生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
问:这个角和你刚才的角有什么区别?
师:我们就把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
二、自主探究:
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直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
2、判断老师找得是不是直角。
3、画直角。
学生试画。
师:怎样才能画出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样画图工具,三角板。找出三角板的直角。
学生试着用三角板画角。
指导画法:先画顶点――从顶点开始画一条平平的边――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到这条边上,比这三角板把另一条边画好。
4、用纸折直角。
三、拓展运用:
1、做43页第6题。
思考题、一个正方体的盒子的表面上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课后小结:
认识角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