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篇范文网 >读后感

苦难辉煌的读后感800字6篇

流水账的读后感是不被人欣赏的,你知道什么样的读后感才是吸引别人注意力的吗,阅读是一种高效且便捷的方式,及时的写一篇读后感毕竟合适,下面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苦难辉煌的读后感800字6篇,感谢您的参阅。

苦难辉煌的读后感800字6篇

苦难辉煌的读后感800字篇1

先贤有云,“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对此,我一直将信将疑,不过每当稍有闲暇,我亦喜好以书为伴、以书为乐。床头案角、手边囊中,不少的书卷杂乱有章、自成方圆。近日,我读了《苦难辉煌》一书,不曾想,竟一发不可收拾,读之如饮甘饴、爱不释手、受益匪浅。

?苦难辉煌》奏响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乐章。该书由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所著,金教授广泛阅读了500余本参考书目,整理了200多万字的笔记,历时15年时间撰写形成了52万余字的作品。该书是第一本从国际大背景下解读中共早期历史的著作,也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图书。该书以其独特的视角、新鲜的史料、生动的语言,从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入手,深刻地剖析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宏壮阔的历史进程;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正义、艰辛和伟大;清晰地再现了一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引导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最终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画卷。

?苦难辉煌》描绘了一幅客观真实的历史画卷。该书与其他历史类图书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客观性。我以前读过的一些历史书籍,看过的一些影视作品,大多都带有主观色彩,并不完全符合历史真相,往往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了美化、提纯或剪切,反倒给人一种距离感、模糊感、平面感。而金教授所著的《苦难辉煌》则是从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真相。

比如,该书在描写毛泽东、陈毅、彭德怀等伟大革命家之时,通过万里长征、反围剿等一些真实、详尽的历史事件,深刻反映了这些伟人们钢铁般意志和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献身精神。当然,该书也非常客观地表达了伟人其实也是凡人的情愫,没有哪一个人、哪一种智慧是天生正确的。伟人也会发脾气,也会犯错,也会打败仗。众所周知,“四渡赤水”是毛主席在长征中最得意的用兵,《长征组歌》中有一句歌词就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但是,毛泽东一生亲自指挥的大大小小战役,毕竟也有一些是失败的。毛主席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也开诚布公地承认,他指挥打过四次败仗,四次败仗的地点,分别在高兴圩、南雄、土城和茅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昂扬的斗志。作为一名投身检察事,我们要摆正心态,心贴心地为老百姓考虑,有条不紊地推进检察事业发展,一定能赢得群众的认可与表扬。

?苦难辉煌》吹响了一声扬帆起航的前进号角。中国共产以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脚踏实地、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革命战争年代凝结下来的一个个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奋勇向前,也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勇往直前创建美和家园。正如我们工作,承担着检察工作等重任,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肩负着群众的殷勤期盼。

历史,纵然已逝,但却永远魅力无穷。读罢此书,掩卷沉思。《苦难辉煌》用客观而又深刻的思考、严谨而又不失活泼的语言,带领我们重温了党的革命历史,向我们展现了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最终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画卷,更向我们述说了一部追求自由的壮美史诗,真可谓是“陈谋堪比厚黑,叙史更胜史家”。君子读之,如饮甘饴,不论修身齐家,抑或治国平天下,得此良策,受益匪浅。

苦难辉煌的读后感800字篇2

?苦难辉煌》是第一本把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这本书里面的独特的视角,新鲜的史料,生动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书以长征为切入点,把党的早期历史放在追溯探寻国家命运和民族命运这样一个战略高度来研究,放在国际大背景下来把握,把影响当时中国社会走向的不同主义、不同政治力量综合在一起,是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上最复杂、最艰苦也是最具历史意义的一个历史剖面。

它首先展现给我们的是在那黑暗动荡的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一群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推翻压迫、剥削的旧社会,为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建设民主、平等、富强的新中国"作为终生奋斗目标的坚定信仰。为了实现这一信仰,他们经历数不清的苦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即使是天上有大批飞机轰炸,地上有几十万重兵围追绞杀,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所汇聚的滚滚洪流。前边的倒下去,后边又有更多的人站起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这如此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的确是常人难以理解的。然而理想、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因为他们心中有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理想,因此,才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把个人的苦难、生死置之度外。这正如斯大林所说:"只有伟大的目的,才会产生伟大的行动。"

回顾90的征程,我们党和军队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赢得了无数辉煌胜利。《苦难辉煌》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性问题,表现了可贵的问题意识。从问题开始,将以肯定结束;从肯定开始,将以问题告终。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时代表现自己精神状态最实际的呼声。有一种说法:不满现状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

历史是相对的,辩证的。过去相对未来是历史。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

苦难辉煌的读后感800字篇3

鄙人最近阅读了金一南教授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阅后掩卷长思,心绪不能自已。该书以其独特的视角、炽热的感情、精辟的分析,围绕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为我们再现了一幅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全景画。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那是因为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我们的党是一切为了劳苦大众谋福利的政党,我们的党是最无私的政党,我们的共产党员也是最无畏的英雄,我们全体共产党人具有坚强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走在时代最前沿,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这种理想、信念,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去争取胜利。作为一名党员,在建党九十周年的时候,再次从书中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我感到无比兴奋,无比自豪,深深体会到党的光荣、正确、伟大。

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28年的浴血奋斗,x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在1949年10月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历史经历了百年的历程,苦难砥砺意志,胜利催人奋进。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用一个个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所凝结成的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不正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重温党的革命历史,进而不断汲取让党的事业永葆辉煌的精神力量。

一个1921年成立、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党,28年后竟然能够夺取全国政权。一支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建立、最后只剩不到800人的队伍,22年后竟然能够横扫千军如卷席,最终建立了新中国。这个党,这支军队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胸中的主义,可能早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就连斯大林也把中国革命的希望放在国民党和蒋介石的身上,但正是那些在深山老林中风餐露宿、在围追堵截中疲弱不堪的队伍,孕育着革命的火种,背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那是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也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时代。李大钊1927年就义时不到38岁。毛泽东34岁上井冈山。周恩来29岁主持南昌起义。

博古24岁出任中共临时中央负总责的人。红军长征中最为惊心动魄的背挎马刀,腰缠手榴弹,攀桥栏、踏铁索向对岸冲去的22位勇士,他们中绝大多数没有活到胜利,没有光宗耀祖,没有衣锦还乡,更无一人成为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还有那些千千万万年轻的不知姓名的为了心中的信仰和理想献出了生命的革命者。矍秋白牺牲时年仅36岁,如果不是为了革命事业,他当时的俄文水平在中国是数一数二的,他的文化价值和文学成就不会低于同时代的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的高峰。在拒绝了蒋介石的威胁利诱后,他高唱《国际歌》,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令敌开枪。从被捕到就义,没有一点死的畏惧。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但是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他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才有了60年前新中国扬眉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如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在前景最黑暗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还是坚守自己的信仰。像红军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让国民党方大吃一惊的是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而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这就是共产党的信仰,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

抚摸着书封,脑海中浮现一幅幅革命画卷,我长久地陷入了沉思,如果问我什么最感动,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坚持信仰、勇于牺牲、谋求民族解放、人民利益的精神,这种精神让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新的洗礼,也让我重新思考、重新回顾当年的入党誓词。如何做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如何在海西建设、教育先行中争先创优、发挥教师党员作用?如何在我校创新发展、再铸辉煌的事业中勇挑重担?我的思路更加明晰………

苦难辉煌的读后感800字篇4

工作多年,繁忙的事务和琐碎的生活占据了个人全部空间。金一南少将的著作《苦难辉煌》给了自己莫大的震撼和启发。读罢此书,掩卷思索、久久难以平静,理想信念这一神圣的话题又再一次被唤醒。

以大革命和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为时代背景,《苦难辉煌》描述各种错综复杂的局势、进步与落后对决等恢宏巨大的场面。文中提到,回顾从清末同盟会推翻封建王朝,至人民解放战争的前后四十多年,就如势不可挡的历史车轮,义无反顾地向前迈进,碾碎中国人民头上的重重枷锁。

早年中国革命与国际反法西斯运动之间相互交织。在东方的日本,经历明治维新后,军国主义萌芽、逐渐上台;在西方,一战后苏、德、英、意、法等欧洲国家仍不断较量,形成短暂的局势均衡,法西斯主义开始笼罩欧洲大陆。再看中国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在孙中山“三民主义”旗帜下,早期与国民党一起合作,推倒封建王朝和地方军阀,但又遭到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绞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悲惨收场。

在反动势力的白色恐怖笼罩下,“枪杆子出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党领导军队”、“支部建在连级单位上”等一系列建党、建军的革命理论由毛泽东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摸索并提了出来。逄先知评价,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至少还要在黑暗中多摸索几十年,毛泽东及老一辈革命家对于中国革命事业居功至伟。所以,浓墨重笔之下,这本书讲述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辉煌,展现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画卷,以及追忆历史上众多熟悉的人物,如毛泽东、彭德怀、蒋介石、张国焘等。

历史是由人民推动和谱写的,列宁、孙中山、毛泽东也都说过同样的话。在西方国家中,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人民,推翻封建王朝、夺取政权,还提出“自由引导人民”的口号。美国独立战争100周年时,法国政府还专门雕刻一座自由女神像,赠送给美国政府。至今,自由女神仍矗立在纽约曼哈顿的海港。在中国,为了追求自由和解放,由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推翻压迫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在中国革命中,涌现出无数史诗般的英雄人物。如,早期同盟会中参加广州起义的革命义士、大革命时期的彭德怀、王尔琢、黄公略、伍中豪、徐向前、林彪等黄埔军校义士、以及许多为了革命不幸罹难的无名者。为了理想信念,他们勇敢站在人民的一方,不惜舍弃性命。他们不为投机,更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非虚无缥缈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是敢于在历史关键时刻,为了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的大无畏人物。

在互联网今天,有些英雄人物还时常莫名遭到质疑、诬蔑和非议,我们不能麻木不仁、置之不理、甚至冷漠以对。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应对各种幼稚、丑陋、极端、腐朽的思潮影响,必须要吹响时代的号角,国家利用掌握的官方媒介来讴歌英雄、呼唤英雄,以不断激励后来者。今天的我们只有拥有真正的理想信念,也才会从苦难走向辉煌。

苦难辉煌的读后感800字篇5

战略问题专家金一南在他的新著《苦难辉煌》中感言,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样能获得腾飞的翅膀?近期我仔细研读了这本书,重温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重新追寻了我们的人民军队在历史重大关头慨然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轨迹。辉煌永远与苦难相伴,历尽艰难,才能像凤凰涅盘,重获新生。中国革命史是一幅立体画,凝视其中的一部分都无法洞悉其原貌。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期望。但是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他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才有了60年前新中国扬眉屹立在世界东方。

正如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在前景最黑暗这种状况下,共产党人还是坚守自我的信仰。像红军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让国民党方大吃一惊的是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而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这就是共产党的信仰,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在一穷二白中支撑起一个历史悠久国度持续的繁荣发展。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什么能让我们感动?我们有没有忘掉战胜艰难险阻的法宝?我们怎样在一脉相承的事业中与时俱进?中国的崛起已经举世公认,面临的挑战也空前严峻,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实现我们的坚守和完成我们的职责,需要汲取多方面的营养。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向在追赶时代发展潮流。这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正因为有无数的优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舍生忘死,踏着烈士的鲜血奋然前行,把个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我们才赢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正因为集合着无数为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殚精竭虑、夜以继日工作的优秀党员,在苦难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缔造一个不屈民族的伟岸形象,赋予一个古老国家以现代的品质,才有这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只有探寻这些历史,才能让我们真正聆听生命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

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昔日的战场已硝烟散尽,一个伟大时代的宏伟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历史是相对的,辨证的。过去相对此刻是历史,此刻相对未来是历史。我们作为之后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务必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我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

苦难辉煌的读后感800字篇6

?苦难辉煌》是一本什么书呢?它是一本历史书,更是一本好书。书中的内容从蒋介石“围剿”红军说起。中央军第一次“围剿”,兴兵10万,长驱直入,却连连扑空,被搞得焦头烂额,失败而归。第二次“围剿”,用兵20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却总是找不到红军主力,被打的头破血流。第三、四次“围剿”分别用兵30万、50万,却屡战屡败。第五次“围剿”,蒋介石倾全国之兵,以及“碉堡政策”配合,再加上当时的红军中左倾领导人制定和执行的死打硬拼、短促突击战术,使红军主力几乎损失殆尽,不得不开始进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可是,由于指挥错误,经过湘江苦战后,红军部队锐减一半多人。接着,红军进行了整编,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重新开始领导红军。从此以后,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红军逐步克服了失败、内部分裂等难关,最后,英勇的红军走出了苦难,开始了新一次的辉煌。

?苦难辉煌》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多彩、描写客观实际,还写出了共产党为什么由小变大,由50名党员发展为“百万雄狮过大江”。首先,共产党人打地主、分田地等等,深得民心。其次,大多数共产党人意志坚强,坚决不像国民党-投降。还有,共产党纪律严明,不怕苦不怕累。而国民党本身就内部矛盾重重,再加上-,最终落得了“八百万军队没能保江山,蒋介石从大陆飞往台湾”的下场。

?苦难辉煌》这本书告诉我们:只有心中装着老百姓,真正为人民大众造福的党和军队才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这本书还告诉我们,干革命要不怕流血牺牲,要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哈姆雷特读后感800字高中作文6篇

过国庆作文800字6篇

读后感800字范文优质5篇

红岩800字读后感参考5篇

红岩读后感600~800字最新5篇

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

读后感800字范文优秀5篇

红岩读后感600~800字推荐7篇

红岩800字读后感最新7篇

茶馆800字读后感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5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